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普鲁斯特|他也曾到达人类痛苦的顶点,但在痛苦中学会了怜悯

(2015-07-13 11:04:44)
标签:

译文出版社译文好书

普鲁斯特

莫洛亚

诞辰纪念日

徐和瑾

分类: 译文好书推介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rU1gyqhsXSS6zOsyfEtGUkUDauPFtAheqwVvefLibHOFF4vENOFQHnQibAmP7RFILfEiaDSLWfg4PLA/0?wx_fmt=jpeg

美的书都是用一种外语写成。在每个词下面,我们每个人都加上自己的解释,这种解释往往是一种曲解。但是,在美的书中,人们作出的所有曲解都是美的。

——马塞尔·普鲁斯特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oL97E3L6zoueeQ0hRpty075iaLTbCakx44rtiamY7FTNr6gndavRqiaibX3a41bYqCf9pnUnNulhmkxw/0?wx_fmt=png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rU1gyqhsXSS6zOsyfEtGUkePIJVibf514klTZibuSjQY1lSyIIEWJLdiaGpQM5RnJ3h3wJTuo1UYuHQ/0?wx_fmt=jpeg

Marcel Proust

1871年7月10日-1922年11月18日

 

马塞尔·普鲁斯特是二十世纪初法国文坛上在写作手法方面有重大创新的三位小说家之一(其余二位是路易费迪南·塞利纳和安德烈·纪德)。他的长篇巨作《寻找失去的时间》第一卷《在斯万家这边》发表于一九一三年。接着,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墙上的记号》(1917)、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1922)和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1929)相继问世。西方文学批评界认为,在这些作品陆续发表的十余年间,西方小说艺术完成了一场革命。在这场革命中,普鲁斯特无疑是一位先行者。


上周五是普鲁斯特的诞辰纪念日,我们谨以另一位法国传记文学大师安德烈•莫洛亚《追寻普鲁斯特》一书中的一些文字,来对普鲁斯特致敬。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rU1gyqhsXSS6zOsyfEtGUkbxkAuz2oJs1wE8sBwCxAS69eWx1PtOibual12ohCcmw1IX0Pu4J73Ww/0?wx_fmt=jpeg

关于中文译名的一段往事

要谈普鲁斯特,《寻找失去的时间》是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一个话题。而对这个书名,在徐和瑾老师翻译的莫洛亚《追寻普鲁斯特》一书译后记中,专门有一段,讲述了当年中国法语翻译界对其中文译名的往事: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rU1gyqhsXSS6zOsyfEtGUk2LqtwBo3tiboUD4thUfH3kHB5l88QibkRiaU8qPSUjWTvBqdQH0nc4wqQ/0?wx_fmt=jpeg

 图:普鲁斯特自费出版的《追寻逝去的时光》第一卷。


对于普鲁斯特小说的书名 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国内曾有过各种各样的译法:《失去时间的找寻》、《往昔之追寻》、《追思失去的年华》、《探索消逝的时光》、《追忆似水年华》、《寻找失去的时间》等。一九八七年,译林出版社在北京召开讨论会,会上对书名的译法进行了讨论,与会者还投票表决,结果《追忆似水年华》和《寻找失去的时间》这两种译法各得九票。出版社最后决定采用意译的译名《追忆似水年华》。

这部小说贯穿始终的主题是“时间”(temps),译成“年华”、“时光”等虽说文雅,却失去了“时间”的哲学涵义。介词短语à la recherche de可与具体的名词连用,表示“寻找”,也可与抽象名词连用,表示“探索”、“研究”。在普鲁斯特小说的书名中,这个短语兼有这两种涵义,既表示叙述者通过无意识回忆来寻找失去的时间,又表示一种哲学上的探索。

另外,总书名中temps perdu(失去的时间)和第七卷的卷名Le temps retrouvé(找回的时间)相对应。根据让·米伊的建议,并参照德语、意大利语、俄语等语言的译名,本书(指徐老师翻译的莫洛亚的传记《追寻普鲁斯特》)正文中采用直译的方法,把小说的总书名译为《寻找失去的时间》,第七卷则译成《找回的时间》。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rU1gyqhsXSS6zOsyfEtGUklWw0PH93ggkX6s8MrN0h1rPsgMsMH1GATssMC6Tjv0UkYRbxvEZFxg/0?wx_fmt=jpeg

 

