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卫·冯金诺斯: 《微妙》的微妙

(2014-11-10 13:43:39)
标签:

译文出版社译文好书

大卫冯金诺斯

微妙

奥黛丽塔图主演

周末画报btr专访

分类: 相关新闻
大卫·冯金诺斯:《微妙》的微妙
转自 2014年 周末画报 816期   文:BTR
大卫·冯金诺斯: <wbr>《微妙》的微妙

编辑们都叫他“卷毛”,像个宠物名;另一些朋友叫他“逗B”,二十一世纪开心果的新头衔。文如其人,大卫·冯金诺斯像他的小说《微妙》一样风趣,置身他的讲座现场如同在听一场法派清口:“对,法国人的确很浪漫,我们的总统就是欺骗了妻子之后才变得特别有名,以前可没人知道他。”“中国人也很微妙,只是他们开车的方式不太妙。”讲着讲着话筒没了声音,他像孩子揭穿皇帝新衣般指着话筒假装抱怨:“你们看,它不让我讲话。我遭遇了审查制度!”

《微妙》是大卫·冯金诺斯的第八部小说。这位毕业于索邦大学文学系的青年在二十刚出头时曾是一名爵士吉他手,他想组建一个乐队但找不到低音吉他手。于是他开始写作。在写作生涯的前十年,他共出版了《傻瓜的倒置:两个波兰人的影响》《两耳之间》《我妻子的情色潜质》《谁会记得大卫·冯金诺斯?》等七本书,虽然获得了三个文学奖,但都叫好不叫座。“有那么十年时间,我活得很拮据,《微妙》之前的书都卖得不好,然后就突然大卖了。我根本就没料到。”

像一个免费拥抱

《微妙》不但卖了一百多万册,还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他从此成了一名教人嫉妒的畅销书作家。“快教教我写畅销书的秘密吧!”采访时我虚心讨教。“哈哈,我绝不会说的!”大卫说着大笑起来,随后又如爵士乐般切换到正常音符,“其实不会有什么秘密。或者说真正的秘密在于,你不要去期待成功。如果我掌握了秘密的话,我肯定会早一点写《微妙》的。”

这个非典型爱情故事的核心,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吻。还是女人主动。对于娜塔莉这位因为丈夫车祸身亡而永远离过去仅有一步之遥的、既坚强又脆弱的都市女子而言,这个吻是“神经元突然爆发的无政府行动”,是像卡西米尔·马列维奇的《白色上的白色》般抽象的当代艺术。但对于被吻的马库斯而言,这个她免费奉送的吻却是“在他身上驻留,在他体内游走”的无价之宝,像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吻》般“表现了人类追求幸福的终极实现”。

“《微妙》不是一个可以用理性简单思考的故事。”大卫解释道,“故事的原动力来自身体的激情。就像一个人被另一个人吸引时,并不是理性的结果,而是凭第一感觉。对我来说,最有趣的是故事中的男女主角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马库斯很爱娜塔莉,但是他一度退缩了。这是我很喜欢的主题——对爱情的恐惧。”

一个愈来愈暴力、越来越快节奏的时代更赋予了《微妙》流行的土壤。“在这样的时代,人们更渴望微妙的感觉。”大卫说,“在有些国家,有人会在街上提供免费拥抱;我想《微妙》这本书就有点像一个免费的拥抱。”

在陈词滥调的反面

有许多因为被改编成电影才畅销起来的小说,但《微妙》不在此列。“这本书大卖是在电影之前发生的!而且奥黛莉·塔图是在小说大卖之前就决定了要演这部电影的。这是非常少见的情形。”大卫的语气里透着自豪感,“塔图每个月都要收到近百个剧本,但她每年只演一部电影。她选中《微妙》,因为她非常喜欢娜塔莉这个人物。”

大卫·冯金诺斯与他的哥哥史蒂芬·冯金诺斯(曾担任《午夜巴黎》等多部电影选角导演)一同执导了《微妙》的电影版。他笑称兄弟俩虽然比不上科恩兄弟,但至少可有个伴,可以分担风险。电影颇为成功,尽管有些文字上的幽默无法移植,但比利时男演员弗朗索瓦·达米昂生动地演出了马库斯的呆萌感。《费加罗周刊》的影评称赞“塔图与达米昂这对不可能的两人组”,“在约会中充满了感情。”

不过对于《微妙》在香港院线上映时的译名《一吻巴黎》,大卫颇有微辞:“当一部小说或电影成功时,常常就会被简化。‘一吻巴黎’这名字有一点点陈词滥调。”

其实陈词滥调恰恰是《微妙》这部小说所反对的。大卫在书中批判了各式各样的陈词滥调。他调侃了各种对于国家性的刻板印象——娜塔莉被描述为是个“矜持的女孩”;他说对于瑞典人来说,“阴沉是一种使命”;他还写到“波兰气质”“每天都一模一样的中国人”等,一律有着反讽基调。他又以法国权威的拉鲁斯辞典作喻,借老板夏尔之口说道,“我受够了那些定义。那些词的词义有什么用?”对于大卫·冯金诺斯来说,微妙就在这些陈词滥调的反面。“微妙就是要关注别人细微的感受,是对于别人的善意与温柔。”


幽默最微妙

幽默是《微妙》全书最突出的特质。或许正因为能够体察他人感受的微妙之处,大卫·冯金诺斯的冯氏幽默总能精准地搔到读者的痒处,并在笑声背后引发更微妙的情绪。他这样写日常工作的荒谬感:“最荒谬的事情,就是这些文件会比我们活得久。没有哪份文件会因为星期天出门跑步而被撞死。”他也喜欢开一些知识分子式的玩笑,写到马库斯近情情怯、希望找借口取消约会时,他写道,“但就在今天,妈妈死了。啊这个不好,太残暴了。而且太加缪,用太加缪的方式取消约会不好。萨特,萨特就好多了。”

