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神话》独家网络连载之八:坚决不降低招生标准

标签:
mba财经商学院中欧中欧神话 |
分类: 《中欧神话》独家网络连载 |
《中欧神话》李月庆 孟群舒著
本书网络转载权系作者授权新浪网,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连载、转摘和改编(含影视公司改编),须征得作者本人同意,否则将追究相关媒体的法律责任。
生存压力之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职员做梦都渴望更多的人报名,但志在一流的目标,始终让中欧保持严谨的作风。对MBA、EMBA学员的入学申请,中欧筛选得非常严格。学校对诚信、质量、标准的追求,达到了极致。中欧管理层一致认为,品牌的建立要从根子上开始。学员的质量关系到中欧“最终产品”的质量。哪怕中欧处在“等米下锅”、“揭不开锅”的阶段,也要坚守原则,不仅追求外在的高标准,更追求内涵和实质的高标准。
所有参加学位班报名的人,中欧都要考查,这是第一关。首先是检验学员的学历。中欧会派人到教委去调查学员的学历是否真实,如果是外地高校,就通过电话或信函证实核查。中欧曾多次发现有人以专科冒充本科,有人冒充名牌大学学历。
最难忘的是在99级MBA招生时,招生主任和经理们发现有10多份申请材料上的公章是伪造的。中欧索性把通过面试、已经录取的120多名考生的申报材料、成绩单全部发回他们的母校进行核实。很多院校头一次遇上核查毕业生成绩单的事!经查,在已录取的考生中有9人的成绩单与其母校档案记录有明显出入。中欧毫不犹豫地取消了这9名考生的入学资格。这意味着,这一年中欧将损失50多万元的学费收入。
MBA是商学院的品牌,张国华院长一直认为:“中欧优秀,是因为我们的学员优秀。在招生的时候,就要筛选出最优秀的学生,然后通过最好的教育系统、服务系统,让他们得到社会上最好的工作。”
有一年,为了筛选申请表,张国华院长亲历亲为。他利用周末加班,太太王维勤也来帮忙,两人一起对报名者进行评分。比如,大专学历是1分,本科是2分;总监、总经理职位也分别对应不同分数。院长夫妇一份一份地看,手工进行筛选、评分,忙活了整整一天,终于确定了报考名单。
其次是对英语能力和经验的要求。拿全日制MBA来说,中欧对报考者的英语要求近乎苛刻,必须具备适应高强度英语教学的能力。据了解,国内某些商学院的中外合作MBA课程只要求GMAT总分550分以上,而中欧的门槛是620分,被录取学员的GMAT平均分高达650分。同时,中欧要求报考者必须有足够的工作经验,以便使学员有独特的经验与同学分享。这样的高门槛,最终让一批打算出国的人接到了考试通知。
报名者通过层层核查,才能走入考场。等待他们的,还是严格。中欧是国内第一家自行组织MBA入学考试的商学院,考试过程也带上了中欧烙印。中欧会事先安排好各考场的座位表。在开考那一天,中欧员工穿着最好的套装,提前一小时到考场,贴好所有的宣传资料。考生进场后,会有两名员工两次核查身份证,准考证都要用报名时的复印件核对,以防有人替考。在检查完每位考生的身份证后,中欧的工作人员会热情地说一声:谢谢!
如此严格要求,就是为了防止不良现象出现,让诚实的人得到公平的对待。
这还没完。到了面试阶段,中欧会邀请各类企业的总裁或人力资源总监参加,面试的淘汰率高达60%,远超过国内其余商学院。以MBA为例,中欧筛选的学员必须有适应高强度全英语环境的能力,又要求具有适应全球化经营的领导潜质,还要求学员具有独特的经验可供分享。笔试高分获得者在面试中被淘汰的事例屡见不鲜!
99级MBA招生时,笔试实行“双轨制”,考生可参加GMAT考试,或者参加中欧自己组织的入学笔试。参加GMAT考试的考生中,有3名以730分并列榜首,但最终只有1人面试过关;参加中欧自己组织的入学笔试并获得最高分的3名考生中,也只有1人面试过关而被录取。从此,中欧的严格算是出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