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爱情亲情友情同性恋性取向妈妈心理学 |
分类: 心理案例 |
我从小和妈妈一起生活,爸爸在我的印象里只是一个名词。妈妈带着我很辛苦,她为了我付出了一切,从小到大,我除了上学就是回家和妈妈一起,为了让妈妈省心我从不和同学出去玩,尽量不给妈妈增添任何麻烦,在妈妈眼里我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我们母女相依为命一直到后来我考上大学有了奖学金也自己去勤工俭学妈妈才轻松下来,我一直都是妈妈的希望和骄傲。
大学期间我没有交男朋友,有很多男孩子对我表达好感但是我一点都不喜欢,不能用不喜欢,应该说是一点都没有感觉,很木然。但是我有一个很好的女朋友,我们感情很好,总是有说不完的话和聊不完的事,甚至晚上我们也会挤在一张床上窃窃私语,同学开玩笑说我们是同性恋,但是我无所谓,他们说什么对我一点都不重要,因为我和他在一起很快乐,我们一起在图书馆平台上看夕阳,在操场上我给他加油助威,去郊区冒险那些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但是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我对自己彻底失望也很厌恶。一天我和她一起在食堂吃饭,我们彼此把面前的菜喂到对方嘴里,当时学校有规定说不让在校恋爱的同学相互喂饭,于是管理员老师过来干涉,但是她说我们不属于男女恋人不受这条规定限制,管理员和她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当时管理员说了一些很难听的话两个人最后打了起来。后来学校家长都干预了我们的交往,我妈妈甚至搬到学校附近陪我生活学习。当时妈妈极度绝望,歇斯底里的和我发火,她说没有想到千辛万苦居然培养出来一个流氓,一个变态的神经病,还说我很恶心,让她没脸活了。妈妈求我不要再和她一起这么亲密,老师也和我谈话,不论我怎么说我们真的只是亲密的朋友他们都不相信。最后妈妈告诉我如果不和她保持距离对她就是一种伤害,她可能因此会被处分,我就会害了她。为了能够让我妈妈不受伤害,为了让她不受伤害,我开始刻意的疏远她,但是我没有想到的是她好像并没有怎么受到影响,依旧打球、参加各种活动,唯一不同的是一个男生突然出现在她的身边,我认为他们两个开始真正的恋爱了,那个男生就是她和管理员打架时帮她的一个男孩儿。
我觉得自己真的特别恶心,人家本来压根没有怎样,可是我却把这份情感看得如此重要,也许我真的是妈妈说的那样变态的人,也许我对她的感情真的不是单纯的友谊,我怎么能够这样,我不能原谅自己。在后来的生活工作中我再也没有开始自己的情感生活,也有很多男孩子或明或暗的追求过我,但我一点兴趣也没有,我不知道怎么面对感情,如果说以前对感情我是麻木,那么现在我对爱还有怀疑,甚至觉得龌龊。但是一年半前另外一个女孩出现在我的生活中,她和以前我的那个好朋友很像,都是男孩子似的性格,甚者她连穿衣打扮也都好像男孩子的样子。她对我很好很呵护,不论我怎么回避怎么对他发脾气他都不生气,总是很宠我。后来我知道他还曾经和一个别的女孩子真的有过情感经历,但是和他一起我好像有回到快乐的感觉。可我不能和她发展,我知道那样会害了她,也会让自己成为一个下流变态的人,妈妈不会原谅我,社会也不会接纳我,我自己也不能原谅自己。可是现在我和她真的不想离开对方,我恨死自己的没出息。
我想知道为什么非要和异性恋爱结婚。我不愿意的话是不是就是错的,我为什么总是喜欢和我一个性别的人,我怎么能够这样,现在我不知道怎么面对自己面对家人和未来的生活,我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她,我该怎么办?
