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写诗》教学反思
(2024-06-05 15:09:13)分类: 随感 |
《青蛙写诗》教学反思
潜江市特殊教育学校 邹道芝
《青蛙写诗》是人教版培智学校《生活语文》六年级下册中的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描写了青蛙在下雨天用“呱呱”的鸣叫来作诗的场景。作者把池塘里的蝌蚪、水泡泡、水珠想象成逗号、句号、省略号,组成了一首生动有趣的小诗。课文呈现了一幅充满童趣的插图,方便学生看图展开想象与理解课文。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采取了如下教学措施。
1.多感官参与感受意境。在教学前,我播放了雨声、青蛙鸣叫声的音频,出示了池塘、青蛙、小蝌蚪、水泡泡、水珠的图片等学习资源,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直观感受课文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图文结合体会诗意。在课文内容讲解中,我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采取图文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朗读诗句,通过问题提示激发学生思考探索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如在理解诗歌第二小节时,我和学生一起一边观察图片一边朗读诗句,提问“小蝌蚪为青蛙的诗做了什么?”“为什么小蝌蚪可以当个小逗号?”。在学生理解了诗歌意思后,我又结合“青蛙的诗”对逗号、句号、省略号等标点符号的作用与具体应用这一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了强调,关注了学生的书面语表达能力培养。继而,通过齐读、点学生展示读、分组读、同桌之间互读互听与个别化指导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多样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感悟朗读中停顿与节奏的处理,学习有感情地、抑扬顿挫地、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
3.仿写诗歌提升学习获得感。在学生了解了本课的知识点后,我又专门带着学生读“青蛙的诗”,仿照“青蛙的诗”学习写诗,“小猫的诗”“小狗的诗”“小鸭的诗”……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说出自己仿写的小诗,教室里一下子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写诗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再次体会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诗歌的节奏等知识点。
对学生来说,《青蛙的诗》这一课是一次快乐的学习之旅;对作为老师的我来说,也是一次寓教于乐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