 图:译林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译本,译者有李恒基、桂裕芳、潘丽珍、许钧、周克希、刘方、徐和瑾等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rU1gyqhsXSS6zOsyfEtGUkQm3Qmn1Av2auP9NjRsJaFcicgFicXiaAyFeiblX1G9TfQ8uRtQOBc4FibCA/0?wx_fmt=jpeg

 图:最新中文版第一卷。本卷同卷二、卷五一同收录在《周克希译文选》中,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这个译本的书名《追忆似水年华》,让人想起李商隐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和《牡丹亭》里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确实很美。但正如诗人于坚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所说,“这个书名让人以为追忆的是某种有意义的生活,闪光的生活,所谓过去的好时光。”那不是普鲁斯特的意思。

——周克希《译边草》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rU1gyqhsXSS6zOsyfEtGUkPPP4hSeIECNw4TjAKUxATngqia2ibDIatnJU3KNGD71ciaPhibDes3so7A/0?wx_fmt=jpeg

 图:2012年5月,上海译文在“法国二十世纪文学译丛”中出版了《追忆逝水年华》(精华版),沈志明先生担任译者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oL97E3L6zoueeQ0hRpty075iaLTbCakx44rtiamY7FTNr6gndavRqiaibX3a41bYqCf9pnUnNulhmkxw/0?wx_fmt=png

莫洛亚谈《寻找失去的时间》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rU1gyqhsXSS6zOsyfEtGUkbxkAuz2oJs1wE8sBwCxAS69eWx1PtOibual12ohCcmw1IX0Pu4J73Ww/0?wx_fmt=jpeg

关于主题和题材

“您相信能在另一个世界永生?”

“不,是在这个世界永生。在某些时刻,时间突然停止,以便被永生所代替。”

——陀思妥耶夫斯基

普鲁斯特如何构思出这部“同《一千零一夜》和圣西蒙《回忆录》一样长的”作品?他感到有什么重要的话要说,以便为此牺牲其他一切?对他在此前发表的作品,连他的朋友们也不甚理解。人们以为他在一心描写沙龙里的贵夫人,或是如同用显微镜观察一般,仔细研究极为细小的感情,可是达尔律和柏格森的这位弟子,却在探索如何在一部概述性的小说中表达出一整套哲学。


在比贝斯科公主引述的一封信中,他谈到自己的作用和爱因斯坦相仿,而他也确实具有科学家的许多优点: 观察的准确,在事实面前的诚实,特别是发现规律的毅力。这位神秘主义者是个实证主义者。在构成他个性的所有人物中,他感到生命力最强的人物是某个哲学家,“这个哲学家只有在两部作品、两种感觉”和两个人之间“发现共同点之后才感到幸福”。这些共同点、这些人类的规律是什么?普鲁斯特宏伟交响乐的题材又是哪些?


第一个题材,即他开始和结束自己作品的题材,是时间这一题材。时光的流逝,我们周围的一切不断消失,时间给我们的肉体和思想带来的变化,这些问题一直在普鲁斯特心中萦绕。“犹如在空间中存在着一种几何学,在时间中存在着一种心理学。”所有的人不管是否承认,都陷入时间之中,并被时日的潮流卷走。他们的整个一生是和时间的一种斗争。他们想永远保持一种爱情、一种友谊,但这些感情却必须依附于某些自身在消亡的人们才能存在,或是他们死去,或是他们脱离我们生活的范围,或是我们自己起了变化。精神深处的忘却,在最美好、最珍贵的回忆周围慢慢升起。有朝一日,我们见到一位胖夫人对我们微笑,却无法从她的外貌想起她的名字,直到她自报姓名之后,我们才认出她原来是我们过去最钟爱的姑娘。时间不仅摧毁人们,而且摧毁社会、社交界和帝国。一个国家因政见不同而四分五裂,犹如法国在德雷福斯案件时期那样,朋友翻脸,家庭不和,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见解绝对正确、千古长存,但时间的洪流无情地把胜利者和失败者一起冲走,所有的人都已年老,接近死亡,因体衰而心平气和,狂热也随之冷却,宛如凝固、无害的火山熔岩。而“房屋、大街、公路,唉!都转瞬即逝,如同年月”。我们无法回到自己曾爱过的地方,我们无法再次见到这些地方,因为它们不是位于空间之中,而是位于时间之中,寻找它们的人也不再是曾以自己的热情点缀它们的孩子或少年。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rU1gyqhsXSS6zOsyfEtGUkdkWsCSefLXSKua4pAAibjwoZSXSDdGhbHiaNw9FTOLODT8pX7AmgOupg/0?wx_fmt=jpeg

