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虽生时已死,她却是真正的获救者|大卫·冯金诺斯新作《夏洛特》

(2015-12-03 13:12:16)
标签:

译文出版社译文好书

大卫冯金诺斯

夏洛特

微妙

犹太裔女画家

分类: 译文好书推介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qQXo0DfVPx3UhvIP5pnKw164Qs84uS1bWGQxsArlbLgCfPcpgOibXfkwQ67ed40IZgicvIlS9sIOUg/0?wx_fmt=jpeg

夏洛特·萨洛蒙《人生?如戏?》


那活着却无力应付生活的人,

需要用一只手,

对笼罩命运的绝望稍加抵抗……

但同时,他可以用另一只手,

草草记下在废墟中的所见,

因为他和别人看到的不同,而且更多。

虽然生时已死,他却是真正的获救者。

——弗兰茨·卡夫卡

摘自大卫·冯金诺斯作品《夏洛特》


看到上面那段来自卡夫卡的引言,是不是觉得畅销小说《微妙》的作者大卫·冯金诺斯这次改走高大上路线了?请往下看。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qQXo0DfVPx3UhvIP5pnKw1cickJzjzZCH7vQhOQahc7TcQjJibcMicD9MS4IaeGOCWzgTjHOavgthjg/0?wx_fmt=jpeg

《微妙》


虽生时已死,她却是真正的获救者|大卫·冯金诺斯新作《夏洛特》
大卫·冯金诺斯

法国畅销小说作家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qQXo0DfVPx3UhvIP5pnKw1bTFBVXmW0DFIr8PxsWBZRS1rLAv9FbIvxiciahEg13cIicURUVialXNktg/0?wx_fmt=jpeg

照片中这位阳光下和父亲在一起、明眸善睐的小姑娘,就是今天介绍的这本书的主角:夏洛特·萨洛蒙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qQXo0DfVPx3UhvIP5pnKw1Q9FXATfnbHN9yzKHZmmwCIShdSeSPfKMcBO9w1Rb2MWdvjR1EfibVjQ/0?wx_fmt=jpeg

夏洛特·萨洛蒙(Charlotte Salomon,1917-1943)德国犹太裔女画家。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qQXo0DfVPx3UhvIP5pnKw1eC2aWJGdrIkOfic79U4UkWlonibbo31BhooYYGfZ4WW4A11huWOYYG7A/0?wx_fmt=jpeg

夏洛特生于柏林的一个中产阶级犹太家庭。童年时代的夏洛特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直到1933年,国会纵火案发生后,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纳粹全面上台控制了德国。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qQXo0DfVPx3UhvIP5pnKw1jraDGFxC7sjcL4O2u7wMugDUVIkrBsk5sRTicQuOJIxHbp17Pb3AGPQ/0?wx_fmt=jpeg

夏洛特在一幅水彩画中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一幕场景∶希特勒的褐衫军成员挤满柏林大街进行游行,手中高举着由红、白、黑颜色绘成的纳粹标记横幅。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qQXo0DfVPx3UhvIP5pnKw1RFQDu5oLOiaDV8wsz6OZYWoFEaNUe8hjQBMiaMghvTZTjaIOuBBxgTVA/0?wx_fmt=jpeg

以夏洛特的生平改编的舞台剧,直接将这幅画作为背景投射到了舞台上。


尽管如此,夏洛特还是坚持完成了艺术学院的几乎所有学业。1939年1月,夏洛特逃离德国,去往法国南部与祖父母一起生活--他们早在1933年就离开了纳粹统治下的德国。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qQXo0DfVPx3UhvIP5pnKw1iaxmiaeG2atvYiaibhjkDtRUn1JNGyrtic0G8omQuCR6pdcBchIYM8trFlA/0?wx_fmt=jpeg

