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太桥旦曾堪布
(四)认识烦恼的窍诀
前面讲解决三种难,要靠闻、思、修,也可以从另一种层面来讲,就是基、道、果。基的阶段是认识烦恼,道的阶段降伏烦恼,最后透过果来根除烦恼。
《俱舍论》等很多经论讲了烦恼的定义、分类、作用等等。烦恼可以依色、受、想、行、识五蕴来分类,有根本烦恼、分支烦恼等。我们至少要认识五种粗大的烦恼——贪、嗔、痴、慢、疑。这属于理论上的认识,另外还有窍诀性的解释。
比方说,贪欲烦恼产生的时候,首先我们要从对境上观察,然后从主观上观察,然后在中间六根中观察。对境,是指令我们产生贪欲烦恼的一个人或物,我们可以这样观察:如果贪欲在对境上的确存在,那么,这个烦恼就不是自己一个人的问题,其他人也会产生同样的烦恼,但实际上其他人不一定对这个人或物产生贪欲,这就说明,贪欲烦恼并不存在于对境之中。比如你反感一个人,反感的情绪是在对方身上吗?如果是的话,所有人都应该反感他,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也有喜欢他的人,他也有很多朋友,也有追求者。从中就可以理解,反感不存在于对境中。
既然对境上没有,这个反感是不是在我们心里呢?也不是。《金刚经》中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所以我们根本无法在内心当中找到反感。
既然对境上没有,主观上也没有,那是不是在中间六根中呢?中间当然也找不到,除了能取和所取,中间并没有别的东西。这样一分析,我们的反感就找不到了。
练习认识烦恼有很多方法,例如古代有很多修行人,会在面前摆上红、黑、白三种颜色的石头,代表贪、嗔、痴三种烦恼。现在我们可以用小玩具来代替石头——蛇、鸡、猪。如果发现自己有一点不高兴,比如忽然想起一个很讨厌的人,心里很烦,马上就拿出一条代表嗔恨的玩具蛇放在一个袋子里;如果贪欲产生了,比如特别想吃火锅,马上就放一只玩具鸡;你心里感到昏沉迷惑时,马上放一头玩具猪。每天临睡之前,查一查袋子里哪种动物比较多,这样就可以知道我们内心中哪一种烦恼比较多了。脾气不好的人,袋子里一定都是蛇;贪吃贪玩的人,数量最多的是鸡;特别昏沉的人,最多的玩具肯定是猪。贪、嗔、痴是我们最明显的三种烦恼,这种方法对认识自己的烦恼比较有帮助。
(五)认识烦恼只是第一步
从理论上认识烦恼虽然也很好,但也有其危险性。如果一个修行人的佛法知识很通达,但没有降伏内心中的贪、嗔、痴,而且放纵烦恼,最后就会堕入恶道。明明在佛法中度过了一生,却还是继续轮回,就好比一个人在水中漂来漂去,最后却因口渴而死掉一样。因此,我们学到的每一句佛法都要实际做到,要身体力行。我们毕竟是凡夫,不起烦恼是不可能的,生起烦恼很正常,但必须透过学习佛法来认识烦恼,然后逐渐实修佛法以降伏烦恼,最后透过定力和智慧来彻底根除烦恼。
仅仅认识烦恼是不够的,做为一名佛弟子,我们的任务就是与烦恼作战,不是对外作战,而是对内作战,是自己跟自己作战。我们心里有一善一恶两个人,善人很委屈,因为贪、嗔、痴这个大恶人总是主宰、欺负善人,善人无法发挥作用。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现在我们有了佛法,可以把善人救起来,唤醒他。虽然恶人会不断出手阻挠,但是,善人最后会战胜恶人,因为善人掌握着真理,而以自我为中心的恶人,他的一切都是虚假的。善人就是我们的如来藏,但是现在还很弱小,因为我们内心当中利他、追求解脱成佛的念头都很弱小,而贪、嗔、痴、慢、疑等烦恼却是日夜不停地循环壮大。