 “房屋、大街、公路,唉!都转瞬即逝,如同年月”

图:Perdu_Tjarko。


古典哲学家认为,“我们的个性由一种不变的内核构成,是一种精神的雕像”,它像一块岩石那样承受外部世界的冲击。这就是普鲁塔克(普鲁塔克(约50约125),古罗马时代希腊传记作家、哲学家。生平著述甚丰,但多已散佚,经后人整理今主要辑为两种: 一为《希腊罗马名人传》,另一为《道德论集》。)、莫里哀乃至巴尔扎克笔下的人物。但是,普鲁斯特表明,陷入时间中的个人在不断解体。有朝一日,他身上曾爱过或干过革命的人将不复存在。马塞尔说:“我感到自己的一生呈现出一系列时期,在某个停顿之后,前一时期的主体在后一时期已荡然无存,就像十分缺乏个体的、同一的和永久的自我支持的某种东西,以及将来十分无用、过去却十分持久的某种东西,以致死亡可以在任何地方结束它的进程,而不须让它有个结尾,犹如法国历史课,用修辞课的讲法来教,就可以根据教学计划或教师的安排,随心所欲地在一八三年革命、一八四八年革命或第二帝国末尾结束课程……”


这些新的自我有时千差万别,必须用另一个名称。在小说中可以看到,斯万、奥黛特、吉尔贝特、布洛克、拉结和圣卢依次在各种年龄和各种感情的聚光灯下通过,呈现出各自的色彩,就像身穿白裙的舞女,会依次呈现出黄色、绿色或蓝色。“我们每天拥有的时间是有弹性的,我们感到的热情会使它膨胀,我们激起的热情会使它收缩,而习惯又将它充满……”我们恋爱的自我甚至不能想象我们不恋爱的自我是怎样的!我们年轻的自我嘲笑老人们的爱情,殊不知当我们一旦进入老年的聚光灯光束之中,这种爱情就将是我们的爱情。事实上,“自我的解体是一种持续的死亡”,而“我们赋予他人的本性稳定,如同我们自己的本性稳定一样,也是虚构的”。


这就是现实主义的和科学的普鲁斯特,他看到并认真记录了时间对人类的摧毁;但是,在他身上的各种哲学家之中,也有一位违背他意愿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一位玄学大师,这位哲学家不接受如下观点,即他那些持续的个性完全死亡和自我的不连续性的观点,因为他在某些幸运的时刻,曾“把对他自己的直觉奉为上帝”。他有矛盾,一方面焦虑地感到人和物、他自己和其他人都会消亡,另一方面又在内心确信自己身上存在着某种持久的乃至永恒的东西。这种确信,普鲁斯特曾在十分短暂的时刻中感到,那时,过去的一刻突然变成现实,他由此发现,他以为已经消失的这些景象和感情既然能够再现,显然应该保存在他的自身之中。


我们过去的自我,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都不会消失,因为它们能够在我们梦中再现,有时甚至能在醒着时再现。每天早晨,当我们经过飘浮在梦幻天空中的片刻模糊之后醒来时,我们又找到了自己的正身,因此,我们从未失去过它。普鲁斯特在晚年还能听到童年时代报告斯万离去的“跳跃的、铁质的、响个不停的、刺耳的和清新的铃声”。这么多年之后,仍是同一个铃在鸣响,因为要听到同样的声音,他必须潜入自身之中。这样,时间并不像它所显示的那样完全消失,而是留在我们之中。我们的肉体和精神是时间的存储器。这样就产生了普鲁斯特整部作品的指导思想,即去寻找仿佛已经失去却依然存在并准备重现的时间。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rU1gyqhsXSS6zOsyfEtGUkpHE5jyhvDY8QTsiaWKshx9EPugCeBnPrcp48BUm8t64WPK8Br1zxABg/0?wx_fmt=jpeg

 

 “每天早晨,当我们经过飘浮在梦幻天空中的片刻模糊之后醒来时,我们又找到了自己的正身,因此,我们从未失去过它”