夏洛特与祖父母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夏洛特的祖母在1940年选择了自杀。直到此时夏洛特才被告知其母在1926年也是以同样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此时年仅24岁的夏洛特需要面对的不光是整个家族动荡的过往,还有作为犹太人在纳粹德国的未卜前途。然而她却以一种独一无二的方式与这双重的苦难达成了和解。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qQXo0DfVPx3UhvIP5pnKw1sGWgIqvjK1zKAl5NPjqLQIng4A02lI2gplRVNL7M3HDZQHXDadWjbw/0?wx_fmt=jpeg

她面前有两种选择:要么结束生命,要么做一件“最最疯狂的事”。最终她选择了一种类似隐居的生活,并在一股疯狂的创作激情驱使下,开始绘画。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qQXo0DfVPx3UhvIP5pnKw1hciafJ7fA913MEK5fAcYp19juKqbwMgemVKUEoadm1b6F2ma12Gf0Zw/0?wx_fmt=jpeg

从1940年到1942年,整整十八个月,在法国南部的艳阳下,她不停地绘画,创作出了近800幅作品。


夏洛特部分画作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qQXo0DfVPx3UhvIP5pnKw1fnicpicWxtgMlgv8FlrFr5o7pLxSTSczzJJVy67haxUTcrqnD4U1fFvg/0?wx_fmt=jpeg

“慢慢习惯他人的疯狂。

人们就是这样成为艺术家的吗?”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qQXo0DfVPx3UhvIP5pnKw1RAyyiaoA8BhXnwC4ZEia2qvN5YBdpPFb6GpKh80QVnSiaYxQ6eNxJZHTA/0?wx_fmt=jpeg

“他们离群索居,过着降调的生活。

但又分明那样热烈,谱写着大调的旋律。”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qQXo0DfVPx3UhvIP5pnKw1rZYUnrcjJN41ibqq1SOgicGHoicYGL7mwxQlISc1P5jca9bK2BAfibfTaQ/0?wx_fmt=jpeg

“在好几个月里,

她都曾相信母亲变成了天使。

想象她带着梦想的翅膀。

在柏林的上空飞翔。”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qQXo0DfVPx3UhvIP5pnKw1JXzoQiaiaWMfu74b2k1KOM9mJozyOicicEYJnlIpo1oeKdF1OcWHr3hFzg/0?wx_fmt=jpeg

“雷声过后,世界变得好干净,他说。

他靠近她,亲吻她。”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qQXo0DfVPx3UhvIP5pnKw1NRC5tR6qdD0ypDcU2CXVMX828pWvWn4Lp6ice5fj0MPZExESYt3JT3g/0?wx_fmt=jpeg

“夏洛特似乎和草木融为一体。

醉心于天空的颜色。

在如此恣意迸发的华彩面前,我们不禁想到歌德的遗言。

在垂死之际,他叫喊道:多一些光吧!

因为死亡需要最绚丽的光芒。”

(引文选自《夏洛特》内文)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qQXo0DfVPx3UhvIP5pnKw1yOibbOkhXafuLmTc9uibp1JmUO7l8R3rNOPpZ4KIOictCwhVsIvwQSPaw/0?wx_fmt=jpeg

用画,夏洛特完成了一本记录下自己人生故事的作品,并命名为《人生?如戏?》。她的心灵之眼从沉睡中苏醒,一切美好都悄然显现:蔚蓝的大海和娇艳的太阳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qQXo0DfVPx3UhvIP5pnKw1heWLZP7DKavbhf1K1iaibLMyjaInhCjcQzl6Dv1KH0syx3Op0jgAvBTQ/0?wx_fmt=jpeg

