《声母t》教学反思
(2024-11-21 14:17:59)分类: 随感 |
《声母t》教学反思
潜江市特殊教育学校 邹道芝
语言训练没有部编教材,我以《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康复训练课程标准(2016年版)》为指导,基于本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语言发展现状,坚持生活用语优先的实用原则,本学期安排了构音器官运动操、汉语拼音(单韵母和部分声母)、简单的双音节词和简单的情境对话等四部分内容,从学生最需要训练的能力开始,循序渐进,开发潜能,逐步改善学生的语言功能障碍,帮助学生矫正发音,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为学生适应日常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前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构音器官运动操(口部运动操、舌部运动操、下颌运动操),本课《声母t》是声母学习中的内容,对应新课标中的“学习汉语拼音,能认读声母、韵母、声调和音节”的选择性目标要求。为了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我主要安排了如下教学措施。
一、基础练习打基础
在复习部分,我通过视频跟练、师生领练的方式,引导学生做了噘唇咧唇、咂唇、左右顶腮、弹舌四节构音器官运动操,帮助学生提高圆展唇灵活性、舌尖感知觉和舌尖力量,为声母t的构音奠定生理基础。
二、学练结合长知识
在授新部分,我安排了学习声母t、学习词语、学说句子和应用练习四个环节。
在学习声母t时,我首先示范发音、讲解发音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发音部位图、模仿发音;接着,通过小游戏“奇妙的t”,让学生一边练习发d音和t音,一边观察纸片的动态异同,感受气流的变化,体会送气音的发音方式;然后,带领学生图文结合地学习拼音儿歌“雨伞把子ttt”,帮助学生识记声母t;最后,我组织学生学习用声母t与单韵母e相拼,并用音节te进行了长音、短音、长短音交替的唱音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t的发音技巧,增加肺活量,提高呼吸功能及言语响度。
在学习词语时,我借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学习了“梯子”“拖鞋”“太阳”“鸵鸟”“头盔”“兔子”“土豆”“汤圆”“桃子”“糖果”“拖把”“汤勺”“水桶”“踢球”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语,重点关注、指导学生读准与t相关字的字音,帮助学生在词语学习中进一步体会t的发音方法,积累词汇,为句子学习与表达交流做好知识储备。
在学说句子时,我从与t相关的词语“舀汤”“拖地”“提水”到短语“用什么干什么”,再到句子“谁用什么干什么”,循序渐进,指导学生学习了解句式、应用句式,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提升了学生表达交流能力与分享意识。
三、课堂小结理脉络
在课堂小结部分,我借助板书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理清脉络,并提出了课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争取吐字发音更清晰、语言表达更准确的希望,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语言训练的长远目标,坚定学以致用的信心。
回望整节课,学生对学习内容兴趣浓厚,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声母t及相关的词句,教学目标达成度较好,但也存在指导学生进行知识拓展不够丰富、对C类学生学习辅助不够细致等诸多问题。这些都将是我今后教学中要思考与改进的新课题。尽管我们常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我依然会加强学习,努力精进,认真做好这份因材施教、启智润心的工作,为教学这株艺术之花添香加彩,让课堂真正成为我和学生共同成长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