图:Van Dongen。


这种寻找只能在我们自身中进行。重游过去喜爱的地方,到现实世界中去寻找回忆,总会令人失望。现实世界并不存在。是我们在创造现实世界。它也在我们爱情的聚光灯下经过。一个情人会把其他任何人都觉得丑陋的地方看成圣地。一个充满激情的人,不管是情人还是信徒,宛如拿着蓝色酒杯,真诚地相信世界是蓝色的。因此,普鲁斯特对不可认识的“现实”关心甚少,而是致力于描写印象,这是艺术家使观众了解别人眼中的世界的唯一方法。世界不止有一个,而是有几百万个,“几乎和每天清晨睁开的眼睛和苏醒的聪明人一样多”。是我们、我们的欲望和我们的文化赋予人和物以形状或价值。普鲁斯特在一九五年后重视的不是人们错误地称为“现实的”世界,不是奥斯曼大道和里茨饭店的世界,而只是他在回忆中找回的世界。自我的唯一恒定的形式是回忆。用回忆再现印象,然后加以深化、阐明,改造成智能当量,这就是艺术作品的实质。


因此,第一个题材是具有摧毁性的时间。第二个题材则是具有保存作用的回忆。但是,这里说的并不是任何形式的回忆。有一种是有意识回忆,是智能的产物。这种回忆使我们有条理地登上和走下时间的无限阶梯,把事件和图像放回它们确切的位置。企图用这种方法来回忆过去是徒劳无益的。有意识回忆所提供的过去的情况,并没有保存过去的任何东西。过去难道已永远消失?不一定如此。


普鲁斯特说:“我觉得克尔特人的信仰很有道理。他们认为,我们失去的亲人的灵魂,会被某种低等存在物截获,如一头野兽、一株植物或某种无生命物体,他们的灵魂对我们来说确实已经消亡,直至有一天——对许多人来说,这一天永远不会来临——我们碰巧在树旁经过,占有囚禁灵魂的物体。于是,灵魂开始活动,叫唤我们,一旦我们认出了它们,魔法随之破除。被我们解救之后,它们战胜了死亡,又和我们一起生活……”(参见《追忆似水年华》第1卷《在斯万家这边》。)


我们的过去也是如此,它继续生活在一个物体、一种滋味、一种气味之中,如果我们能在某一天偶然把现时的感觉作为我们回忆的支撑物,这些回忆就会死而复生,犹如荷马史诗中的死人,喝了祭品中的酒,又找到了一个躯干和肉体。


普鲁斯特在一本《笔记本》中写道:“不要忘记,有一个动机回到了我的生活之中,它比阿尔贝蒂娜的爱情这个动机更为重要,也许可以跟以永恒的早晨为结尾的樊特伊四重奏的雄鸡啼鸣相提并论,这就是无意识回忆这个动机,即艺术志向的题材……一杯茶,散步时的树木、钟楼等等。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rU1gyqhsXSS6zOsyfEtGUkaiazIjf5mo8owZsbnzhPnVUWPsPbLjp13StTibzibkLpZTZ8HsiaZEwOEw/0?wx_fmt=jpeg

 “有一个动机回到了我的生活之中…这就是无意识回忆这个动机,即艺术志向的题材…一杯茶,散步时的树木、钟楼等等。”


他把一块马德莱娜小蛋糕浸泡在茶水里,这口带蛋糕屑的茶水刚触及他的上颚,他立刻就浑身一震,发觉身上产生了非同寻常的感觉:“一种舒适的快感传遍了我的全身,使我感到超脱,却不知其原因所在。这快感立刻使我对人世的沧桑感到淡漠,对人生的挫折泰然自若,把生命的短暂看作虚幻的错觉,它的作用如同爱情,使我充满一种宝贵的本质: 确切地说,这种本质不在我身上,而是我本人。我不再感到自己碌碌无为、可有可无、生命短促。我这种强烈的快感从何而来?”(参见《追忆似水年华》第1卷《在斯万家这边》。)


突然,往事浮现在他的眼前。他回忆起马德莱娜小蛋糕,他在孩提时,在礼拜天上午,莱奥妮姑妈把蛋糕浸泡在茶水或椴花茶里给他吃。“然而,当人亡物丧、过去的一切荡然无存之时,只有气味和滋味还会长存,它们如同灵魂,虽然比较脆弱,却更有活力,更加虚幻,更能持久,更为忠实,它们在回忆、等待、期望,在其他一切事物的废墟上,在它们几乎不可触知的小水珠上,不屈不挠地负载着回忆的宏伟大厦……”(参见《追忆似水年华》第1卷《在斯万家这边》。)他一旦辨认出这个滋味,他整个童年时代就展现出来,不是用智能的、死气沉沉的回忆形式,而是生动有力、激情洋溢,使童年时代显得分外妩媚可爱。


