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得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

(2014-10-09 20:51:25)
标签:

译文出版社译文好书

莫迪亚诺

2004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缓刑

地平线

分类: 译文好书推介

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得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奖官网消息,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Patrick Modiano)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为:他用记忆的艺术展现了德国占领时期最难把握的人类的命运以及人们生活的世界。


代表作有《星形广场》《暗店街》等。上海译文出版社分别于2012年和2014年出版了他的《地平线》和《缓刑》两部作品。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q6SqsM7n9YrjibClvIvngdcYI4SJ54vrb8prtjcz4HvFZUqOL3jdCdBmZczCw5rhMGhaOUchKTibiaQ/0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当今仍活跃于法国文坛并深受读者喜爱的著名作家。1968年莫迪亚诺发表处女作《星形广场》,离奇荒诞的内容和新颖独特的文笔,使他一跃而成为法国文坛一颗熠熠闪光的新星。1975年的《凄凉的别墅》获书商奖。1978年的《暗店街》获龚古尔文学奖。莫迪亚诺的小说主题大多和“寻根”还有“记忆”有关。这和莫迪亚诺的本人经历有关,他父亲是犹太人,但在二战时候和盖世太保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而他母亲作为演员,也曾为德军效劳过。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很多人物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而他也希望借助写作来解开自己的困扰,或者说是舒解那种永远不知道真相的焦虑情绪。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q6SqsM7n9YrjibClvIvngdc0iakU56N9CSe6oqTD3e5m2lxNDiaqf0Ot6yGwZq5Dy7TohSv5coZbQ5Q/0

《地平线》

[法]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著

徐和瑾 译

出版时间:2012年6月

定价:26元


年已古稀的博斯曼斯开始回忆过往的生活,他习惯在笔记本上记下偶然想起的一些记忆碎片、一个人名、一个电话号码。偶然的一天,他想到了在40年前曾经交往过的一个女孩,她叫玛格丽特•勒科兹。那段时间,两人经常出双入对,因为两人有共同的经历,都被人跟踪。玛格丽特是被一个名叫布亚瓦尔的男人,而博斯曼斯是被他的母亲和继父。玛格丽特是在一家咖啡馆内认识布亚瓦尔的,后者开始对她死缠烂打。为了摆脱这个人,玛格丽特去过瑞士,又辗转来到巴黎,就是在那里她认识了博斯曼斯。玛格丽特的工作是当保姆,她的雇主是个有点神秘的男医生,他过去似乎和一些邪教团体有关联。后来,男医生被捕,玛格丽特再次选择逃亡,渺无音讯。


40年后的现在,博斯曼斯决定重新找到玛格丽特,于是他前往柏林,再次找寻这个神秘的女人……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q6SqsM7n9YrjibClvIvngdceD8zuGbLDNzeaEe6DGbEmiaYX7xicKk6YG68CbPWQerBQ45sCtwV97Xw/0

《缓刑》

[法]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著

严胜男 译

出版时间:2014年8月

定价:30元


这是一座二层楼的房子,正面的墙上爬满了常春藤。英国人称作“凸肚窗”的一扇凸起的窗户延伸了客厅的长度。在花园的一座平台的深处,吉约坦医生的坟墓掩映在铁线莲之中。他曾经在这里改进他的断头台吗?


年少的“我”和弟弟寄居在这栋属于三个女人的别墅里。周遭的成人世界充满了谜题:房子为什么没有男主人?阿妮为什么整夜哭泣?洛里斯通街的那伙人在干什么买卖?科萨德侯爵是否会在半夜回到城堡?“我”在看,“我”在听,“我”在想,到底发生了什么严重的事?及至人去楼空,再无踪影?