《入行论》中说:“犹如乌云暗夜中,刹那闪电极明亮,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暂萌修福意。以是善行恒微弱,罪恶力大极难挡,舍此圆满菩提心,何有余善能胜彼?”我们自私自利的念头就像漫漫长夜,罪恶的力量极大,而少欲知足、利他、解脱成佛的念头就像闪电一样,短暂而稀少。
一般来说,有三种普通意义的“难”。第一是学习佛法知识很难;第二是受戒很难,比如居士戒、沙弥戒、比丘戒等很多戒律;第三是断恶行善、布施放生难。从表面上看,这三件事非常难做,但《修心七要》里并没有提到这些困难。假如你认认真真地学习,就可以通达很多佛法理论,这不算很难;受持戒律、过午不食,如果一生努力,也可以做到;积德行善虽然困难,但也还是做得到。比如前几天有个人花了五百万元放生了六千多头羊,还有一位活佛用上千万放生了七百多头牛。所有这些跟认识烦恼的难度没办法比,认识烦恼是非常非常困难的,比前面三种都要困难。
二、对治烦恼难
既然认识烦恼都这么难,那对治烦恼就更难了。就像一个喝酒、抽烟已经很久的人,明知道抽烟喝酒是不好的,但是他能轻易戒掉吗?对治烦恼之所以难,原因就是我们做了很多增长烦恼的事情,而减少烦恼的事情却做得不够。
(一)对治烦恼的方法
对治烦恼必须要有方法,主要就是听闻佛法、思维佛法、修持佛法三种。
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说:“有止诸胜观,能灭诸烦恼。”就是说对治烦恼的方法中,修“止”很重要,但“止”必须具备“观”,就是指止观双运的禅修。
修止是透过各种方式保持心的宁静,不产生杂念,观是运用智慧。比如一杯有很多杂质的水,要静止地放着,让杂质沉下去,一直沉到底,这就是修止的状态。如果沉下去的是盐或糖,如何让它融化,这就类似于修观。止观双运的修持才能对治烦恼。止是观的前提,止修好了才能修好观。
那么如何修好止呢?《入行论》说:“知已先求止,止由离贪成。”修止的前提就是少欲知足,要抛弃一切对于此生的贪执。
烦恼是我们最大的敌人。你长得再美又怎样?你再有钱又怎样?你再有地位又怎样?你的亲朋好友再多又怎样?你再出名又怎样?可怜的是你的烦恼依旧在心里,你依旧无法得到真正的安乐和幸福。只要我们把烦恼除掉,不富裕也没关系,不漂亮也没关系,没那么多朋友也没关系。地球上有多少拥有名利地位的人,他们并不快乐,因为他们内在的烦恼没有断除,所以并不值得我们羡慕。我们应该羡慕、向往的只有解脱,不向往解脱、不断除烦恼,虽然也可以生存,但是非常可怜——只能在轮回中一世一世流转,不停忍受着各种身心痛苦的折磨。
对于一个真正向往从烦恼中解脱的人来说,要循序渐进地实践这些方法。首先要尽量减少对此生的贪执,止就会修得越来越好,当止修到位的时候,观就会自然生起,观修好了以后,断除烦恼是毫无疑问的。
对治烦恼就好比跟敌人战斗,需要有充分的训练和充足的武器,否则就不可能战胜敌人,甚至还会付出生命的代价。我们现在正是缺乏训练和武器。比如有人指责你偷东西,而你实际上并没有偷,你立刻就会被激怒。但如果你经常训练对治烦恼,遇此情况则会如如不动。武器即菩提心、智慧等等。
