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的斯蒂芬·平克,专门推荐了这本儿童教育图书

标签:
译文出版社译文好书教养的迷思斯蒂芬平克父母教养方式 |
分类: 书摘连载 |
斯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当今西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世界著名实验心理学家、认知科学家和科普作家,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也是世界语言学与心智科学的领导人物。2015年由三辉图书出版的平克作品《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位列上周末揭晓的深圳读书“年度十大好书”榜中。
斯蒂芬·平克曾被《时代周刊》选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百人之一,但在1998年,他却为一位儿童教育方面的心理学家朱迪斯·哈里斯的新书《教养的迷思》专门写了一篇序言,并称这本《教养的迷思》将成为“心理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今天分享这篇平克的文章,一起看下这本书究竟为什么会彻底改变他“对童年和儿童的看法”。
《教养的迷思》第一版序言
文|斯蒂芬·平克
选自|《教养的迷思》
- 声明:如需转载先请私信联系 -
这本书有两个目的:第一,改变你认为孩子的人格——过去叫做“性格”——是由父母塑造而成的看法;第二,告诉你孩子的人格是怎样塑造而成的。
--《教养的迷思》前言
三年前,《心理学评论》(Psychological Review)上的一篇文章彻底改变了我对童年和儿童的看法。像大多数心理学家一样,我经常谈论遗传和父母教养的作用,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不是来自基因的东西,一定来自父母。但是朱迪思·哈里斯(不是大学工作人员)的文章却说,儿童不是被父母社会化的,而是被同辈社会化的。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哈里斯很快用事实让我信服,我知道这些事实是正确的,但被储存在保留那些与我们信念系统不相符合、但又无可争辩的真理的心理文件夹中。
我是研究语言发展的,研究儿童如何在父母输入的基础上习得语法规则系统,但在我们正确却不方便的文件夹中有一个奇怪的仿真陈述,即儿童习得的是同辈的而不是他们父母的语言和口音。迄今为止,心理语言学领域还没有人注意到这个事实,更谈不上解释它了,但是这里有一个理论可以对它作出解释。
语言的其他方面也符合哈里斯的理论。即使在许多文化中,大人不跟小孩说话,但小孩听稍微大一点的孩子说话,也能学会语言。虽然孩子没有接触到大人具有规范语法的语言,但他们自己可以创造出合乎语法规范的语句。移民的后代在操场上玩耍的时候,也能很好地学到语言,这些孩子很快就开始嘲笑自己父母的语法错误了。
习得本族语是一种文化的学习。例如,日本儿童说日语,意大利儿童说意大利语,这些差异与基因没有任何关系。如果这些差异与他们从父母那儿学到的东西有关系的话,那么,正如哈里斯指出的,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文化学习。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儿童是被父母社会化的,但在正确却被忽视的文件夹中储存了这样一个事实,即许多包括我父亲在内的成功人士,他们是移民的后代。他们的父母对移民国家的语言、风俗习惯、专业知识一无所知,但他们丝毫没有受父母的影响。
哈里斯的文章不仅包含了一个好主意和一些日常的真理,她还运用心理学、人类学、文化历史学、行为遗传学和灵长类研究学的文献来支持她的理论,并阐明了性别角色发展、青少年犯罪等许多话题。在我给她写的第一封邮件中,我问她:“你有没有想过写一本书呢?”