但“我”知道发生了非常严重的事,因为警察来了。


媒体评论


虽然莫迪亚诺还没能在先贤祠获得一个灵位,但他已经赢得了超凡的地位,他创造了一个新词,“莫迪亚诺式的”。他在用写作这个方式,和“遗忘”进行着悲壮的斗争。

——《世界报》书评人皮埃尔•阿苏利纳


莫迪亚诺在《缓刑》中沿袭了他的一贯风格,朦胧又精确,这种氛围就像乔治•西默农的故事情节一样抓人。

——《读书》杂志


《缓刑》推荐序


第一次读《缓刑》我还20不到。那次阅读经历恰巧——差不多吧——和我与莫迪亚诺的作品结缘的时间重合。我不知道先读了哪本。可能是《蜜月》。《消失了的街区》。《废墟中的鲜花》。抑或《环城大道》。我不知道。但记得是其中一本


我记得,某个早晨在于维西火车站的华榭书店里,我哥随手买了一本口袋书,他当时在巴黎攻读法律,他本想在去学校的路上读的那本书落在了家里。我记得,他闯入我的卧室,淡黄色的墙壁上贴了一张海报,此刻旧事重提,倒觉得这张海报“出人意料”地颇似莫迪亚诺的风格:神秘的外墙,树莓纵横,常春藤蔓延,这是一栋人们想象当中的巴黎别墅,亮着灯的窗户、高高的栅栏门、影影绰绰的花园、模糊的剪影、痕迹、令人浮想联翩的生活片段,这个画面活脱脱就是《缓刑》里面出来的,不过别墅的位置不太像是独属于作者的那个隐秘的巴黎,倒更像是远郊,“那时候那里还没成为远郊”,是一个个宁静富庶的小镇,消失在田野间,我看到过这样的风景,在一次去埃松省参加钢琴考试的路上。


我记得,他把书给我,对我说:“喏,你应该读一读这个,你会喜欢的。”我听了他的话,就此沉溺其中,永永远远,那种奇妙和眩晕随之而来。当然,一切已然在那里:街名、电话簿、重叠的时空、模糊的倩影、销声匿迹、不可告人的过往、和纳粹合作的污点、洛里斯通街的暗影、四处游荡的调查、可疑的访客、孤独、遗弃、行迹存疑打零工的父亲、在巡回演出之间奔波的当演员的母亲、没有户口簿、腼腆和优雅、压抑的恐惧和痛苦、模糊地带和黑洞,最后是这整个神话故事,珍贵独特,用迷样的句子写就,用忧伤轻盈、无与伦比的嗓音念出,但这个故事极为简单,没有鲜明的个性、没有惊世骇俗、没有绚丽的外在印记。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跑去图书馆囫囵吞枣读完了所有莫迪亚诺的作品。


之后,我去圣米歇尔区的折扣书店淘书,连着几个月省下饭钱,我渐渐补全了他的旧作,开始追他的新作:我翘首期盼着,几乎每年一部,此后从未爽约,他的新书没有让我失望过,恰恰相反,每每读完一本,等待下本出版的迫切之情就更甚一筹,我迫不及待想要揭开那层薄纱,我们总以为会在下本书中做到这点,最后却发现还笼罩着另外的层层薄纱,人们急于亲自揭开,却无从知晓这最终是水落石出还是疑云渐浓……阅读莫迪亚诺的那段时日在我的记忆中是一段惊奇连连、欢欣雀跃的日子。


……


这段日子重读《缓刑》,我才发觉这一切铸就了我现在的精神格局,及至我作品的背景、内容以及遣词造句,即使只有我能感觉到,即使这种影响的鲜明痕迹几乎隐而不见,或者说这种痕迹太过隐蔽,无法为外人察觉。因此,莫迪亚诺的影响力是根深蒂固的,他的书占据了专门一层书架,和其他对我意义非凡的书放在一起。

——奥利维埃•亚当,法国当代知名作家


欢迎添加上海译文微信公共账号,搜索:stphbooks,即可关注 

第三届优译声杯“夏洛书屋”朗读大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