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天空上飞来飞去的次数多了,感觉也早就没有了兴奋紧张恐惧,每每都是沉沉睡去或者忙活点什么事情打法旅途时间。今天一如往日,不同的是还没起飞就睡着了,或许也就是睡了十几分钟,醒来的时候飞机平稳地飞在高空,扬声器里传出空姐依旧怪声怪气的播报声音,想起刚刚做的那个梦,心里怪怪的感觉。
梦里只有一个场景还记得,我去了婆婆在的墓地,天阴阴的,只有我一个人,风声满耳,透着孤独和荒凉。
因为出差要跨过清明节,所以在出差前陪先生提前去了墓地祭拜去世多年未曾谋面的婆婆。婆婆的阴宅从老家迁到北京已经四年了,每次和先生去祭奠婆婆都半扫墓半春游似的,先生会情绪低落,但也未见大悲。然而前几日,先生支开我,要一个人和婆婆说话,我在停车场等了许久依然不见先生,寻过去,却赫然见到先生半蹲在婆婆墓前泪流满面。
一向以先生为依靠的我顿时慌乱了,不知为何他如此悲伤,是我哪些事情做得不够好,还是哪些事情让他很委屈又无人诉说,以至于像个孩子终于找到了妈妈似的流泪。
先生说,都不是,一晃妈妈离开九年了,时间真快,现在我们如此幸福,但是妈妈却一眼未曾瞧见,她离开时只是带着对深爱的儿子的不放心和不舍得。先生说,如果妈妈还在,多好。
我安慰先生,妈妈在天堂看你一个人孤孤单单不放心,所以派我来爱你,陪伴你,我是妈妈派来的天使。
先生一直搂着我,嘴唇在我的额头停留了许久许久。
我不知道先生是否会因为我的安慰心里舒服一些,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面对咨询者亲人离世的悲伤,我会从技术层面处理,会感受和共情,甚至不久前,我还刚刚成功帮助一个沉溺在丧父之痛中的男人走出阴霾。但其实我自己知道,对于我人生中会出现的生死,我一无所知。
在我没出生的时候姥姥姥爷就已经离世了,爷爷奶奶离世前我们不住在一起,他们离世的时候我也是懵懂记事,所以对于死亡的悲伤我的感受并不深刻。随着年龄长大,或有意无意,一些亲人的离世父母都因为各种原因将我隔离在直面死亡之外。
我记得有一年我突然想起很多年没有看到过小时候看护我的奶奶(保姆),问起妈妈的时候,她说,马四奶奶已经去世很多年了?我很惊愕,问她为什么不告诉我,妈妈淡淡地思索了一下回答我,我记得告诉你了呀,反正好多年了,记不得了。
那次,我不记得自己是否哭了,只是每次经过礼士路那条街的时候,我都认为我的马四奶奶依然在那里。
这期间,几个长年患病的姨也陆续离世,但不知为何,我总有类似考试、升学、生病等各种原因错过送别。
这导致我一直有一个错觉,那些曾经带给我欢乐记忆的亲人们,只是不见面,但从未离开。
为什么我总是能够"幸运地"远离直面死亡,我一直不知。直到后来学了心理学,我知道了,我的妈妈在她很小的时候经历了外婆的死亡,或许死亡在她心里是不能触碰的疼痛,所以,当需要我鉴证亲人离世的时候,妈妈很爱我的让我合理回避了那个场景。
我记得,十几岁的时候,我家飞进来一只小鸟,当时我大哭大闹让爸爸给我抓住它玩,后来它躲在箱子后面不出来,不知为何我突然忘记了,几天后当我想起来的时候,爸爸说,它一直在箱子后面,每天夜里偷偷出来吃东西,我说,今夜我不睡觉,我要看看它是不是还在。晚上还没来的时候,我在客厅,突然听到房间里爸爸妈妈扑扑腾腾的叫嚷,我跑进房间看到窗子大开,爸爸手里拿着扫把指着窗子说,小鸟刚刚飞走了。我记得,我说,我就知道它一定不会死掉。
爸爸妈妈是医生,对于生死他们或许看得很淡,记得小时候我家一只猫咪病的很重,那时候没有宠物医院,家人看它痛苦的不忍,给它吃安眠药安乐死。谁知那只猫咪生命力很强,很久都不愿离开,那声音,我一直记得。几天过去,我一直很难过,不久爸爸妈妈给我带回来一只猫,一模一样的。我知道,奇迹发生了,它一定不会死掉。
前年,我家换房子时先生说,要换一个大房子,万一以后我爸妈有一个不在了,留下的那个可以和我们一起生活。对于先生的提议我很温暖,但是对于他说爸妈不在了的话,我很恐惧。
在我的世界里,没有死亡。我一直从未想过我爸爸妈妈会不在,如果他们不在,会在哪?他们会不会想我,会不会忘记我,如果我还想见到他们该怎么办。
我知道,这对于一个四十一岁的女人来说,想法的确幼稚,但是,没办法,在我的世界,一切生命都是永生的。死亡,只是一个词,它和我无关。我相信外星人,相信平行世界,相信异度空间,相信魔法,只是我不相信死亡。
那天面对先生对婆婆的泪水,我甚至想,如果有奇迹多好。死亡之后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我不知道,但是我先生在某个层面很孤独,我能感觉到。
我很害怕,如果我不得不去面对死亡,我会怎样。这个问题我问过一些人,他们很奇怪我有这样的问题。死亡,不是每个人都不愿意面对但熟悉的事情吗!对的,他们无法理解,因为他们因为小宠物死了哭过伤心过,因为老人离世跪拜过哭泣过,因为亲人离世哽咽过。而我,从未有过。对于爸妈爱的保护,我不知如何评价。我只是说,爸爸妈妈很爱很爱我,他们不敢让我面对他们不敢面对的事情。
承受的能力不是一下子就会出现在人的身上,它需要一点点的训练培养,如果一下子出现,哪怕不是大悲而是大喜,也会给人造成巨大地心里扰动,甚至创伤。就如抗压能力,被拒绝的承受力,矛盾导致的消极情绪的转化能力一样,面对死亡的能力,面对分离的能力,更是我们越早关注训练的越好。死亡解读,可以梦幻浪漫,可以温情,但不能回避消失,不能冷漠淡然。否则当一个人成年后将会用更大的力量,更多的时间面对分离的痛苦哀伤。
即将到来的清明节,我一直参与工作的央视十二频道<夜线>栏目组承办了栏目特别节目:清明节我们一起聊聊死。不知道你们会不会看这个节目,但我知道,那些见证过死亡悲怆的人们会更容易珍惜生命感受生命。而让我们的孩子接受死的存在,对于他们更好地成长有益无害。
现在我大了,爸爸妈妈无法逆转的老了,我希望上帝对我更加仁慈一些,让爸爸妈妈老的再慢一些,给我些时间补充成长落下的死亡必修课。虽然我知道不论在哪里,我们依然会见面,依然会在一起,但我还没做好想和爸妈撒娇耍脾气他们却已经不在世界上的现实,我还没有做好对着墓碑哭泣的准备。
我亲爱的朋友张越老师告诉我,在宇宙之外的某个角落有个地方,在那里,一切与你生命有关的好人都会在那里再见面,有过的爱依旧延续,有过的恩怨已经化解,那里充满了幸福和永恒,那个地方叫天堂。
婆婆,你在天堂要幸福的等我们,祝福我们,我会好好爱你的儿子,他是我在人间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