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渝杂谈》 愿活动开展真实有效,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2017-01-24 15:37:32)
标签:
杂谈活动真实有效公开公平公正献计献策 |
分类: 原创文学 |
《老渝杂谈》
愿活动开展真实有效
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某地方为加快发展,争做现代化大都市展示区,广开言路,征集民意,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时至至今,算起来活动开展已经有五届之多了。许许多多发光发热的网络群众点子应运而生,并有一些已经付诸实施。特别是针对一条滨江沿岸线的发展,更是各抒己见,热闹纷纭。
这来自网民群众的点子当然也就是百姓点子,虽然不是那么富丽堂皇,也没有过多修饰讲究,但是每一个点子既有发光之烁,又有独到之处,正如有句老话说得好“是金子总会要发光的”。
然而,活动却有不尽然之处。既然是年度征集意见也好点子也罢,也应有时间的实效性、活动的严肃性。你不可能让殚精竭力为地方发展出点子、鼓与呼的民众,费力不讨好,用心却难得奖?!你不可能让3年前集体调研、集体投入、集体智慧形成的调研文章(2012年《关于对某某路商业及景观……的思考》),改头换面(2015年标题则只改几字成为《关于对某某路经济产业带和景观……的思考》且90 %左右保留原文),换个马甲,又再三年之后作为群众的点子,又发出并获高奖?!
我想主办任何活动的规则应该大同小异,况且某地方的历届活动也是有规定,发表了的不能作为参赛题材。但是仍有漏网之鱼,大得其欢。并被视为不是问题的问题。难道3年前的文章居然至今还能算是有及时性、时效性、真实性的散发着“金”光的点子?难道3年来某地方仅仅是“纸上谈兵”,并未对此加以重视,对滨江岸线的建设一直未动?这不可能吧。难道当年的集体调研文章只是书面文章,没有一点参考价值?没有可用之处?非得3年后重拾旧的内容,换几个字加几句话,添一些应景词,又冠冕堂皇的成为“百姓点子”了?其实,这条滨江岸线建设近年来已经初见端倪,相应的景观也已陆续成型,滨江文化氛围日趋渐浓,某地方加速推进滨江岸线经济带建设,开发建设沿江岸线文化发展,加快建设都市功能核心区的蓝图更加清晰。
由此看来,如此转换,如此捷径,如此之为,绝对不是善意之为,恐怕与有些人的关联绝非“百姓”之简单。你想想,这套用、修改已发表的文章参赛并获奖,难道不是看菜下饭?难道因其身份特殊就可以网开一面?还能做到熟视无睹?!这……(有图有文有真相且有新旧文稿对照。不过,还是隐去真实的故事,纯属善意提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公开公平公正应该是活动开展必备的程序,也是活动遵循的不二原则。对主办方的要求,就是要建立透明、廉洁的评选机制,保障相对人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防止不良现象的发生。
何为公开,即面向大家或全球(世界),不加隐蔽;把秘密公布出来。
何为公正,这应是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意为公平正直,没有偏私。简单的说就是公平正义。其主要是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机会均等,避免歧视对待。
何为公平,公是公共指大家,平是指平等,意指大家平等存在。相对于主办方而言,它需维护正义和中立,防止徇私舞弊。
总体来说,虽存些许瑕疵,但瑕不掩瑜,不伤大雅。只要今后在把关上更严一点,在公开上更透明一些,那么,这项网络征集民意的大赛就会真正成为大众献计献策的平台!而不是身份特殊人的调研文章或论文改写的沃土!
可喜之处,最近这一届活动亡羊补牢,已有所制。愿活动开展真实有效,确保公开公平公正,能真正成为某地方以求发展之策、解百姓之忧的群众点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