【回复】
你好,在帮你面对自己问题之前我先明确下和同性恋相关的两个问题。
首先,爱上一个和自己同性别的人并没有什么恐慌的,这和遗传、父母以及环境的影响和个性形成有关。早在1973年,美国心理学会就已经不再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精神疾病,将它从精神病手册中取消了。2001年4月20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出版,在诊断标准中对同性恋的定义非常详细,同性恋的性活动并非一定是心理异常。
其次,世界各国针对同性恋在法律上也有不同的对待条款,美国、澳大利亚部分地区,加拿大,荷兰,南非等一些国家在法律中明确认可并保护同性婚姻。在我国的法律中对同性恋这一小众人群的相关政策还是一个相对空白,只要不违反现有法律法规,我国法律对同性恋还是不予干涉。
所以,你的问题既不属于病态精神问题也不属于法律道德问题。你的问题属于:
1. 克服自我恐惧”;
“为什么我会这样?”这恐怕是你一直纠缠自己的一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没有任何道德性的对错,更和你的品质没有关系,在你长期的成长过程中从小你的家庭生活环境就是只有女性的存在,而懂事的你也放弃了在学校和其他同学交往的机会,在这样的成长过程中,你没有得到过来自异性长辈或者同龄人的关爱呵护,这没有让你学会如何和异性交往,也没有让你学会怎么感受来自不同性别发射的情感信号。所以,当有异性情感信号时你会有麻木味如嚼蜡的感觉。
这是对自己的不熟悉的交往方式的恐惧,也是对自己与异性交往信心的恐惧。
2.发展积极健康的自我表现认同
自我表现认同也就是自我接纳。由于曾经的负性生活事件让你对自己的情感产生了怀疑,对自己的品质产生了质疑,这是大可不必的。在开始我已经阐述了心理学和法律两个层面对于同性恋的看法,而且你是否真的是一个纯粹的同性恋现在也不好界定。
单纯从你的文字当中看,每次提到快乐的经历和生活的时候,不论是以前的大学好友还是现在的好朋友你都把“他”“她”两个字混用,如果不是错别字的话,那么从这个方面能够投射出你对异性情感的一个需求,当你觉得快乐安全的时候,这份感觉也许是“他”带给你的,或者是你期待是“他”带给你的,这一点从吸引你的女孩子的性格外貌特征中也有所显现。
从学习工作,从人际交往以及对待长辈的态度来说你都是一个优秀的女人,那么你的自我不接纳也就是来自于你还没有明朗的性取向,那么现在我们也知道性取向和法律道德病理无关,它只是属于个体自我的一个需求,属于小众非主流的一个现象,它和大众的爱情一样是美好的浪漫的,也是同样存在承诺责任和谎言欺骗的。把握好自己的内心,当你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怎样的生活的时候,就去面对自己,不论怎样的选择你都会从中得到同样的快乐哀伤,痛苦幸福。
3. 学习积极的情感交流方式,如何接纳不同性别给予的关注;
在你明确和决定自己的性取向之前,我建议你给自己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异性情感交往障碍从很大层面看有可能属于你成长中的男性角色缺失,那么现在可以先把这一课给补充上,在你身边找一个适合你的女咨询师陪伴你走过这个再社会化的阶段,让健康心理干预陪伴你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这样有利于调整你的认知和回避的出现。
当你的成长过程完成之后,如果你依旧发现你喜欢的是个“她”,那就勇敢的面对自己的选择,在不伤害自己,不违反法律的条件下寻找自己的幸福快乐。社会或者大众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对待同性爱人也逐渐采取接纳宽容的态度,但是如果你选择了这条道路我建议你在享受快乐的同时要做好自我保护,毕竟接纳和认同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有一点你要知道,不论异性恋还是同性爱都同样不仅有白马王子和公主,它也包含着一些会伤害感情伤害自己的因素,要学会分辨、理性的面对炙热的情感,感受当下的快乐,过去生活中的负性生活感受没有延续的作用,也和现在、未来不产生连带关系。你未来的生活是否快乐要取决于你现在的生活事件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