通过思维佛法的训练就会产生对治烦恼的力量。思维有很多不同的方面,对于贪、嗔、痴烦恼各有不同的思维方法。
对于贪欲,比如一个人对异性的欲望很强烈,就可以经常思维身体不净。《入行论》禅定品当中说,人的身体有三十六种不清净的物质,包括鼻涕、口水、大便、小便等等,经常这样去思维,就会逐渐减少贪欲,这属于不净观。另一种是白骨观,即观想一个人是一具骷髅,无论其外表多美,里面都是一具白骨而已。如果是对财物的贪欲,要通过思维无常来对治,可以观想一件物品颜色褪去、变旧、变坏等等,久而久之就不会执着了,也不会付出很多金钱去购买。如果你经常思维无常,并有了深刻的体验,即使你失去一件昂贵的物品,也不会因此而生起烦恼,这就是思维佛法的力量。
对于嗔恨,要通过修持慈悲心来对治。嗔恨和慈悲是不能共存于内心的,哪一种念头多而强烈,哪一种就会占上风。脾气暴躁是很糟糕的习气,生起嗔恨时,要马上换一个角度来思维。比如跟一位朋友生气,要思维他曾经给自己怎样的帮助,为自己怎样付出过,多想想这些,就会发现自己应该感恩对方、回报对方。反之,如果不断思维对方对自己的伤害,嗔恨就会不断升级。这时必须立刻观想观世音菩萨,持诵观音心咒,祈祷观音菩萨加持自己消除愤怒,对朋友生起慈悲心。每一个人都有可怜之处,这时要多想到对方的可怜之处。比如一位母亲,她有很多儿女,但是有一个不正常的孩子,母亲不会因为这个孩子的缺陷而发脾气,反而会加倍地照顾和疼爱他。我们也应该像母亲对待孩子一样,训练自己的慈悲心。我们还是凡夫,不可能十全十美,在轮回中追求完美是不现实的。轮回就像乔布斯的苹果一样,总是有缺陷的。所以我们才要学佛,要解脱轮回。如果经常这样思维,你内心中就会出现生起慈悲的空间,嗔恨也会逐渐消失。
对治愚痴,我们可以思维十二因缘法,从“无明”缘“行”,然后“行”缘“识”,……直到“生”缘“老死”。我们要回顾一下自己轮回的历程,那么长久的时间,受了那么多苦,而我们还在无明愚痴中沉睡。就好比一个人在火坑上面垫了一个草垫子,然后睡在上面,迟早会被火烧。我们在轮回中,行善少、造恶多,解脱的条件更没有准备好,如何才能出离轮回苦海呢?
我们真是应该认真思维佛法,需要恒常努力地思维。
无著贤大师在《佛子行三十七颂》中,也谈了如何对治烦恼:
烦恼串习则难治,勇士明持正念器,
贪等烦恼初生时,即摧坏是佛子行。
“烦恼串习则难治”的意思是说,不要让烦恼生起之后任其发展,使之变成串习,变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惯之后就难以对治了。烦恼就像癌细胞,越早治疗越容易治愈,越晚越无药可救。比如说,前天你发脾气了,昨天也发脾气了,今天就会习惯性地发脾气,这叫烦恼串习。前天发的脾气比起昨天和今天,程度是最小的,昨天就会厉害一些,今天会更厉害,这就是烦恼串习的力量。所以,第一次发脾气的时候是比较容易对治的,形成串习就难办了。欲望、傲慢、邪见等烦恼都是如此,这叫“烦恼串习则难治”。
因此,今天生起的烦恼,当下就要断掉。我们还是凡夫,不发脾气、不产生贪欲是不可能的,但生起烦恼的当下就要意识到,而且要认错。假如你对朋友、员工、配偶或者父母发了脾气,你要立刻鞠躬,说:“我刚刚发脾气了,对不起。”这有什么做不到的?弯一弯腰而已,也不用掏钱,很简单嘛!即使你心里不愿意,但是身体上还是要表现出来。先是造作,以后就会变成真诚了。
