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似乎已经成为每年2月14日的全部内容。
一个男士如果没有在情人节给心上人购买玫瑰花,必然会导致女士的埋怨:“你到底爱不爱我?!”
有句俗话说:“过年河水涨三分”。玫瑰花的价格在情人节的前几天就已经水涨船高,但精力充沛、荷包充裕的红男绿女们对此却毫不介意。一年一度的情人节将细水长流的爱情推向高潮,经营首饰、西餐、服装和旅游等产品的商家也进一步推波助澜,谁都想在这一天获得大丰收——情人收获爱情,商家收获利润。总之,大家都很忙,谁又有时间去考证情人节这舶来品的来源?情人节就和圣诞节一样,变成了有点稀里糊涂的“洋为中用”的消费狂欢。
和带有浓郁消费主义色彩的“圣·瓦伦丁节”相比,有“中国情人节”之称的七夕则要简朴得多。虽然其内涵包括天文科学、中国历史、风俗文化、文学艺术、民间传说以及不可或缺的浪漫色彩等各种要素,然而独缺一样,就是中国人并不热衷于在七夕花钱。
七夕消费为何冷淡
中国各地都有不同的关于七夕的传统风俗,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月下盟结,穿针引线”,这与时下流行的十字绣不谋而合。市面上出售的十字绣既有成品,也有针线材料和图样供消费者自己动手DIY,但我们从以往的七夕可以发现,十字绣消费并不因为七夕的到来而红火。固然,自己动手制作精美的十字绣送给心中的那个他,这份情意显得弥足珍贵,可是忙忙碌碌的现代人又有几个能真正静下心来花大量时间和耐心来从事这种传统手工艺呢?玫瑰花和巧克力与十字绣相比,是一种契合现代人观念短平快的方式。
再说旅游,农历七月初七本来就处于暑期旅游旺季,人们的出游热情本来就高,旅行社没有必要以七夕为卖点来吸引游客。另外,旅游市场上也难觅专门为七夕打造的旅游路线,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七夕旅游线路,实际上也就是平时的常规线路。据考证,七夕“牛郎织女”的故事发源于山东省沂源县,和情人节火爆的“浪漫欧洲游”相比,前者对游客的吸引力显然稍逊一筹。
和西方文化中对爱情赤裸裸、火辣辣的追求相比,中国传统的爱情则更多地表现出含蓄、保守和内敛——对比《哈姆雷特》和《西厢记》就能一目了然。在西风劲吹的时代,年轻人崇尚自由和开放,情人节在被重视程度上超过乡土气息浓厚的七夕也在情理之中。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七夕固然蕴有种种内涵,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情人节的全部内容仅仅是爱情。或许对于社会的消费主力军来说,爱情是单纯的私有财产,承载不了这无数的意义和内涵。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这些关于七夕的古诗词里我们能读出太多的“凄凄惨惨戚戚”。牛郎织女的故事基本上是一个美满恩爱的夫妻被拆散的悲剧,这对聚少离多的情侣让中国的文人们抒发了太多伤感忧愁的情绪,老人们也常常说七夕这天如果下雨那就是织女流下的的眼泪,真正明了七夕由来的人们又有谁会选择在这一天欢天喜地呢?
然而最最重要的是,七夕虽然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然而却缺少相应的符号和载体,导致市场上也没有与七夕相匹配的特色商品。端午节有粽子、中秋节有月饼、春节有饺子,七夕有什么呢?
发现七夕的商机
和情人节相比,七夕的消费市场显得格外萧条。现在不论是进口节日还是国产节日,节日经济都已经被精明的商家挖掘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七夕,应该是节日经济的最后一块处女地了。
在七夕我们怎么花钱?既然是中国情人节,我们应该挑选一些带有中国文化色彩的礼物。比如:
梳子: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送梳子有私订终身、白头偕老的意味,代表一辈子都要与你结发纠缠到老,而且,制作精美、用料上乘的梳子也是价格不菲。在七夕这天送梳子再合适不过。
绣花布鞋:时装界流行中国风,布鞋就是中国风的最佳代表之一。和高跟鞋比起来,布鞋轻便舒适;和皮鞋比起来,布鞋简单环保;和运动鞋比起来,布鞋美观大方,鞋面上的美丽刺绣也显得更有技术含量。
香囊:虽然现代人对此物已基本淡忘,但在中国古代,香囊是传递爱情信息的最好礼物。它所传达的情感密码,因其所绣的不同形象而多种多样,含蓄且优美。许多香囊都有鱼的形象,鱼是情事的隐语,鱼喻男,莲喻女,送给心上人一个鱼莲香囊,缠绵的效果就体现出来了。时尚男女对薰衣草及其制品趋之若鹜,为何就不能倾心于自己老祖宗流传下来的香囊呢?
玉饰:这个不用多说了,与玉相似的还有翡翠、玛瑙、琉璃……
与情人节的玫瑰花、巧克力和钻石相比,这些礼物显然承载着更多的文化和情感因素。七夕消费市场的冷落,与年轻人对这一传统节日的陌生虽然有关,但商家缺乏创新经营理念,未能积极引导消费者养成过传统节日的习惯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今年的七夕,您打算给爱人买点什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