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当“海派清口”艺术的独创者周立波火的一塌糊涂的时候,来自多方的质疑声也不绝于耳。
中国资深财经评论人朱大鸣率先发难,在其博客上直言:周立波毁了上海男人的形象。
朱大鸣认为,周立波是个演艺天才,但他带来的是上海的市井文化,一种无序的杂乱的低俗文化。
虽说自创所谓的海派青口,实际上的基础还是上海旧社会形成的滑稽戏根底。为了博得观众的高兴和票房,周立波使劲了各种噱头,把一部分过去上海小市民的那种形象更加淋漓尽致的在舞台上展现,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周立波在取悦观众的同时,已经严重羞辱了上海男人的形象。一种艺术形式的出现,必定会体现社会周围的现实。周立波在舞台上所表演的各种艺术形象,都是上海底层但非主流的形象,而且更小市民化。所谓的“打桩眸子”等,他所展现的是那种扭扭捏捏,小气与计较,甚至女性化,象女人那样很“琢”,把男人的阳刚之美扭曲了。观众在被搞笑的同时,似乎体会了上海男人就是如此丑恶和无奈。上海男人在看过周立波表演后似乎被阉割过了一种感觉。
其实早在几年前,很多人就对周立波的走红冷眼相看,炮轰周立波的“海派清口”没能脱离掉上海小男人的心里和肚量,火爆的现场不过是满足了上海市井文化中遗存的那种“优越”,那份“孤傲”,那股“自大”,那般“狭窄”。
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更有人不厌其烦的搜集了周立波笑侃三十年的一些经典片段:。
1、周立波谈到费玉清:费玉清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演员,唱个多好啊,气质多好啊,这个男人很嗲的.你们去想,一个男人,站在台上,娘娘腔,但是人家不错起(讨厌),这个绝对有难度哦!我帮他算过了,他每次一在上海开好演唱会第二天就跑掉了,他不在上海消费的,这对我们上海整个GDP的拉动没有任何好处的嘛!(台下爆笑)
2、周立波谈到郭德刚:我个人婉拒了。这中间没有贬义,只是我认为不和谐,你们想,一个吃大蒜的,怎么能和一个喝咖啡的人在一起?!(台下爆笑)
3、周立波谈到李宇春:李宇春回答了我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本来,打死我都不相信《木兰从军》。后来认识了李宇春,我终于知道, 哦!原来技术上是可行的!(台下爆笑)
4、周立波谈到沈阳:哥们,你知道中国哪里出流氓不?上海出流氓,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你们东北也出,出土匪、流氓,从来不打人,打人的就不是流氓。我们上海流氓看谁不爽只说一句话:把他做掉!去做的可都是你们东北人呢!(台下爆笑)
至于周立波谈到的刘欢的脖子,冯小刚的脸,蒋大为的西服,女歌星的腿,因其意义和效果出奇的一致,就不一一例举了。
于是就直接得出结论:台上台下的互动爆笑假如是出于自豪,油生快慰尚能理解,关键是这种噱头最后留给人们心里的是自立自强的优越,还是夜郎自大的凄楚,这与上海滩的昨日无关,却与上海滩的明日有关。
周立波的“海派青口”优劣暂且不论,是否毁了上海男人的形象也不宜草率盲目的下结论。
我想 ,一种艺术的走红应该有他的个性和独到,能得到很多人的欣赏和认可也不是谁都能做到的,自有其走红的道理。
典型的例子
,就是赵本山现象。谁都知道本山大叔的小品大多是嘲讽农民的愚昧无知的,甚至把农民的狡黠无理由的放大进行嘲讽,来博得观众一笑,赵本山是不是也在毁坏中国农民的形象?
再说远点,鲁迅的笔下的阿Q,他的精神胜利法是否也在毁坏国人的形象?还有华老栓、孔乙己等等。
在我看来,说周立波毁坏了上海男人的形象,帽子戴的太大了,恰恰说明了诟病周立波的人小心眼,带有上海小男人的脾性:
老虎尾巴摸不得!
这样很不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