冯氏幽默的微妙之处在于同理心,在于对于他人、对于世界的敏锐观察。他不是那种不闻世事、扳起面孔写作的古板作家,只要看看他的Facebook或者Twitter,你就会发现他不但爱好广泛,而且更是一个段子高手:他把广州称为“一个有1300万居民的小城”。他这样评论马航飞机失踪:“既然可以找到离地球500光年的一个星球,怎么可能找不到一架飞机?”他热爱世界杯,也看冬奥会。“赢得金牌的最佳方式就是——对手摔倒!”他对于电影也有很多想象,“是否有可能不听音乐地看一次简·坎皮恩的《钢琴课》?”他这样形容咖啡的浓。“Nespresso咖啡好浓,像胶囊装的乔治·克鲁尼”;他也会发一些日常琐事,比如“沙司吸入过量了”,或抱怨一下社交媒体本身。“推特,又称‘冲动的地狱’。”

《微妙》书中也有对于作家、艺术家、歌手、导演乃至文化领域方方面面的诸多指涉。“在网络时代,你可以看完书之后去听里面的音乐、看里面的电影。”大卫说,“甚至书里还有一个食谱,可以照着试试做芦笋炖饭或帕尔玛干酪片。”

Q&A
为什么要在《微妙》开头引用齐奥朗?

因为他是书中人物马库斯最喜欢的作家。齐奥朗是一位悲观主义的哲学家。阅读齐奥朗,尤其是他的那本《出生的麻烦》(De l'inconvénient d'être né)时,你会意识到自己有一天会死,那样你就会更加尽力地去活、去获得快乐。

你也有变老的恐惧吗?

我仍然39岁呢!变老没问题,但你没办法过同样的生活,就算是旅行、跳舞,一切事皆是如此。不过对我来说,这些都不要紧,要紧的是你做了什么。我很高兴能在这样的年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比如自由地旅行、创作。

但另一方面,40岁对于我感觉有些特别,因为我曾写过一本有关约翰·列侬的书,而40岁正是约翰·列侬被枪杀的年纪。一想到这点我就觉得有点古怪,我马上就要懂得40岁意味着什么了。

《微妙》开头提到的娜塔莉最喜欢的三部小说《魂断日内瓦》、《情人》和《分居》,是不是也是你本人最喜欢的三部小说?

不是。我当然挺喜欢这几本书,但这里还是在开玩笑。因为这三本书代表了娜塔莉爱情生活的三个阶段。第一本代表了真正的爱和激情;第二本指结婚后出轨,最后就是分手。是一种典型的法式幽默吧。

《微妙》中也列举了整个工作团队的星座。那也是反讽的么?还是你真的相信星座?

我挺相信星座的。作为一个作家,你就会倾向于相信那些奇幻的东西。我是天蝎加天蝎座。一个特别充满情欲的星座。

能否谈谈你2006年的作品《独立的心》?其中的女主角与娜塔莉似乎有类似的疯狂?

我一共写过13本书,其中《微妙》是最流行的,而这本书是最难的,在法国也几乎很少有人谈论它。小说源自20多年前在法国发生的一桩真实案件,两个年轻人杀死了一个警察,是个非常轰动的悲剧故事。在故事结尾,男孩被警察射杀,而女孩给了他一个吻。所以的确也有一个吻,但是不同的——娜塔莉的吻比较诗意,比较……呃……微妙。

在《微妙》中,你觉得自己与谁更接近?

马库斯。因为他的思想以及他的幽默。噢对了,从身体和外形上说,我与弗朗索瓦更接近。(大笑)

《微妙》虽然是以第三人称写的,但不时能感觉到马库斯的视角,就好像这是一种隐藏的第一人称?

的确如此。就算这是小说,就算它是虚构的,我还是想要“在那儿”。而我就在那些人物之中,所以也不仅仅是马库斯,有时候我也是娜塔莉。当你是个作家时,你也可以与女性人物发生联系。

那你有没有创造过你讨厌的人物?

有啊。不过我总是试图去寻找他的一些好,因为我多多少少算是个乐观的人,比如书中的夏尔算是个“坏人”,但我还是试着去理解他——因为他在爱,而且他的爱没有得到回报时,这就的确很难。

你的小说有多少自传性的成分呢?

我很喜欢写小说,不喜欢过多地谈论自己。我的下一本书《夏洛特》是第一本把我自己写进去的小说,虽然写得不多,但是我讲述了自己对她的感觉,以及去德国的旅程。(注:大卫的新书《夏洛特》今夏由伽利玛出版,讲述了德国犹太裔艺术家夏洛特·萨罗门的故事。)

你有什么特别的写作习惯?

我没有什么真正的写作习惯,但我喜欢“在一切之外”写作。我最喜欢在火车上写,在不同国家的宾馆房间里写。有时候我会去法国南部或德国,只是为了在火车上写作。

那一会儿你就可以在去北京的火车上写咯?

不!我已经非常累了。首先,我昨天睡得非常晚。其次,我已经停止了写作!——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停笔。因为我总是每年出版一本书,每写完一本再去想一个新的念头,总是如此。可能因为《夏洛特》太沉重了,对我来说,这是我最重要的一本书。所以当我写完这本书的时候,我自己感觉到“结束了”!我不知道会停笔多久。我会做很多别的项目:拍一部新电影,写剧本。

欢迎添加上海译文微信公共账号,搜索:stphbooks,即可关注  

 第三届优译声杯“夏洛书屋”朗读大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