这时,时间找回,同时,它又被战胜,因为一整段过去成了一段现在。因此,这样的时刻使艺术家感到获得了永恒。这种“欢乐的新色彩,这种对超尘世欢乐的召唤”,他永远铭记在心。其他一些作家也曾预感到这种欢乐(夏多布里昂(1917年的一天晚上,夏多布里昂独自在城堡里散步:“一只斑鸫栖息在一棵白桦树的高枝上,它的啁啾使我从遐想中惊醒。这神奇的声音蓦然使我记起父亲的庄园。我忘记刚刚目睹的灾难,突然回到过去的岁月,重新看见那些有斑鸫鸣叫的田野。”参见《墓后回忆录》上卷,程依荣译,花城出版社,2003年,第76页。)、奈瓦尔(奈瓦尔(18081855),法国作家。中学时与戈蒂埃为同窗好友,后在散文《放荡不羁的人们的小城堡》和《放荡不羁的风流人士》中回忆当时无忧无虑的生活。)、缪塞),但在普鲁斯特之前,任何作家都未曾想到要把现时的感觉和过去的回忆这样的对偶作为自己作品的题材。他小说的主题既不是对十九世纪末法国某种社会的描写,也不是对爱情的一种新的分析(因此,说普鲁斯特的作品因这一社会已经消失或恋爱的习俗已经改变而不能在他死后流传于世,是十分荒谬的),但是,精神与时间的斗争,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自我的固定支点的不可能性,在自身中找到这一支点的义务,以及在艺术作品中找到这一支点的可能性,这就是《寻找失去的时间》的根本的、深刻的和新颖的题材。

(完)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rU1gyqhsXSS6zOsyfEtGUkbxkAuz2oJs1wE8sBwCxAS69eWx1PtOibual12ohCcmw1IX0Pu4J73Ww/0?wx_fmt=jpeg

关于小说的提纲结构

这部小说不像通常的小说那样,按空间和社会中的时序构成,而是根据精神世界的规律或回忆的神奇世界的规律构成,在这些世界中,“空间和时间都已消除


在看完这部作品之后,读者就会发现其中有这么多隐秘的对称,这么多从一翼到另一翼相互呼应的细节,从作品的开头起就埋下这么多基石般的伏笔,以便负载未来的尖形穹窿,读者就会对普鲁斯特构思出这座浑然一体的巨大建筑感到十分惊讶。


一切都会消失,一切都会解除”,所以《重现的时光》的第一部分,只是对万物的这种秋天般悲惨的腐烂变质现象的一种描写。


正如我们所预感的那样,他的小说和他的生活交杂在一起,小说主人公的永福和作者的永福交杂在一起,而在小说末尾,叙述者开始写自己的书,这条长蛇就这样首尾相接,构成一个巨大的圆环。从他写了《斯万》的第一页起,他就决定最后一页将以时间这个词为结尾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rU1gyqhsXSS6zOsyfEtGUkbxkAuz2oJs1wE8sBwCxAS69eWx1PtOibual12ohCcmw1IX0Pu4J73Ww/0?wx_fmt=jpeg

关于小说的写作技巧

在描写中,人们可以无穷尽地罗列位于被描写的地点的各种物体;只有在作家选取两个不同的物体,确定它们的关系——这种关系在艺术世界中类似科学世界中唯一的因果关系——并使它们处于美的风格所要求的范围内时,真实才开始出现。(参见《追忆似水年华》第7卷《重现的时光》)


选取两个不同的物体……确定它们的关系,这在普鲁斯特看来是艺术家的秘密之一。在普鲁斯特的眼中,一种美的风格的基本成分是形象,在读者面前确定两个物体的关系的唯一方法,是“向一个外来的物体借用真实的一种自然、敏感的形象”的隐喻。隐喻可以帮助作者乃至读者展示一个不熟悉的事物或一种难以描述的感情,方法是揭示它们和熟悉的事物之间的相似性。


普鲁斯特爱用的另一种手法,是通过艺术作品来展示现实。普鲁斯特本人不是画家,也不是音乐家,但绘画和音乐使他获得巨大的乐趣。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rU1gyqhsXSS6zOsyfEtGUkyvFAVMSmLibGfm92N6II29WUlm0bcCLp5F96wV9RnQPyBYK5qpq6h6g/0?wx_fmt=jpeg

 图:《倒牛奶的女仆》弗美尔绘。弗美尔被称为荷兰黄金时代最杰出的画家,作品展示了荷兰代尔夫特市民的日常生活。

弗美尔所用的色彩和普鲁斯特所用的形容词一样柔和。勒内·于格(于格(19061997),法国作家,曾任卢浮宫博物馆馆长。):“弗美尔(荷兰画家,代表作有《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和普鲁斯特偏离现实主义是出于一种共同的信念,即可以用感觉来代替想象。他们俩都有一种真实的景象,即感觉到的而不是想象出来的景象,但这种景象又区别于共同的、集体的景象,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构成现实主义的景象。”


