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暴力被暴力镇压着——母亲揭发校园暴力有感||原创

(2016-12-10 17:18:08)
标签:

家庭

教育

健康

育儿

分类: 原创文章
12月9日,一篇题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在网上广泛传播。文章作者称,自己是一位母亲,儿子是某小学的学生,刚刚满10周岁,在学校遭遇校园霸凌。事发后,孩子出现失眠、易怒、恐惧上学等症状,经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家长随后向学校及区教委反映。截至昨天,家长尚未得到满意答复。该校负责德育工作的老师称正积极解决此事;区教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正在了解此事。

 校园暴力一直都是一个被国内外广泛关注的话题,如果你在网络上搜索“校园暴力”,会得到这样的解释:”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作校园欺凌(暴力)”。

事件在网络上被曝光之后,引起了大家激烈的讨论,谩骂声此起彼伏:骂学校,骂老师,骂家长,骂孩子,网友开始了新一轮网络正义伸张。


http://image2.135editor.com/cache/remote/aHR0cHM6Ly9tbWJpei5xbG9nby5jbi9tbWJpel9qcGcvMUFKMnc0SGlianBaRUlpY0cwMzdKZEgzN3BWZ3ZYTXNpYjkzYVdtUE1JaWMyN1ZaT2ZBdTZFeTVpYzd6WWxvc04wMXFJRTY4NnF3TUhYa2Vkb0MyWHNlT1RsQS82NDA/d3hfZm10PWpwZWc=


校园暴力上升到成人智力暴力,最后不过瘾,上升到网络暴力。最后事件当中的三个孩子均成为未知的暴力的受害者。而这一切,皆隐藏在爱和教育的名义下。


判断儿童心理健康状态的一个视角就是观察他的社会关系是否良好,在社交中是否会成为被别人经常欺负的对象,如果是,那这个孩子就是有需要调整的地方。换句话说,这个孩子的受伤害经历即便不发生在这个事情上,也会发生在其他事情上。(采访的单位不敢用我的观点,怕我/他们如上次那样被广大的、充满爱心和正义感的观众骂死)。


我不是说校园暴力不应该处理,我只是说,这样的处理方式对所谓的暴力者和受害者都造成更大的暴力伤害,而这个“受害者”在事情发生之前已经具备受害者特质,受害是早晚的事情。


作为这起暴力事件的受害者和被害者,在他们自身的成长状态当中,其实都是由于长期接受着不良的成长教育环境,所产生的教育现状。通常在孩子当中如果出现了“暴力者”,那么这个“暴力者”在家庭当中承受同样的暴力伤害,或者是精神暴力,或者是语言暴力,或者是行为(控制)暴力,或者就是纯粹的肢体暴力。但是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暴力带给孩子内心的恐惧,而当孩子面对这种恐惧的时候,他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处理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来让自己感觉到自己是有力量的。所以,作为儿童来说,“暴力者”通常其实也是“受害者”。


而作为受害者来说,又何尝不是同样的原因呢?因为善良≠懦弱,勇敢的反义词才是懦弱,但并不是所有不被欺负的孩子都会去欺负别人。为什么一个孩子面对欺负的时候却产生了一种懦弱的、无法自我保护、不反抗的这样的一种意识或能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在他的成长过程当中反抗是被禁止的,自我表达是被禁止的,而自我的一种真实的情感呈现或许也是不被允许的。


http://image2.135editor.com/cache/remote/aHR0cHM6Ly9tbWJpei5xbG9nby5jbi9tbWJpel9qcGcvMUFKMnc0SGlianBaRUlpY0cwMzdKZEgzN3BWZ3ZYTXNpYjkxNUViSHBIMFZHV2Z6blR0MFYxMklCcmlhS3hyb1BvaWNyUFVaamIyejRyQk14Z0owclFPbHZaUS82NDA/d3hfZm10PWpwZWc=


所以在暴力面前,人们会形成几种特点:一种是暴力的“追随者”,一种是“屈从暴力者”(暴力受害者),还有一种就是“爱上了暴力的受害者”(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所以,就这个校园暴力事件来说,我们要讨论的可能是:家长之间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学校的教育管理体制等等,这些问题都非常的重要。但在这些重要问题的背后,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去思考:为什么纯洁、天真烂漫的孩子会成为暴力者和被暴力者?而不仅仅是:我的孩子被打了,我又不能够回抽一个嘴巴,所以我就掀起这样的一场舆论风暴。所以作为施暴者和受害者的家长,或许他们没有意识到,在他们给予孩子的教育当中,一直都是有非常巨大的缺失的。


这个观点不太会被理解也很正常!还有什么比恐惧自己被暴力伤害更大的恐惧呢?那就是恐惧自己的孩子被暴力伤害!所以,原po激发了人们巨大的内在恐惧和无助,于是只要不是严惩凶手、杀死暴力的声音,就都是需要被批判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制造了比原事件中的暴力更巨大的暴力。一个孩子被钉在“病人”、“可怜虫”、“胆小鬼”、“受害者”的十字架上,另外两个小朋友被钉在“邪恶”、“恶毒”、“混账魔王”的十字架上。成年人们在十字架下捍卫着自己的“真理”、“真爱”打得不亦乐乎,心里的恶气总算出了!!!


而十字架上孩子的哀嚎已经被湮没,无人听见。

我为孩子们哭泣……


http://image2.135editor.com/cache/remote/aHR0cHM6Ly9tbWJpei5xbG9nby5jbi9tbWJpel9naWYvMUFKMnc0SGlianBaRUlpY0cwMzdKZEgzN3BWZ3ZYTXNpYjlSbE14ZWlhNEhXOGJ6SW4yR29ZZzdta2x2VG9nNjNPYzVobHd1UnI4QVdEdkVNVU1DTEUybXFRLzA/d3hfZm10PWdpZg==


——精品课程推荐——

心遇燕语读书会

阅读,可以让一个人自由,在书中可以找到内心中的一隅。洗净双手,抚平心情,虔诚地在文字中探索。读书,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因为浅薄,所以阅读,在阅读中发现更多的不足,慢慢地把自己的浅薄读懂。在书中找到面对恐惧的良方,填平心底欲望的沟壑。

阅读可以让我们了解自己内心,可以打开与外界交流的大门。你是否对阅读有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悟?你是否在书中彷徨无法解答?柏燕谊老师“心遇燕语读书会”,让思想在这里理解、交流、碰撞、升华,让心与心零距离沟通。

报名热线:13601256823 马老师 15911014499周老师


心理学成长小组

成长小组是心理学团体咨询或团体治疗的一种形式,在柏燕谊老师的带领下,使大家清晰的感受到关系的冲突、希望的重建、人们的抱持、内心的动力及转化,从而达到个人成长和学习团体技术的双重功效。我们期待这个团体能给渴望突破自我的你提供一个新的时空,成长和体验!

咨询热线:13717959055 刘老师


一对一心理咨询

集合众多国内顶级优秀心理咨询师为需要心理咨询服务的社会人士提供个体咨询服务。服务范围:个人自我成长、职业发展、两性关系、婚姻家庭问题、亲子关系、教育,以及各种神经症(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的辅助心理治疗。

预约电话:15911014499 周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