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人的最大困惑是看不清自己--《缓刑》

(2014-10-13 10:09:42)
标签:

译文出版社译文好书

2014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地平线缓刑

莫迪亚诺

都市时报禾刀

分类: 书评专栏
一个人的最大困惑是看不清自己
转自 2014-10-13 都市时报   文:禾刀

一个人的最大困惑是看不清自己--《缓刑》
  缓刑 
译者:严胜男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8月

  一个人的最大困惑是什么?是看不清自己。不去寻找,即便我们走过,身后只会“一片朦胧”。

  国人性格总体向内,但文学作品大都信息直白逻辑指向具体,所以,国内文学作品普遍有一个明确的结尾,包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许多作品。西方人性格总体向外,但文学作品却常常含而不露,引而不发。新晋诺贝尔文学奖、法国作家莫迪亚诺更进一步,连模糊的结局也给省略——其作品常常有一个侦探小说的开头,却不愿给读者一个水落石出的结局,比如这部小说《缓刑》。

  同莫迪亚诺的许多作品一样,《缓刑》篇幅较短,不足四万字,但布满疑云。故事主角“我”(即帕托施)和弟弟被母亲寄养在朋友家中,在这段日子里,“我”遭遇许多困惑:阿妮为什么会哭一整夜?校长为什么要开除“我”?阿妮和让给我的漂亮香烟盒到底来自何方?阿妮还有父母到底触犯了什么法律……

  信息繁多琐碎,似乎也缺少章法。读莫迪亚诺的小说,往往是一个问题撂着另一个问题,故事越是深入线索越是增多,越有种束手无策之感。及至读后掩卷沉思,往往又觉得许多线索碎片似乎在模糊中构成一个并不特别明晰的逻辑链条。一串串疑问是因为一直在寻找,寻找一个个答案的努力,本身也是对自己身份逐渐精确定位的过程。莫迪亚诺的作品大都带有半自传色彩,《缓刑》更像是莫迪亚诺对自己童年混沌生活的某种映射。

  曾翻译莫迪亚诺作品的余中先感到,“莫迪亚诺总是‘向后看’”,总是“在作品中寻找一种自我,一个迷失的自忆,一种身份的认定”。“寻找”是莫迪亚诺小说的唯一“母题”。莫迪亚诺不断“寻找”,是因为他倍感迷茫。

  自从呱呱坠地之日起,所有人的身份便已注定。然而,这种天生的血缘身份并不代表社会身份,莫迪亚诺“寻找”的是社会身份,是他童年对外部世界的模糊而又忧伤的感知。一个人的最大困惑是什么?是看不清自己。不去寻找,即便我们走过,身后只会“一片朦胧”。

欢迎添加上海译文微信公共账号,搜索:stphbooks,即可关注 

 

第三届优译声杯“夏洛书屋”朗读大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