普鲁斯特曾借助于画家,使脸部和事物的某些隐秘的方面变得容易理解,同样,他也在音乐中寻求类似之处。德·夏吕斯先生注视朱皮安的目光,犹如贝多芬断断续续的乐句。叙述者在蜗牛商贩的叫卖声中,发现了《佩利亚斯》(《佩利亚斯》,即五幕音乐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由德彪西作曲,梅特林克作诗。)的音乐的悲伤和茫然:“六个苏买十二只……”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rU1gyqhsXSS6zOsyfEtGUkbxkAuz2oJs1wE8sBwCxAS69eWx1PtOibual12ohCcmw1IX0Pu4J73Ww/0?wx_fmt=jpeg

关于普鲁斯特的哲学

任何艺术都建立在印象之上。艺术家的作用是“找回未经评论修改的感性印象”。……印象派画家使我们睁开了眼睛,并对我们说:“你们在城市里看到港口的船只”;普鲁斯特以他为榜样,毫不犹豫地“使房间中央响起动听的雨声,在院子里倒下洪水般的汤药”。但是,他接着运用自己惊人的智力来分析感觉、感情和推理的一切幻象。……“这样,艺术就处于形而上学的道路之上,并且是发现的一种方法。(参见诺埃尔·马丹德利亚《马塞尔·普鲁斯特的唯心主义》。——原注)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rU1gyqhsXSS6zOsyfEtGUk0x5ev5I0ia0BrdA2ibDhJQ9egPZbN0TQQjQxTsbO2Lhr1w27GcRjfahw/0?wx_fmt=jpeg

 图:印象派大师莫奈作品。

普鲁斯特从他成长的医生环境中吸取了一种完全科学的态度。“他力戒系统的精神,只是把两个事实联系在一起。”他对自己的人物进行研究,就像博物学家观察昆虫或植物一样,怀着热情而又冷漠的好奇心


这就是普鲁斯特的形而上学: 外部世界是存在的,但是不可知的;内部世界是可知的,但总是不能被我们理解,因为它在不断变化;只有艺术世界才是绝对的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rU1gyqhsXSS6zOsyfEtGUkbxkAuz2oJs1wE8sBwCxAS69eWx1PtOibual12ohCcmw1IX0Pu4J73Ww/0?wx_fmt=jpeg

普鲁斯特对爱情的理解

与爱情别最大的东西,莫过于我们对爱情的看法。


我们爱上一个女人时,“我们只是在她身上投射我们灵魂的一种状态,因此,重要的不是这个女人的价值,而是这一状态的深度……”


“在爱情上,选择不可能是好的。”他残酷地指出,正如他本人会相当恶毒地说出那样,爱情的现实和我们的想象是多么不同。


普鲁斯特认为,爱情不能带来幸福。爱慕一个女人(或一个男人)是落到我们头上的一种厄运……为了使爱慕持久,必须有一种因想到另一个人而产生的焦虑,也就是嫉妒。……“因为如果没有他在那里起着催化剂的作用,欲望和乐趣就不会变成爱情”。爱的温柔必然地、不可避免地和巨大的痛苦联系在一起。


普鲁斯特说:“我在这里把爱情称为一种相互的折磨。”死亡也不能治愈嫉妒的情人。


忘却是适应现实的一种有力工具,因为它逐渐摧毁我们身上残存的过去,这种过去一直和现实发生矛盾……”


爱情是“保持我们存在的不可名状的愿望,它引导我们去赞美我们所爱的事物”。


他的不足之处是既没有结过婚,也从未有过心灵上最正常的艳史。然而,他大大地加深了我们对爱情的了解,却是千真万确的。那些害怕真实的人们,那些情愿局限于浪漫主义的爱情幻景的人们,那些满足于自己熟悉的那些作家的有限境域的人们,不会在普鲁斯特的作品中找到任何东西。……但是,敢于正视心灵上艳史的勇敢的人们,所有愿意了解自己的真面目、而不是自己应该成为的那种人的男人和女人,所有爱真实甚于幸福、不相信没有真实的幸福的人们,将会在接受普鲁斯特冷酷的新世界这一考验和痛苦之时,寻找通向一种更美的爱情的艰巨道路。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rU1gyqhsXSS6zOsyfEtGUkbxkAuz2oJs1wE8sBwCxAS69eWx1PtOibual12ohCcmw1IX0Pu4J73Ww/0?wx_fmt=jpeg

