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生记
(2010-05-14 16:15:46)
标签:
仙姑奶奶泥孩儿瑞气祥云全家葛先行杂谈 |
分类: 童年杂记 |
文/葛先行
据母亲说,自打我在镇上医院出生那一时起,近乎一月都没有离开医院。想想刚出生就制造麻烦,也真是调皮。老是不分昼夜的哭闹,不吃奶水,身子也渐渐不好。这可把全家急坏,一家子大人全都围着我这个中心。医院最后也没有办法了,家人只能一直在医院呆着,怕有意外不敢回家,所以很多时候,医院或许是个可以安慰人心的地点。
我问后来怎么样了。一次奶奶听邻庄的一位妇女说某某村,哪里哪里有一“仙姑娘”,很厉害,且能治疑杂病,找她看看。得知这消息是下午时间,哪里很敢耽误,奶奶就买了点香,几包红糖带上便就去了。听说这位“仙姑”人很好,寻事问病还不要钱,只带去一点点香即可,真有菩萨转世,至今我还疑惑。
走到“仙姑”家天就全黑了,不过没有白跑。奶奶就把事情的前后给“仙姑”一一道明。“仙姑”听后就说,没事,这小孩子是被……怎么这么了,你回去等到夜里12点在医院前面的十字路上摆摆供,烧烧香就好了,把孩子抱回家吧。就那么简单?就那么简单。不论怎样照做是了,反正已没其它法子。问罢,奶奶又赶着十多里路的黑夜走了回来。
第二天,全家就照“仙姑”吩咐行事。深夜之时摆上供品,烧上香,叩拜后一大家人连同母亲便抱着我就回来了,这也是我自出生第一次回了家。兴奋的是回来好了,母亲说我回到家就没事了,能吃能喝,还知道笑。从母亲说时的表情可想而知当时可把全家那个高兴啊,要知道我在医院还从未笑过。长大后,听母亲说来此事,很惊奇,至今也道不出什么之乎者也,也只能感谢那位“仙姑”。
家乡多有庙会,一年里就有三四个,周边的,也有距近的。我也逛过几次庙会,和家人一起或和庄里的同伴。农村庙会那场面热闹,逛庙会可以不花钱的。每次庙会上都是人山人海,熙熙攘攘,都来自比村邻庄的乡亲。有卖糖葫芦的,有卖油条麻糊的,有卖笤帚的,有卖铁锹农具的,也有卖服装玩具的。。。。。。还有花了圆子,这个我最爱吃,一分钱就能买到一串,一串有四个呢。现在家乡还有卖,价格比那时要贵了。逛庙会看大戏,戏不能不看,庙会上的戏大都是地方戏种。我是听不懂戏的,但是颇好看,觉得那戏台上的花人甚有意思。一年当中有一个庙会是家人必去的,从我出生始。
庙会称之合安会,那里还有一座“奶奶庙”。传闻云,在明朝时期曾有位先生告诉朱元璋说此地为风水宝地,每年农历二月中旬天降瑞气祥云。后人便信之,在此建造庙宇,以供当地人们烧香祈愿。合安会盛行的主要原因还有个人人皆知的“栓儿”之事。何为“栓儿”,就是譬如家中想生一男丁,但又苦于怀不上,这时你可以寻求于“奶奶庙”。方法是到“奶奶庙”烧香,叩头祈愿,把你想要儿子的愿望告之哪里的神像,而后再买一小泥孩儿带回,放入妻子的枕边,这样既可怀上男孩。神仙似乎也不能满足人人愿望的,总是还有多数人到后来没能如愿。如愿了的人呢,每逢庙会都会去烧香叩拜等,已达还愿。这与农村的封建是多多分不开的,重男轻女的缘故罢。我身边的同伴就有几个是从那栓来的,小飞就是其一。我自然不是了,但母亲为何又会每每去拜呢,只因为当初那位“仙姑娘”,母亲说是她才治好我的病,咱要报答。最后即使逢庙会时去不了也要在家中烧上几柱香,也算作还愿,对于这些,我是不作辩解的,也不是什么错事。
关于人的出生各有不同,细想之,每个人又怎么会相同呢。几天前早上,我从一小区门前经过时看到门旁依躺着一位衣衫破旧不堪,头发面部能不望见就不敢去望的一个男人,我从他身边经过,他望了望我,那眼神用文字我是记述不出来。他的出生又是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