“勇士明持正念器”,既然烦恼串习那么难对治,那该用什么方法对治呢?保持正知正念!正知正念属于正能量,烦恼是负能量,正能量和负能量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并存,所以要用正知正见来对治烦恼,或是少欲知足,或者修持慈悲、不净观等等。
“贪等烦恼初生时”,此处强调“初生”,一旦烦恼变成串习,即便是修行很高的人也很难对治,所以要时时刻刻保持正念,保持少欲知足,保持慈心、悲心等等。在贪、嗔、痴、慢、疑等各种负面情绪刚产生的时候,立即摧坏它!所以说“即摧坏是佛子行”。
“即摧坏”就是不要让烦恼持续发展,发展了就不好对治了。比如一个胆子很小的人,忽然发现怀里有一条毒蛇,他会觉得无所谓吗?当然不可能。他会立刻跳起来,把蛇扔掉,这就叫“即摧坏”,就是要用这样的方式来对治烦恼,烦恼刚一生起,就要立刻对治。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说,当烦恼产生时,要像在水上作画一样,立刻忘掉,不要放在心上,不要把十年前的烦恼还存在心里,那就太糟糕了。忘掉了,恶缘才不会加深。而对于他人给予自己的恩德,要像在石头上刻字一样铭记于心。如此,你的烦恼就会逐渐减少,永远都不会怨天尤人,因为在你心中,存放的都是恩德。
所以,我们的烦恼是否强大,并不取决于伤害你的事是大还是小,而是取决于你的心态,取决于你执着心的强弱。你遇到一个恶缘,并不一定能给你带来很大伤害,但如果你太在乎,太放在心上,它就会对你造成严重伤害。如果我们能把每一件烦心事都像在水上作画一样立刻忘掉,那我们心中就不会产生埋怨和嗔恨。你没有埋怨对方,对方自然也就对你恨不起来了,慢慢也会高兴起来。
《俱舍论》里说:“对治烦恼,要有辨别一切的智慧。”智慧分很多层次,这里指的是证悟之后的智慧,它像种子一样存在于我们心中。如果不具备这种智慧的种子,一切烦恼都不可能平息,更不可能根除。认识烦恼需要智慧,对治烦恼也需要智慧,这里强调的是对治烦恼的智慧。如果不依靠智慧来降伏烦恼,烦恼会让我们在轮回苦海中永无止息地流转、受苦受难。
《俱舍论》里又说:“因此,佛陀宣说了智慧法门。”这表示,除了我们自己,谁也无法帮助我们祛除内心的烦恼。即使一个人一直喊:“佛陀啊,请度我!请度我!”喊到死也没有用。佛陀曾经说过,佛陀无法用加持过的水来清净你的烦恼和业障,佛陀无法用手来消除你的一切烦恼、业障和痛苦,佛陀所具备的功德也不可能转移到你的自相续中,佛陀把万法的真理、究竟的实相如实地告诉众生,这就是佛陀救度众生的唯一法门。至于如何产生智慧,如何闻思佛法,如何对治烦恼、根除烦恼,这都是我们自己的任务,不是佛陀的任务。
这句话很有力量,它告诉我们:解决烦恼的方法就是自己认真闻、思、修佛法。否则,即便是佛陀出现在你面前,你也会继续轮回下去。就像一位医生医治病人,医生只能如实告知病人,如何服药,如何调理身体等等,但是医生没办法代替病人去吃药。同样,你的烦恼要你自己断除,我的烦恼要我自己断除。断除烦恼的方法,善知识会如实告诉我们。当然,告诉的方式会有所不同,有间接的,有直接的,有迅速的,有缓慢的。至于采用哪一种方式,佛菩萨和上师会视你的具体情况来定。所谓“普度众生”,并不是说任你随心所欲地吃喝玩乐,甚至胡作非为,佛菩萨也能度你。这样的法是邪法,而非正法。
(太桥旦曾堪布开示录,欢迎大家转载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修心七要》广释(下)一一当学三种难(二)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