普鲁斯特对性和欲望的观点

普鲁斯特是最早敢于承认性欲倒错在现代社会中所占的实际地位的伟大小说家之一……他把尊重真实看作艺术家最大的美德


普鲁斯特不想把人的生活贬低为禽兽的行为,相反,我们看到他指出了解脱之路,他自己也在沿着这条道路走,但他在观察欲望的表现时,却采取了自然主义的态度。阴阳人依恋一个男人,“犹如牵牛花在放着十字镐或耙子的地方伸出卷须”。德·夏吕斯先生朝着做背心的裁缝朱皮安走去,“犹如熊蜂走向只有它才能使其授粉的兰花”。在一位客观实验者的观察下,性欲倒错者仿佛是一个从童年时代起就已定型的人。


他竭力描绘的是爱情在叙述者心灵里的作用,或者笼统地说,是在恋爱的男子的精神里的作用。因此,知道被爱的实际对象是谁无关紧要,因为在普鲁斯特看来,爱情的本质是被爱的对象只存在于情人的想象之中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rU1gyqhsXSS6zOsyfEtGUkSlIrthpIPttdUwjjR2jTM9GuVmZ5ctKmZXevR9BQibCcQL1gru8ckpQ/0?wx_fmt=jpeg

 图:Van Dongen。

普鲁斯特在描写爱情时,忽视了妇女的特殊本能,忽视了她肉欲的不同实质,以及她依恋和持久的需要。


在爱情的欲望方面,普鲁斯特的根本错误在于分析它们,并把它们简化为各自的要素。然而,欲望和感情如同运动,分解它就势必将其取消。普鲁斯特是研究爱情的芝诺(芝诺(约前490约前436),古希腊哲学家,埃利亚学派主要代表之一。认为世界上运动变化着的万物是不真实的,唯一真实的东西只能是巴门尼德所谓的“唯一不动的存在”。)。对阿尔贝蒂娜的亲吻,如同箭的速度被推理所消灭,爱情永远追不上嫉妒,就像阿喀琉斯永远追不上乌龟(阿喀琉斯永远追不上乌龟,是芝诺的又一著名论证。阿喀琉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芝诺假设乌龟先行,等阿喀琉斯走完这段距离时,乌龟已向前走了一段路,依此类推,所以阿喀琉斯永远追不上乌龟。)。但是,芝诺搞错了,普鲁斯特也一样。阿喀琉斯一定会追上乌龟,有些女人也值得被人爱恋;现在的爱情可以产生跟潜在的或过去的爱情同样多或更加多的欢乐。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rU1gyqhsXSS6zOsyfEtGUkbxkAuz2oJs1wE8sBwCxAS69eWx1PtOibual12ohCcmw1IX0Pu4J73Ww/0?wx_fmt=jpeg

关于普鲁斯特的幽默

普鲁斯特虽然是分析痛苦的大作家之一,或者更为确切地说,因为他是分析痛苦的大作家之一,所以他也善于观察人类的怪癖和蠢事。人间喜剧使他入迷并感到开心。


普鲁斯特再现了德·诺普瓦先生、勒格朗丹、德·夏吕斯先生的话,装作对这些话没有作丝毫改变,实际上却对它们作了难以察觉的修改,在黏土中留下艺术家的痕迹,突出了滑稽可笑之处。……德·诺普瓦先生如果在一个客厅里和我们相遇,他庄严的样子一开始会使我们感到害怕,但他那些四平八稳的话内容空虚、空洞无物,使害怕很快就让位于愉悦。


医生一直是喜剧作家特别喜爱的人物之一,因为他们的能力和知识使所有人都产生某种神秘的恐惧。普鲁斯特的父亲和弟弟都是医生,所以有时对医学表示尊敬,有时对医生态度严厉。他塑造的科塔尔大夫既是笨蛋,又是出色的临床医生。他写道,“医学不知道康复的秘密,却得到了延长疾病的技艺”,“医学是医生连续不断和相互矛盾的错误的纲要”;又写道,“如果不相信医学不是件较大的蠢事,相信医学就将是最大的蠢事”。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rU1gyqhsXSS6zOsyfEtGUkAibDjlmCYibOqHhsaDZOqsof8eFWA3fedicQ31dTGH3PycibfkeV1x6ePA/0?wx_fmt=jpeg