《人生?如戏?》

《人生?如戏?》完成后,她将所有的绘画作品委托给滨海自由城的莫里蒂医生保管,并称它为“我的全部生命”。


1943年10月,夏洛特死于奥斯维辛集中营,年仅26岁,死时怀有身孕。


战后,医生将整部画作交给奥蒂丽·摩尔,这个美国女人曾在滨海自由城的桃源别墅里收容了夏洛特和她的祖父母。1947年,奥蒂丽又将这部作品外加一张夏洛特的自画像交给了夏洛特的父母阿尔伯特和葆拉,他们之前都不知道女儿还留下了这样一件东西。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qQXo0DfVPx3UhvIP5pnKw1DahEE6ia4iaQErMCicAzI8Q39udPAwsotjHk75ha5qYeqW0TnsjZgUvKg/0?wx_fmt=jpeg

夏洛特自画像

1959年,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注意到了阿尔伯特和葆拉夫妇俩收藏的这些夏洛特画作。1961年,博物馆为这部作品举办了展览,展览中既有绘画,也有文字和音乐,诉说着这位艺术家短暂而充满悲剧的一生。


而这次名为《人生?如戏?》的展览,拉开了此后一系列展览和出版的序幕:

1971年,阿尔伯特和葆拉将总共1300幅画作捐献给了阿姆斯特丹犹太历史博物馆。

2011年,根据夏洛特生平改编的电影《人生?如戏?》上映。

2014年,讲述夏洛特生平的歌剧将在全球最富盛名的音乐节——奥地利萨尔茨堡音乐节期间盛大上演。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qQXo0DfVPx3UhvIP5pnKw1b8icZncpYWxTGPtJhngia8E0204HsyNus8I2MPgSXiar0Rb710puibvJXw/0?wx_fmt=jpeg

夏洛特的相关纪录片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qQXo0DfVPx3UhvIP5pnKw1uph2FUUPjeQyJWm2vU5qibTBwoekbtvzgMMKia4nBhl4vOepSjYMtMeQ/0?wx_fmt=jpeg

法文版《人生?如戏?》画册


在世时籍籍无名,画作出版后一开始同样并没有引起关注,人们更多是在谈论她作为犹太人的生死经历。而现在,夏洛特的终于获得世人承认——作为一名伟大的现代艺术家,她的名字和欧洲著名画家马克·夏加尔、爱德华·蒙克等人跻身在了一起。


2004年,法国百万册畅销小说《微妙》的作者,龚古尔、雷诺多文学大奖得主,正和当红影星奥黛丽·塔图合作将《微妙》改编成电影的畅销书作家大卫·冯金诺斯,偶然在德国看到了《人生?如戏?》的画展。

 

“就在电光火石之间。

我感觉终于找到了一直在寻找的东西。

我的这场迷恋得到了意料之外的答案。

我漫无目的的游荡将我带到了对的地方。

在看到《人生?如戏?》的那一刻起,

我就懂了。

我喜欢的一切,多年来困扰我的一切。

瓦尔堡和绘画,德国作家,音乐和幻想,

绝望和疯狂。

一切都在这里。

在喷薄的鲜亮色彩里。

……

我的心完全被占据,这种感觉很少出现。

我就像一个被占领的国度。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

没有什么能改变这种感觉。”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qQXo0DfVPx3UhvIP5pnKw1Pwp0CRbNBChfU3wfVvxz9HyoKPaJZNx5P9wdvyfALRx6AruTWuXeeQ/0?wx_fmt=jpeg

大卫·冯金诺斯 & 夏洛特自画像

 

因为这种一瞬间的震动,冯金诺斯决定去追寻一个,已经去世半个多世纪的女艺术家的一生,而这一追,就是八年:

我做了许多笔记,

我不停歇地看完她的作品。

我在好几部小说里引用或者提到了夏洛特。

我无数次地尝试写这本书。

但要如何写?我应该在场吗?

我应该把她的故事写成小说吗?