(四)认识烦恼的窍诀
前面讲解决三种难,要靠闻、思、修,也可以从另一种层面来讲,就是基、道、果。基的阶段是认识烦恼,道的阶段降伏烦恼,最后透过果来根除烦恼。
《俱舍论》等很多经论讲了烦恼的定义、分类、作用等等。烦恼可以依色、受、想、行、识五蕴来分类,有根本烦恼、分支烦恼等。我们至少要认识五种粗大的烦恼——贪、嗔、痴、慢、疑。这属于理论上的认识,另外还有窍诀性的解释。
比方说,贪欲烦恼产生的时候,首先我们要从对境上观察,然后从主观上观察,然后在中间六根中观察。对境,是指令我们产生贪欲烦恼的一个人或物,我们可以这样观察:如果贪欲在对境上的确存在,那么,这个烦恼就不是自己一个人的问题,其他人也会产生同样的烦恼,但实际上其他人不一定对这个人或物产生贪欲,这就说明,贪欲烦恼并不存在于对境之中。比如你反感一个人,反感的情绪是在对方身上吗?如果是的话,所有人都应该反感他,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也有喜欢他的人,他也有很多朋友,也有追求者。从中就可以理解,反感不存在于对境中。
既然对境上没有,这个反感是不是在我们心里呢?也不是。《金刚经》中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所以我们根本无法在内心当中找到反感。
既然对境上没有,主观上也没有,那是不是在中间六根中呢?中间当然也找不到,除了能取和所取,中间并没有别的东西。这样一分析,我们的反感就找不到了。
练习认识烦恼有很多方法,例如古代有很多修行人,会在面前摆上红、黑、白三种颜色的石头,代表贪、嗔、痴三种烦恼。现在我们可以用小玩具来代替石头——蛇、鸡、猪。如果发现自己有一点不高兴,比如忽然想起一个很讨厌的人,心里很烦,马上就拿出一条代表嗔恨的玩具蛇放在一个袋子里;如果贪欲产生了,比如特别想吃火锅,马上就放一只玩具鸡;你心里感到昏沉迷惑时,马上放一头玩具猪。每天临睡之前,查一查袋子里哪种动物比较多,这样就可以知道我们内心中哪一种烦恼比较多了。脾气不好的人,袋子里一定都是蛇;贪吃贪玩的人,数量最多的是鸡;特别昏沉的人,最多的玩具肯定是猪。贪、嗔、痴是我们最明显的三种烦恼,这种方法对认识自己的烦恼比较有帮助。
(五)认识烦恼只是第一步
从理论上认识烦恼虽然也很好,但也有其危险性。如果一个修行人的佛法知识很通达,但没有降伏内心中的贪、嗔、痴,而且放纵烦恼,最后就会堕入恶道。明明在佛法中度过了一生,却还是继续轮回,就好比一个人在水中漂来漂去,最后却因口渴而死掉一样。因此,我们学到的每一句佛法都要实际做到,要身体力行。我们毕竟是凡夫,不起烦恼是不可能的,生起烦恼很正常,但必须透过学习佛法来认识烦恼,然后逐渐实修佛法以降伏烦恼,最后透过定力和智慧来彻底根除烦恼。
仅仅认识烦恼是不够的,做为一名佛弟子,我们的任务就是与烦恼作战,不是对外作战,而是对内作战,是自己跟自己作战。我们心里有一善一恶两个人,善人很委屈,因为贪、嗔、痴这个大恶人总是主宰、欺负善人,善人无法发挥作用。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现在我们有了佛法,可以把善人救起来,唤醒他。虽然恶人会不断出手阻挠,但是,善人最后会战胜恶人,因为善人掌握着真理,而以自我为中心的恶人,他的一切都是虚假的。善人就是我们的如来藏,但是现在还很弱小,因为我们内心当中利他、追求解脱成佛的念头都很弱小,而贪、嗔、痴、慢、疑等烦恼却是日夜不停地循环壮大。
