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布罗茨基临终绝笔《悲伤与理智》中文版正式出版

(2015-05-14 12:55:01)
标签:

译文出版社译文好书

布罗茨基

小于一作者

悲伤与理智

凤凰读书宋佥

分类: 相关新闻
布罗茨基临终绝笔《悲伤与理智》中文版正式出版
转自:凤凰读书  2015-05-08  文:宋佥 

布罗茨基临终绝笔《悲伤与理智》中文版正式出版

近日,上海译文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俄国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瑟夫•布罗茨基(Joseph Brodsky;1940--1996)的最后一本散文集《悲伤与理智》, 可谓是他的“天鹅绝唱”。2015年5月24日恰逢是布罗茨基诞生75周年,本书的出版是对这位伟大的诗人和散文家最好的纪念,译文出版社也将于5月9日和24日分别在上海和北京召开本书的新书分享会,届时译者刘文飞先生将和国内知名的诗人、学者一起缅怀布罗茨基,分享多年来研究和翻译布罗茨基的心得。

解读布罗茨基美学观的一把钥匙

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瑟夫•布罗茨基是少数几个横跨了英语——俄语两个世界的文豪之一。在大多数场合下,他一直被冠以“俄语诗人”之称谓;他在一九七二年自苏联来到西方后始终坚持用俄语写诗,并被视为二十世纪后半期最重要的俄语诗人,甚至是“第一俄语诗人”(洛谢夫语);可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文学界,布罗茨基传播最广、更受推崇的却是他的英语散文,他甚至被称作“最伟大的英语散文家之一”(《泰晤士报》)。这种魔力在他的第一部散文集《小于一》中就已震动了英语文坛,而他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散文集《悲伤与理智》更是其散文创作的集大成者,为他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赞誉。通过对这部散文集的解读,我们或许可以获得一个关于布罗茨基散文的内容和形式、风格和特色的较为全面的认识,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布罗茨基创作中诗歌和散文这两大体裁间的关系,进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布罗茨基的散文创作,乃至他的整个创作。

《悲伤与理智》共收入散文二十一篇,大致分为回忆录、旅行记、演说讲稿、诗文赏析、公开信和悼文等几种体裁。这些散文形式多样,长短不一,但它们诉诸的却是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诗和诗人”。这卷文集可以说是通向布罗茨基的诗歌观和美学观,乃至他的伦理观和世界观的一把钥匙。

译介布罗茨基的先驱刘文飞担纲翻译

布罗茨基散文集《小于一》2014年几乎横扫国内所有年度好书榜单,让人真正见识到“小众图书”的“大众潜力”,让布罗茨基再一次进入大众的视野。上海译文出版社此次翻译出版的《悲伤与理智》是这部佳作的首个国内中文译本,在翻译文学界具有填补空白的重大意义以及不可替代的文学与学术价值。

本书的译者刘文飞先生是将布罗茨基介绍给中国读者的先驱,1998年,由他执笔翻译的《文明的孩子》一度曾是中国知识分子重要的精神食粮,其中就有四篇名作选自这部文集。时光荏苒,十余载后中国读者终于得以一睹《悲伤与理智》的全貌。

“故国与流亡”是书中的一大主题

同家喻户晓的索尔仁尼琴一样,布罗茨基的早年创作同样为那个年代的苏联体制所不容。在经历了审判、监禁、流放之后,布罗茨基最终于1972年被迫流亡海外,此生再未踏上故土。因此,回忆不可避免地成为了这部文集的开篇主题。与普通人的想象不同,构成这种回忆的最核心要素并非苦难与迫害,也非亲情、友情与爱情,而是美国牛肉罐头、“飞利浦”收音机、好莱坞电影、英国唱片。这些记忆碎片看似杂乱琐碎,但这一块块碎石所铺就的却恰恰是作者自我意识的地基,是催生他最根本的审美观与价值观取向的最初动因。布罗茨基如此评论少年时的他对《人猿泰山》的观后感:当“人猿泰山自布鲁克林大桥一跃而下”时,“整整一代人几乎均选择退出(体制)便是可以理解的了。”甚至可以说,布罗茨基在创作之路上迈出的第一步并不是他的第一首诗作,而是在此时,因为他已经听到了那个远方的召唤——拒绝被同化的个性之声。

拒绝成为千人一面的牺牲品

《悲伤与理智》阐明了作者独有的文艺创作思想。在布罗茨基看来,作家的存在意义并不是做普罗大众与“历史必然性”的传声筒,而是追寻艺术缪斯那表情独特的脸庞,因为“获得这种独特的表情,这或许就是人类存在的意义”,因为“一个人的任务首先就在于,他要过完他自己的一生,而不是外力强加或指定的、看上去甚至最高尚不过的一生”,因为“人首先是一种美学的生物,其次才是伦理的生物”,而“美学的选择总是高度个性化的,美学的感受也总是独特的感受。”拒绝同义重复,拒绝成为千人一面的牺牲品——这正是布罗茨基作为一名作家、一个自由人的创作与人生宣言。

诗人都只是语言的喉舌

语言是一种最古老的存在,具有独立的生命与意志,而所有的诗人都只是语言的喉舌——这一论点在文集的多个篇目中反复出现。这绝不是一种别出心裁的修辞,而是布罗茨基心底最真实的诗歌观,是冥冥之中主宰他的诗学与创作的一种近乎神秘主义的哲学。

如果说这世上有一种存在能够让骄傲的布罗茨基奉上彻底的谦卑,那便是缪斯。在布罗茨基看来,将缪斯女神比作多情诗人的少女情人,将诗人与语言的关系视作支配与被支配,这样的想法是无礼的、颠倒的。恰恰相反,缪斯支配了诗人的情感,“将他的爱情变成了她的独白”,而诗人的所有诗句都来自她的口授,因为“缪斯就是语言的声音”。

附:
天鹅绝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布罗茨基《悲伤与理智》新书发布会
时间:2015年5月24日14:00-16:00
嘉宾:刘文飞(著名翻译家、学者,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会长 )
邱运华(著名学者,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解玺璋(著名作家、资深编审)
高兴(著名翻译家、诗人,《世界文学》杂志主编)
汪剑钊(著名翻译家、学者,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海译文

学|社科|学术

名家|名作|名译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ryd8VTibNJaLLhicGtYTRLtxpm5VcGrr8jXdu2QwyMIqP3BpQ0sO8mHI83WPTrHvMXbJaovhDnytQw/0

扫描二维码关注

或搜索ID“stphbooks”添加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