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到有人说.心情不好,很烦恼。心理学家认为,烦恼是人们极易产生的消极心境。
烦恼总是有现实内容的,下岗失业、工作不顺心、学习成绩不佳、孩子不听话、夫妻矛盾、失恋、各种人际关系不和等等.都可以成为产生烦恼的内容。经常烦恼.容易分散精力.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容易产生孤独感和抑郁症,容易任性行事,易怒.影响人际关系。巴甫洛夫曾经说过:“一切顽固沉重的烦恼和焦虑,足以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可见烦恼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学习和事业都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那么,怎样才能消除生活中的烦恼呢?
淡化自我。要消除心理上的烦恼,最重要的是淡化自我,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如果我们认真分析一下引起烦恼的原因.就不难发现.烦恼的人常与他们心目中的“自我”过于膨胀有关。心目中的“我”字膨胀了,那就必然要在生活空间中不断碰壁。因此。淡化自我,缩小自我,把个人的利害得失看得淡些,把自己的荣誉大小看得轻些.许多烦恼就会自行消失。对有些事情采取“左耳进,右耳出”权当听不到的办法,倒也免得烦心。
有效行动。据心理门诊统计,神经衰弱病人至少有一半有显著而持久的烦恼。他们常在烦恼中度日。健康人区别于这种病人之处并非没有烦恼.而是有烦恼也有快乐。一个人愈是企图通过思考去消除烦恼。他就会被烦恼缠得愈紧。烦恼与不现实欲望的期望值成正比,而与满足欲望的有效行动成反比。似乎可以用公式来表示:烦恼=从公式可以看出。消除烦恼的办法有两条:一是降低不现实欲望的期望值,二是提高满足欲望的有效行动。更重要的是后者。神经衰弱病人的烦恼,关键并不在于烦恼本身,而在于未能将。我不要烦恼”的愿望变成。我要快乐”的实际有效行动。
精神升华。烦恼是一种负性情绪,克服的办法,也可以把这种负性情绪引向崇高的境界。如著名文豪歌德在失恋后。把失恋的情绪能量升华到文学写作中.从而写出了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司马迁也是一个最好的例证,他受宫刑后,极端痛苦.他把这一负性情绪转化升华为撰写《史记》的强大动力.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宣泄情绪。当你发现自己被烦恼缠绕且无力摆脱时。千万不要把它锁在心中。培根曾经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因此,当你感到烦恼时,不妨向自己的亲朋好友一吐衷曲.共同探讨消除烦恼的方法。必要时。找心理医生咨询更是上策.因为咨询本身就是一种极好的宣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