《入行论》中说:“犹如乌云暗夜中,刹那闪电极明亮,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暂萌修福意。以是善行恒微弱,罪恶力大极难挡,舍此圆满菩提心,何有余善能胜彼?”我们自私自利的念头就像漫漫长夜,罪恶的力量极大,而少欲知足、利他、解脱成佛的念头就像闪电一样,短暂而稀少。
一般来说,有三种普通意义的“难”。第一是学习佛法知识很难;第二是受戒很难,比如居士戒、沙弥戒、比丘戒等很多戒律;第三是断恶行善、布施放生难。从表面上看,这三件事非常难做,但《修心七要》里并没有提到这些困难。假如你认认真真地学习,就可以通达很多佛法理论,这不算很难;受持戒律、过午不食,如果一生努力,也可以做到;积德行善虽然困难,但也还是做得到。比如前几天有个人花了五百万元放生了六千多头羊,还有一位活佛用上千万放生了七百多头牛。所有这些跟认识烦恼的难度没办法比,认识烦恼是非常非常困难的,比前面三种都要困难。
二、对治烦恼难
既然认识烦恼都这么难,那对治烦恼就更难了。就像一个喝酒、抽烟已经很久的人,明知道抽烟喝酒是不好的,但是他能轻易戒掉吗?对治烦恼之所以难,原因就是我们做了很多增长烦恼的事情,而减少烦恼的事情却做得不够。
(一)对治烦恼的方法
对治烦恼必须要有方法,主要就是听闻佛法、思维佛法、修持佛法三种。
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说:“有止诸胜观,能灭诸烦恼。”就是说对治烦恼的方法中,修“止”很重要,但“止”必须具备“观”,就是指止观双运的禅修。
修止是透过各种方式保持心的宁静,不产生杂念,观是运用智慧。比如一杯有很多杂质的水,要静止地放着,让杂质沉下去,一直沉到底,这就是修止的状态。如果沉下去的是盐或糖,如何让它融化,这就类似于修观。止观双运的修持才能对治烦恼。止是观的前提,止修好了才能修好观。
那么如何修好止呢?《入行论》说:“知已先求止,止由离贪成。”修止的前提就是少欲知足,要抛弃一切对于此生的贪执。
烦恼是我们最大的敌人。你长得再美又怎样?你再有钱又怎样?你再有地位又怎样?你的亲朋好友再多又怎样?你再出名又怎样?可怜的是你的烦恼依旧在心里,你依旧无法得到真正的安乐和幸福。只要我们把烦恼除掉,不富裕也没关系,不漂亮也没关系,没那么多朋友也没关系。地球上有多少拥有名利地位的人,他们并不快乐,因为他们内在的烦恼没有断除,所以并不值得我们羡慕。我们应该羡慕、向往的只有解脱,不向往解脱、不断除烦恼,虽然也可以生存,但是非常可怜——只能在轮回中一世一世流转,不停忍受着各种身心痛苦的折磨。
对于一个真正向往从烦恼中解脱的人来说,要循序渐进地实践这些方法。首先要尽量减少对此生的贪执,止就会修得越来越好,当止修到位的时候,观就会自然生起,观修好了以后,断除烦恼是毫无疑问的。
对治烦恼就好比跟敌人战斗,需要有充分的训练和充足的武器,否则就不可能战胜敌人,甚至还会付出生命的代价。我们现在正是缺乏训练和武器。比如有人指责你偷东西,而你实际上并没有偷,你立刻就会被激怒。但如果你经常训练对治烦恼,遇此情况则会如如不动。武器即菩提心、智慧等等。
