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东西怎么办

标签:
育儿教育心理咨询情感 |
分类: 心理案例 |
孩子偷东西怎么办
【案例】
张先生自述:
我的孩子今年六岁,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偷东西。但是他偷的东西不是多样的,而只是偷人家的打火机。
前年我第一次发现他这个行为的时候是我们回老家,那时候孩子和我父母在老家生活,平时我们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回去看他,孩子和我们感情很好,但是生活所迫也没有办法。一天我需要用打火机的时候找不到后来发现在他上幼儿园的小书包里,我问他怎么回事,孩子说因为看我总拿着它觉得很喜欢所以就拿走了。当时我也没有在意,去年我接孩子来我这里生活后一次又发现他拿了别人家一个比较贵的打火机,他也承认是自己偷拿的,当时我很生气但是只是批评教育了他并没有打他,后来多次发现孩子只要去别人家玩,那家有打火机他就拿回来,可是他也不用,只是放在自己的小包里。我为此没少打他,屁股都打青了也不能让他长记性。
儿子自述总结:(和咨询师交流总结)
2.很爱爸爸,但是爸爸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和我玩。
3.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看见打火机就想拿回来,爸爸也给自己买过,但是还是看到别人的就想拿回家。
测试1:
给孩子面前一些适龄儿童的玩具,其中包括打火机,让孩子拿取自己喜爱的物品。
测试结果:孩子没有犹豫的选择了打火机
测试2:
给孩子面前放了爸爸的一次性打火机,咨询室提供的卡通造型打火机,爸爸带孩子下楼刚刚买给孩子的色彩绚丽的打火机。
测试结果:孩子选择了卡通造型打火机;
测试3:
只给面前放置爸爸的打火机和刚买的彩色打火机
测试结果:孩子选择爸爸一次性打火机。
【解析】
一个五岁的孩子总是喜欢拿别人同一种物品有可能的最初原因是为了缺失的替代。替代的缺失有可能是物质上的需求也有可能是虚荣心上的满足,还有可能是情感上的不足。
张先生的儿子所缺失的是情感。在和孩子交流过程中明显感受到孩子第一次拿取打火机的动机是期待角色替换(父亲总是把玩着打火机而很少和孩子肢体接触)。
面对这样的孩子不要单纯的责骂,更不要直接冠与“偷”的标签,如果单纯反复的冠与这个标签反而容易造成孩子对于这个标签的认同,从而强化在这类事件中的异乎寻常兴奋刺激的心理而非要把这个事情做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欲望的增强,这个行为的指向就不会限于同一类物品,有可能泛化到类似的物品或者更加广泛的方面。
【治疗方法】
在给孩子讲清问题错误之后,增强父母对孩子情感关注,增加父母和孩子的肢体接触(抚摸、搂抱),增加和孩子外出游玩的机会,当带孩子外出做客的时候要和孩子保持亲密状态,如果发现孩子有旧习出现的苗头要私下温和的与孩子交流。
【咨询效果】
咨询结束后三个月回访:张先生反馈儿子没有再发生偷拿别人物品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