故作风雅是喜剧的主要题材之一,因为我们都深受其害。……在普鲁斯特的作品中,故作风雅以各种形式出现。有的男人(或女人)希望属于一个小集团,在把门微微打开之后,感到对自己在其中的地位不大有把握,为了不削弱自己的地位,就准备跟老朋友们断绝来往。勒格朗丹的情况就是如此。


在人类无止境的谈话中,小说家窥视着那些有启示性的谈话,犹如画家在窥视一种能泄露深刻本性的表情:……最愚蠢的人们会通过他们的手势、话语和无意中流露出来的感情来显示他们没有发现的一些规律,但艺术家会突然从他们身上发现这些规律……


普鲁斯特和莎士比亚一样,曾到达人类痛苦的顶点,但他也和莎士比亚一样,用幽默克服了这种痛苦,并和莎士比亚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恢复了平静。《寻找失去的时间》的结尾……“我们是用梦幻般的材料做成,我们短暂的生命以睡眠为结尾……”盖尔芒特夫妇和维尔迪兰夫妇销声匿迹;斯万拉的铃最后一次在花园的小门上发出丁当的响声,而在有关时间的最后几句话结束时,人们觉得在沐浴着月光的树木中,在十分遥远的地方,依稀听到马塞尔的笑声,这种中学生的笑声,在他捂着嘴的手后发出噗嗤的声音,但已变得柔和,变成一个很老的孩子的笑声,在生活的痛苦的启示下,他学会了怜悯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rU1gyqhsXSS6zOsyfEtGUk7Fojd55I2jzkmGxuicGLzRUdy1lLMkHjHicWWcRnDQlZmZmmSpjOugXg/0?wx_fmt=jpeg

声明:

本文整理自上海译文出版《追寻普鲁斯特》,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部分文字、图片由公号“未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授权使用,在此表示感谢。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rpGyic4PT4X7ibvr0JQaZUvBD68ZyNNw87Nd7daXvA3OdIfUByiaNbkNjb87e0JEdqSxaf3icWTtZcnA/0?wx_fmt=png

相关图书推荐

《追寻普鲁斯特》

(莫洛亚文学传记系列)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rU1gyqhsXSS6zOsyfEtGUkjZicNZWDC2WYEROd0X3ue7dNA1WuAZiaZ7fkWL5WicqE3U0272oTnKcjg/0?wx_fmt=jpeg

译者

徐和瑾

ISBN

978-7-5327-6604-8

定价

39元

出版时间

2014年8月

安德烈·莫洛亚(André Maurois,1885—1967)为法国两次大战之间登上文坛的重要作家,其著作涵盖小说、历史与传记,尤其以传记文学名扬于世,被誉为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传记文学大师。

莫洛亚所著的传记,人物生动,情节有趣,富有小说情趣。在传记写法上,有过革新之功,被誉为写出了法国文苑里最好的几部传记。主要作品有《爱丽儿:雪莱传》、《唐璜:拜伦传》、《奥林匹亚:雨果传》、《莱莉娅:乔治•桑传》、《普罗米修斯:巴尔扎克传》、《追寻普鲁斯特》、《三仲马》以及《狄更斯评传》等,其传主都是世界文学史上大师级的人物,各自创造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学世界,而且个性气质各异。莫洛亚的这几部以文学大师为传主的传记作品属于他最出色的传记之列,本身即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追寻普鲁斯特》是莫洛亚众多传记作品中的杰出代表,不但是详细讲述和剖析普鲁斯特一生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的优秀传记,更是深入探讨与评析普鲁斯特毕生巨著《寻找失去的时间》的杰出评传,迄今仍是最受好评的综合性普鲁斯特评传名著。

如果您对这本《追寻普鲁斯特》感兴趣

请试试扫描下图二维码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rU1gyqhsXSS6zOsyfEtGUkTsC7Pg0Otprhwow4tDov98G9SuFRBTO7Sta7v64uwrI2ndicGia8gAqw/0?wx_fmt=png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rpGyic4PT4X7ibvr0JQaZUvBD68ZyNNw87Nd7daXvA3OdIfUByiaNbkNjb87e0JEdqSxaf3icWTtZcnA/0?wx_fmt=png

海译文

文学|社科|学术

名家|名作|名译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ryd8VTibNJaLLhicGtYTRLtxpm5VcGrr8jXdu2QwyMIqP3BpQ0sO8mHI83WPTrHvMXbJaovhDnytQw/0

扫描二维码关注

或搜索ID“stphbooks”添加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