通过思维佛法的训练就会产生对治烦恼的力量。思维有很多不同的方面,对于贪、嗔、痴烦恼各有不同的思维方法。
对于贪欲,比如一个人对异性的欲望很强烈,就可以经常思维身体不净。《入行论》禅定品当中说,人的身体有三十六种不清净的物质,包括鼻涕、口水、大便、小便等等,经常这样去思维,就会逐渐减少贪欲,这属于不净观。另一种是白骨观,即观想一个人是一具骷髅,无论其外表多美,里面都是一具白骨而已。如果是对财物的贪欲,要通过思维无常来对治,可以观想一件物品颜色褪去、变旧、变坏等等,久而久之就不会执着了,也不会付出很多金钱去购买。如果你经常思维无常,并有了深刻的体验,即使你失去一件昂贵的物品,也不会因此而生起烦恼,这就是思维佛法的力量。
对于嗔恨,要通过修持慈悲心来对治。嗔恨和慈悲是不能共存于内心的,哪一种念头多而强烈,哪一种就会占上风。脾气暴躁是很糟糕的习气,生起嗔恨时,要马上换一个角度来思维。比如跟一位朋友生气,要思维他曾经给自己怎样的帮助,为自己怎样付出过,多想想这些,就会发现自己应该感恩对方、回报对方。反之,如果不断思维对方对自己的伤害,嗔恨就会不断升级。这时必须立刻观想观世音菩萨,持诵观音心咒,祈祷观音菩萨加持自己消除愤怒,对朋友生起慈悲心。每一个人都有可怜之处,这时要多想到对方的可怜之处。比如一位母亲,她有很多儿女,但是有一个不正常的孩子,母亲不会因为这个孩子的缺陷而发脾气,反而会加倍地照顾和疼爱他。我们也应该像母亲对待孩子一样,训练自己的慈悲心。我们还是凡夫,不可能十全十美,在轮回中追求完美是不现实的。轮回就像乔布斯的苹果一样,总是有缺陷的。所以我们才要学佛,要解脱轮回。如果经常这样思维,你内心中就会出现生起慈悲的空间,嗔恨也会逐渐消失。
对治愚痴,我们可以思维十二因缘法,从“无明”缘“行”,然后“行”缘“识”,……直到“生”缘“老死”。我们要回顾一下自己轮回的历程,那么长久的时间,受了那么多苦,而我们还在无明愚痴中沉睡。就好比一个人在火坑上面垫了一个草垫子,然后睡在上面,迟早会被火烧。我们在轮回中,行善少、造恶多,解脱的条件更没有准备好,如何才能出离轮回苦海呢?
我们真是应该认真思维佛法,需要恒常努力地思维。
无著贤大师在《佛子行三十七颂》中,也谈了如何对治烦恼:
烦恼串习则难治,勇士明持正念器,
贪等烦恼初生时,即摧坏是佛子行。
“烦恼串习则难治”的意思是说,不要让烦恼生起之后任其发展,使之变成串习,变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惯之后就难以对治了。烦恼就像癌细胞,越早治疗越容易治愈,越晚越无药可救。比如说,前天你发脾气了,昨天也发脾气了,今天就会习惯性地发脾气,这叫烦恼串习。前天发的脾气比起昨天和今天,程度是最小的,昨天就会厉害一些,今天会更厉害,这就是烦恼串习的力量。所以,第一次发脾气的时候是比较容易对治的,形成串习就难办了。欲望、傲慢、邪见等烦恼都是如此,这叫“烦恼串习则难治”。
因此,今天生起的烦恼,当下就要断掉。我们还是凡夫,不发脾气、不产生贪欲是不可能的,但生起烦恼的当下就要意识到,而且要认错。假如你对朋友、员工、配偶或者父母发了脾气,你要立刻鞠躬,说:“我刚刚发脾气了,对不起。”这有什么做不到的?弯一弯腰而已,也不用掏钱,很简单嘛!即使你心里不愿意,但是身体上还是要表现出来。先是造作,以后就会变成真诚了。
