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分类: 投资 |
央行调控的是是非非
二牛是个实在人,家里开个小饭馆经常给营业部送盒饭,去年听大户室的人说创业板好就试着买了点结果给套了,最近又听这帮大户说什么市盈率史上最低云云,二牛不太懂寻摸着不能再听那帮大户的了,看点正面消息吧。见报纸上有个大姐说《银行股护盘大战必赢》,“护盘”还“必赢”,二牛琢磨着这大姐说的有道理,狠了狠心就买了工行的股票,隔天又看见这大姐说《全球陷入通胀无牛市困境》,这下二牛可慌了,无牛市就是行情没戏呀,这大姐天天写文章,还经常在电视上露脸,咋说变就变呢。
流动性泛滥、通胀、央行调控、流动性吃紧、股市疲软、通胀无牛市,各种概念满天。街头巷尾人们天天谈论着CPI,猜测着加息还是提准,早年大家也不太关心这事,觉得这都是发改委和央行的事,自从炒上股了那可就是咱自家的事了,老头老太太要是不知道CPI、PPI、PMI啥的都怕碰见熟人儿。
几乎所有的人都把今日证券市场低迷的屎盆子扣到到央行头上,并盛传着一种说法“通胀下来牛市就来了”,其原意是CPI下来了央行就不紧缩了于是股市就牛了。有人甚至为此总结了历史上N次牛市的成因与起源,当真如此么?
首先我们先看一组数据;去年11月至今年4月,外汇占款增加2. 4万亿,八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冻结资金2.8万亿,央行公开市场释放净头寸1.2万亿(此数据来自社科院刘煜辉的博客),八次提准收缩了2.8万亿资金,银行混不下去了又注入了1.2万亿,实际只收缩了1.6万亿资金,外汇占款增加了2.4万亿资金,截止到4月实际市场上等于还是增加了8千亿,较之去年11月以前流动性仍呈显著增涨。
如果你把钱换成现金放在家里、买成房、买成理财产品、买成股票,你的钱只要没有存入银行就无法纳入央行的调控范围,无论央行如何紧缩你的钱都是不受监管的,这叫体制外资金。只要钱一存入银行而银行使用存款进行经营性活动那就叫体制内资金。央行无论如何收缩都是在体制内进行,你拿着自己的钱炒绿豆炒文物炒大蒜别人根本管不着。5月CPI是5.5,央行的存款利率为3.25,那么实际率为负2.25,放银行存款等于净亏损所以储蓄都搬家了,纳入体制内的资金在逐步减少。
央企和国企是亲生的也是“靠谱”的也是体制内一伙的,屡次提准以后银行用于经营性的资金本就不多,保障了央企国企的经营活动就基本没什么余粮了。市场流传着资金吃紧民间利率年息都是30%甚至超过50%,这些是指民营企业用于经营性活动的资金吃紧。
大家都知道,央行之所以做紧缩状,是因为流动性过剩造成通胀,而通胀关系到民生,所以央行紧缩矛头直指流动性过剩。但央行的紧缩只能在体制内进行,而体制外的流动性央行却鞭长莫及,从上面的一组数据我们看到,外汇占款一项是流动性过剩的主因。自从去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为每年5%,也就是用美元换成人民币一年至少有5%的收益,如果加上存款利率3.25%那么固定收益为8.25%,在欧美国家实施超低利率的条件下,年息8.25%的固定收益等于是暴利,因此境外资金不断涌入形成国内的外汇占款猛增,这才是流动性过剩的源头。如果央行采取加息,肯定会使部分资金回到银行,但同样也会使境外涌入资金更加踊跃,流动性依然无法受到遏制。
解释完上面的一堆基本概念现在我们切入主题,关于证券市场的估值体系我曾在一个讲座时做过一个比喻。湖泊里有艘游艇,游艇上有游泳池,泳池里飘着几个木盆,木盆有大有小,当有风浪的时候大盆会比较稳定而小盆摆动剧烈,大小盆在风浪中的表现就类似于大小盘股。泳池中水盆位置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泳池的水位,更取决于湖泊的水位,这就是整个估值的动态变化。
如果把人民币升值比作是用抽水机往泳池里注水,那么央行的调控就相当于人工往外泼水,毕竟人干不过机器。舀一勺看看太多还得往回倒半勺,这就是央行目前的状态,央行的调控对于降低水位起到了一点作用,但那不是决定性的。
证券市场的投资资金主要来源是体制外资金,即便有个别机构或个人使用银行资金但比起总量而言是少之又少,因此把市场低迷的责任怪罪到央行头上、怪罪到调控头上是毫无道理的,所以央行不紧缩牛市就来了,这是一个荒谬的逻辑。
什么状态下CPI能够下去呢?时光倒回到2008年5月,由于美国金融危机造成了金融机构去杠杆化,国际资本后院起火纷纷撤回本土救火,此时流动性完全退潮,人民币停止升值和美元挂钩,CPI下来了央行也不调控了,但同时证券市场也崩溃了。
流动性不仅造成通胀,同时也是证券市场走牛的基础,一个资金充裕的市场即使挑不出几只像样的股票,但只要资金充裕也肯定能被炒的风生水起,二牛之所以困惑,是那位大姐把体制内和体制外混为一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