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一个题为《女大学生狂骂浙大知名教授郑强》的帖子惊现网络。
出人意料的是,该帖在极短时间里被疯狂转载,一夜间爆红网络,把个网络搅得风生水起,网民无一例外的将之称为“浙大女”事件。
郑强是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教授,今年年初被任命为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在浙大,他以激情的演讲被学子们称为“最牛愤青教授”。
“浙大女”事件就是源于郑强在一次演讲中曾经说过:“学校有些女生不自重,我们的女生见到垃圾一般的外国男人都要讨好。”
不料,此言既出,随即招来一位自称有美国黑人男友的浙大女生的猛烈回击:
“在浙大,像我这样有外国男友的女生很多,我漂亮年轻,而且成绩优秀,追求我的人很多,但是我就是看不上中国男人……今天我必须站到网上来挑战权威,痛骂你一场。
“在浙大,一等女生睡豪宅别墅,二等女生睡酒店公寓,三等的就只能陪这帮猥琐中国男睡睡寝室的小床……中国男生连竞争的欲望都没有,就直接败了下来。
“我宁愿嫁给美国黑人,可以早拿绿卡,嫁给美国黑人精神上是平等的,嫁给美国黑人肉体上高潮是真实的,所以嫁给美国黑人是我们自重的结果。”
“浙大女”还给女同胞打起了预防针:“我几个学姐的男友考到美国立马就将她们甩了,下场那个惨:四年洗衣、贴钱、陪睡,这才是真贱。”
帖子的最后把矛头对准了郑强教授:“你不想办法让现在的大学男生学会责任,只是给他们找推责任的借口。啥教授啊?你也就一个酸秀才罢了,充其量算个有点血性的秀才。”
如此涉黄涉暴的帖子,自然招来拍砖满天飞。该帖子贴出迅速被网易、雅虎、西祠胡同、猫扑等网站和论坛转载,大部分网友按耐不住义愤的心情,枪口齐刷刷地对准了“浙大女”,更有有网友强烈要求人肉这个“欠抽”的女生。
骂声一片、喊打声一片!但有不自量力的人想剑走偏锋,试着去顶“浙大女”,言之凿凿的支持浙大女对某些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男生无情的攻击,支持该女生对某些想搞对象却因才能实力不强搞不到对象而因此痛恨老外并且迁怒于女生的猥琐男生的痛骂。
不出所料,类似这样的回帖只是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被骂得狗血喷头,知趣地缩了回去。
有网友质问说,“你可以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但不能因此就否认其他的中国人。”
网名为“大学生”的一针见血:大学教会了你什么?没有祖国,你能上大学吗?你能找到你所谓的优秀外国男友吗?郑教授只是说“有些女生”,而你却张口把国人否定了,敢问你父母是中国人吗?世上总有好的也有坏的,外国人也不见得都是好人。
也有网友比较理智,在一个问题上持不同意见,可以通过对话来沟通,也可以通过心平气和讨论来达到谅解,有必要对一个教授进行人身攻击吗?
因为“浙大女”事件被围观,郑强迅速成为关注焦点。
然而,郑教授并没有自乱方寸,他对此事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浙大女”事件完全是无中生有。
郑郑教授表示,无论怎么样,这样对女孩进行侮辱是不对的,作为一个老师,我很爱护我的学生。
与此同时,被侮辱了的浙大学生也在校内论坛上强烈质疑“浙大女”身份是否真实。
无奈之下,最早发帖的“河谷渔风”开始现身网络,解释当时发帖的理由:
“当时在杭州看到大学生模样的中国女孩和国外男青年在一起,理所当然就想成了浙大。”对于为何攻击郑教授,“河谷渔风”说,他自己本身在做一个与教育相关的网站,之前看过郑强教授的很多言论。
“但是发这篇帖子本意不是针对浙大,也不是针对郑强教授,而是针对大学里的这种崇洋媚外的现象,激励大家在大学里不要堕落。”
河谷渔风话锋一转,这样写的目的是想多一点人看,但是没想过会有这么大影响,如果知道的话,肯定就会注册一个马甲号了。
网友对河谷渔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回应显然不太满意,发起了新一轮人肉搜索,发现该帖最早来自天涯网友“河谷渔风”,是浙江金华人。在“大金华论坛”里,记者发现了“河谷渔风”留下的房屋出租信息,上面有他的手机号、电子邮箱和QQ号。
山雨欲来风满楼!在重压之下,一手炮制“浙大女”事件的“河谷渔风”才承认虚构了“浙大女”事件,并发布了自己的道歉信。
他说,已经接到了数百个电话,打电话的全部都是通过各种渠道“人肉”出他联系方式的网友。
在道歉信里,他首先,‘浙大女’是虚构的;其次,郑强教授的演讲也只是从网上视频中观看到的。并貌似痛心的说,对于我的错误,至少在道德的审判庭,我内心深处已经判了无期徒刑。
为何要炮制“浙大女”事件,愚弄网友?他总结原因有三点:
一,去年受金融风暴的影响,本人业务受到极大冲击,于是上网寻求发泄、撒泼,以求缓解压力。
第二,在一次杭州的出行过程中,连续看到十多对情侣,都是由国外男青年与大学生模样的中国女孩组成,当时特反感。
第三,平时原本很有些民族情绪,在得知了小部分在校大学生省吃俭用存钱,却用省下来的钱去买耐克,斯伯丁这些美国产品时,真是窝火痛心。基于以上三点原因,所以网上写篇文章刺激一下青年,同时也要刺激一下自己要振作的想法。
他进一步检讨,由于我的愤青行为以及一时头脑发热,丧失网络道德,导致了这篇文章产生。正是由于当时一味追求刺激,所以炮制“浙大女”这篇文章,用了相当多的不道德言论。
接下来,还不忘为自己开脱:“允许我再辩解一次,事实上,整篇文章除去“浙大与郑强”的恶意攻击外,应该看出本来的出发点是好的,当时糊涂,真的没有考虑到影响会如此恶劣。往后,我一定会投身到网络道德议论规范宣传中,以此去弥补我的错误行为。”
说得如此轻巧!轰轰轰烈烈的“浙大女”事件竟然是河谷渔风一手炮制的!而且竟然说出发点是好的!
给浙江省抹黑,给浙大学子造成的名誉侵犯如何弥补?!给无数网友带来的精神伤害怎样赔偿?如此等等,这一切,显然不是一封简单的道歉信就能解决问题的。
有专家指出,虚拟的网络世界给予了人们言论的自由,可不负责任的言论造成的后果却不是虚拟的。
因而,“河谷渔风”之举造成的恶劣影响远不是道德法庭所能消除的,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既是维护网络秩序之必需,更是警戒少数喜欢制造噱头利用网络达到哗众取宠之必要。
河谷渔风要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我们拭目以待。但是,透过类似事件,网民该反思什么呢?
当我们不分真假,良莠不辨,一味猎奇,一味愤青,不加判断,喜欢跟风成为造假者的牺牲品时,不得不问一句,我们的脑袋哪去了?我们的判断力哪去了?我们的警惕性哪去了?
当我们的善良心,我们的正义感,我们的“怒见不平一声吼”被小人利用时,我们成了什么呢?是不是被人卖了还帮着人家数钱呢?这是不是助纣为虐呢?
“扪心自问”这个成语在此时竟然这么令人汗颜?!心里真有点堵得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