“勇士明持正念器”,既然烦恼串习那么难对治,那该用什么方法对治呢?保持正知正念!正知正念属于正能量,烦恼是负能量,正能量和负能量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并存,所以要用正知正见来对治烦恼,或是少欲知足,或者修持慈悲、不净观等等。
“贪等烦恼初生时”,此处强调“初生”,一旦烦恼变成串习,即便是修行很高的人也很难对治,所以要时时刻刻保持正念,保持少欲知足,保持慈心、悲心等等。在贪、嗔、痴、慢、疑等各种负面情绪刚产生的时候,立即摧坏它!所以说“即摧坏是佛子行”。
“即摧坏”就是不要让烦恼持续发展,发展了就不好对治了。比如一个胆子很小的人,忽然发现怀里有一条毒蛇,他会觉得无所谓吗?当然不可能。他会立刻跳起来,把蛇扔掉,这就叫“即摧坏”,就是要用这样的方式来对治烦恼,烦恼刚一生起,就要立刻对治。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说,当烦恼产生时,要像在水上作画一样,立刻忘掉,不要放在心上,不要把十年前的烦恼还存在心里,那就太糟糕了。忘掉了,恶缘才不会加深。而对于他人给予自己的恩德,要像在石头上刻字一样铭记于心。如此,你的烦恼就会逐渐减少,永远都不会怨天尤人,因为在你心中,存放的都是恩德。
所以,我们的烦恼是否强大,并不取决于伤害你的事是大还是小,而是取决于你的心态,取决于你执着心的强弱。你遇到一个恶缘,并不一定能给你带来很大伤害,但如果你太在乎,太放在心上,它就会对你造成严重伤害。如果我们能把每一件烦心事都像在水上作画一样立刻忘掉,那我们心中就不会产生埋怨和嗔恨。你没有埋怨对方,对方自然也就对你恨不起来了,慢慢也会高兴起来。
《俱舍论》里说:“对治烦恼,要有辨别一切的智慧。”智慧分很多层次,这里指的是证悟之后的智慧,它像种子一样存在于我们心中。如果不具备这种智慧的种子,一切烦恼都不可能平息,更不可能根除。认识烦恼需要智慧,对治烦恼也需要智慧,这里强调的是对治烦恼的智慧。如果不依靠智慧来降伏烦恼,烦恼会让我们在轮回苦海中永无止息地流转、受苦受难。
《俱舍论》里又说:“因此,佛陀宣说了智慧法门。”这表示,除了我们自己,谁也无法帮助我们祛除内心的烦恼。即使一个人一直喊:“佛陀啊,请度我!请度我!”喊到死也没有用。佛陀曾经说过,佛陀无法用加持过的水来清净你的烦恼和业障,佛陀无法用手来消除你的一切烦恼、业障和痛苦,佛陀所具备的功德也不可能转移到你的自相续中,佛陀把万法的真理、究竟的实相如实地告诉众生,这就是佛陀救度众生的唯一法门。至于如何产生智慧,如何闻思佛法,如何对治烦恼、根除烦恼,这都是我们自己的任务,不是佛陀的任务。
这句话很有力量,它告诉我们:解决烦恼的方法就是自己认真闻、思、修佛法。否则,即便是佛陀出现在你面前,你也会继续轮回下去。就像一位医生医治病人,医生只能如实告知病人,如何服药,如何调理身体等等,但是医生没办法代替病人去吃药。同样,你的烦恼要你自己断除,我的烦恼要我自己断除。断除烦恼的方法,善知识会如实告诉我们。当然,告诉的方式会有所不同,有间接的,有直接的,有迅速的,有缓慢的。至于采用哪一种方式,佛菩萨和上师会视你的具体情况来定。所谓“普度众生”,并不是说任你随心所欲地吃喝玩乐,甚至胡作非为,佛菩萨也能度你。这样的法是邪法,而非正法。
(太桥旦曾堪布开示录,欢迎大家转载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