《教养的迷思》论文谈到,在儿童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基因和同龄人起作用,而父母不起作用,由此提出的关于儿童和家长的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对正统的社会科学模式提出了质疑,该模式认为儿童是由一组条件反射和一个空白的大脑皮层构成,等待心地善良的父母对他进行编程和设置。其实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不大可能的。像其他的生物一样,孩子是演化的产物,必须在适者生存的过程中努力拼搏,才能得以生存和繁衍下去。在此进行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家长的生物利益和孩子的生物利益不一样,尽管孩子当时对家长的奖赏、惩罚、榜样、唠叨表示顺从,那是因为他们还小,除了顺从别无选择,但他们不会让自己的人格永久地因此受到影响。
再者,人类是群居物种。人类群体就像任何一种有机体的生态环境,具有一切有机体需要适应的因果结构。在群体中获得成功,意味着要得益于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共享集体的成果;意味着弄清楚看起来是任意的、但被大家共同遵守的当地的行为规范(熟悉的例子有货币、靠道路的右边行驶等);意味着努力与其他人保持联系,并从中获得好处,而不是被其他人利用或支配。因为每一个群体都有着与其他群体相冲突的共同利益,因此,也意味着参与群体之间的竞争和对抗。
今天,孩子在群体中赢得或失去获得成功的能力,而在过去,关乎孩子在群体中能否生存下去。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卡路里和保护是有道理的,因为父母是唯一愿意提供食物和保护的人,但是他们需要从更重要的渠道获取信息,这些重要的渠道不是来自他们的父母。孩子要与同伴竞争在群体中而不是家里的地位,群体的游戏规则完全不一样。孩子与家长甚至发现他们可能处在相互竞争的群体中。当然,大自然没有把孩子设计为父母手中的面团。
同样,婴儿对母亲的依附不可能为他设定今后与外界打交道的模式,这是在这些页面上消失的另一个教条。与父母的关系、与兄弟姐妹的关系、与同龄人的关系、与陌生人的关系大不相同,人类大脑大量的神经元的突触有足够的计算功率将不同的关系储存在不同的地方。依附假设的流行归功于弗洛伊德和行为主义者给我们灌输的、令人厌倦的观念,即婴儿的大脑是一块白板,会永远保留最初印刻在上面的东西。
《教养的迷思》一书真的很特殊。尽管最初它的观点是违反直觉的,但是人们有一种感觉,即书中出现的儿童和家长不像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的机器人。该书给读者另外的享受是它对儿童发展研究方法提出了毁灭性的批评,对学校为什么失败做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分析,对为什么身为母亲的医生和律师坚持认为妇女应该做家庭主妇作出解释,以及非常睿智地回答了以下问题:你是说我怎样对待我的孩子都没有关系吗?
首批阅读这本令人兴奋的书,是我作为一个心理学家职业生涯中的一个最高点。人们很少能读到一本像这样充满学术性、创新性、有洞察力、清晰、诙谐的书。但是不要被所有的乐趣误导了,《教养的迷思》是一部严肃的、具有原创性的科学著作。我预测该书将是心理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斯蒂芬·平克
马萨诸塞州剑桥市
1998年5月
(完)
扩展阅读
点击红色标题即可阅读相关文章
相关书目推荐
教养的迷思 父母的教养方式能否决定孩子的人格发展?
[美] 朱迪斯·哈里斯
张庆宗 |
||||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qO77Se5Zcngjm59eQSNxVwk3TSdTTj8Z4L6J3lwQPiaEibMBB9gGvSiaSAxxjGu7gqLyZlCWdY2fsibQ/0?wx_fmt=jpeg | ||||
史上最具争议的十大心理学研究之一 斯蒂芬·平克、查理•芒格、梁文道等诚意推荐 每一个父母都应该看的儿童心理学书 传统心理学观点认为父母在对孩子的塑造中扮演着影响深远的角色,但是朱迪斯·哈里斯质疑这个传统观念。 在《教养的迷思》一书中,朱迪斯用众多的证据证明,在孩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影响力其实很小,真正具有影响力的是孩童在家庭之外的同辈群体。换句话说,双亲并不能教导孩子社会化,儿童的人格塑成主要受到他们的小伙伴以及家庭以外的经验影响。专家们都是错的! 斯蒂芬·平克说,这本书彻底改变了他“对童年和儿童的看法”,并预测它将成为“心理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她提出的理论,将改变为人父母既有的形象。同时,哈里斯也对父母们提出了忠告:你什么可以做,什么无法做到。同时也将父母从“不能培育出自信、快乐、举止得宜的孩子”的罪恶深渊中解救出来。 如您对这本《教养的迷思》感兴趣, 试试扫描下图二维码吧 |
||||
上海译文
文学|社科|学术
名家|名作|名译
扫描二维码关注
或搜索ID“stphbooks”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