那些久久萦绕在我脑海的念头,

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

我提起笔,我尝试着写,然后我又放弃。

我无法写出两句连续的句子,

每写一个字都感觉要停下来。

不可能继续去。

这是种身体的感觉,一种压迫感。

我感到必须要一行一行地写,

才能得以喘息。

……

于是,我明白了,必须要这样写。


就有了这本散文诗一般的小说

《夏洛特》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qQXo0DfVPx3UhvIP5pnKw1JrvORVTN3WNuicS4qztweJyEQ7PFrnULy3N5WXpq1tBMQKjFicVgDdag/0?wx_fmt=jpeg

一位作家跨越八年的追寻,

以梦幻般的诗小说重现女画家的惊人才华。

一个女人以血作墨的传奇,

虽然生时已死,她却是真正的获救者。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qQXo0DfVPx3UhvIP5pnKw197A1y42Bdiak6IqRI0GlfWKF9sfShGoZXk3pA0GUu0XvXWsAvZWo9Ug/0?wx_fmt=jpeg

冯金诺斯以梦幻般的诗小说书写了夏洛特惊人的艺术才能和不幸的一生。

主线记录夏洛特沉湎幻想的童年、醉心艺术的少女时代、燃尽激情的爱情、灵感迸发的创作和在纳粹阴影下注定走向悲剧的命运;

副线则是作者本人对女画家生命轨迹的追寻,柏林--南法--阿姆斯特丹。

他重新站上夏洛特人生的每一个中途站,与见证者的后代交谈,他仿佛夏洛特的兄长、情人、儿子,将她从死亡与遗忘里拖出,重新来到我们中间……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qQXo0DfVPx3UhvIP5pnKw1GoxyoED2Gyvedu5eB3mmXSaVia8SeH3SW1Efm6lt38pz77gLM1Vc1Ng/0?wx_fmt=jpeg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qQXo0DfVPx3UhvIP5pnKw1XbfbzOAOPznhuJJamhZIT24xQGAdzugMCz2pHuwVkOKaflhOh5qqFQ/0?wx_fmt=jpeg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qQXo0DfVPx3UhvIP5pnKw1o6QrxTc50Q9WpuiaWdq1Pw8iaPpCxsoiaRc4Z5f1e1ooje26BsJ7GI2Cw/0?wx_fmt=jpeg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qQXo0DfVPx3UhvIP5pnKw1dpVWmL7XwURjvpSpROTvWKWc6SqicyXZ9sgWlXVp2Ne8R85MJQWVnJQ/0?wx_fmt=jpeg

《夏洛特》

[法] 大卫·冯金诺斯 著

吕如羽 译

2015年11月出版

定价:38元

生活给她甜蜜,有如刀割的甜蜜。

她可以讲话,做梦,歌唱,

写作,创作,死亡。

但只有这一刻,所有痛苦都值得。

&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qQXo0DfVPx3UhvIP5pnKw1cickJzjzZCH7vQhOQahc7TcQjJibcMicD9MS4IaeGOCWzgTjHOavgthjg/0?wx_fmt=jpeg

《微妙》

[法] 大卫·冯金诺斯 著

王东亮、吕如羽 译

2014年6月出版

定价:32元

你的爱情——足够微妙吗?

在你耳边讲悄悄话的新生代法国作家大卫·冯金诺斯

入围龚古尔文学奖,创下法国百万销量奇迹

松露巧克力般令人愉悦的文学甜品

唤醒你对爱情的微妙感觉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qQXo0DfVPx3UhvIP5pnKw1sJFgwe1liaMxOf37zib2cLbGShpdlR5rCQibIwefzl6xXKjkTYbODjqMg/0?wx_fmt=jpeg

法国著名影星奥黛·丽塔图主演同名改编电影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rpGyic4PT4X7ibvr0JQaZUvBD68ZyNNw87Nd7daXvA3OdIfUByiaNbkNjb87e0JEdqSxaf3icWTtZcnA/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海译文

文学|社科|学术

名家|名作|名译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rA9Zy0a7HHttHXX8Bcwumwz0cUuoCPod8sYqdUXLMkwqjA39wj33ZheB5WIBJTibT7DTYTGPoa2E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或搜索ID“stphbooks”添加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