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一个菜鸟侦探的自我修养--奇普·哈里森系列

(2014-10-09 17:35:32)
标签:

译文出版社译文好书

劳伦斯布洛克

奇普哈里森

深圳晶报

谭山山

分类: 书评专栏
论一个菜鸟侦探的自我修养
转自 2014.09.07 深圳晶报   文:谭山山

论一个菜鸟侦探的自我修养--奇普·哈里森系列

论一个菜鸟侦探的自我修养--奇普·哈里森系列

论一个菜鸟侦探的自我修养--奇普·哈里森系列

论一个菜鸟侦探的自我修养--奇普·哈里森系列
上海译文出版社今年3月出版的“奇普·哈里森系列”。

尽管早在2011年年初就有消息称,劳伦斯·布洛克的“奇普·哈里森系列”即将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但直到今年3月,期待已久的读者们才真真切切拿到了这套书。至此,劳伦斯·布洛克创作的五大系列——伊凡·谭纳系列、奇普·哈里森系列、马修·斯卡德系列、雅贼系列、杀手凯勒系列(按创作时间先后为序),全部推出了中文简体版。

对于劳伦斯·布洛克的铁粉来说,这套书的出版意义重大。它就像拼图上的最后一块,虽然不大,但很关键,把它拼上去之后,整幅拼图才完满。之前有关劳伦斯·布洛克作品的简介中,提到奇普·哈里森系列总是这么写的:“以一名肥胖、不离开办公室、自我陶醉的私人侦探奇普·哈里森为主角。”因为没有看到过书,所以也从来没有人质疑这句话的正确性。实际上,肥胖、宅男、自我陶醉云云,并不是指奇普·哈里森,而是他的老板利奥·黑格,奇普·哈里森只是个菜鸟侦探助理而已。

过渡性之作

1970年,劳伦斯·布洛克在写完伊凡·谭纳系列的第七部《谭纳的非洲大冒险》后,开始写奇普·哈里森系列。从1970年到1975年,他一共写了四部奇普·哈里森:《首开纪录》、《梅开二度》、《啖血记》、《郁金香迷情》。随后的1976年,他开始写马修·斯卡德系列的第一部《父之罪》。从时间线来看,奇普·哈里森系列处于伊凡·谭纳系列(他的第一个系列作)和马修·斯卡德系列(他最重要的系列作)之间,是一个过渡性的作品。

从现有的四部奇普·哈里森来看,劳伦斯·布洛克对这个系列的规划,应该不仅仅是只写四部而已:奇普·哈里森出场时17岁,父母双亡,就读的预科学校把他赶出校门,他只带了梳子牙刷和一块肥皂,以及仅有的27.46美元的财产,开始浪迹天涯。《首开纪录》和《梅开二度》写的就是他到处流浪的故事,他给一个芝加哥蹩脚摄影师当过助理,当过灭白蚁服务推销员,还曾以摘水果为生。直到第三部,他这只没脚的鸟儿才开始停留在纽约,应聘为利奥·黑格当侦探助理。按理说,奇普·哈里森还没好好破几个案子,还没当上侦探呢,劳伦斯·布洛克怎么也不应该在写到第四部就戛然而止的。

劳伦斯·布洛克并没有解释奇普·哈里森系列只写了四部的原因。原因恐怕不是随后的马修·斯卡德系列倾注了他大部分的精力,因为在写马修·斯卡德的时候他还穿插着写雅贼系列;或许是他觉得,随着年岁渐长,不适合再写这种以年轻人为主角的小说?

成人的冒险童话

在2000年为《谭纳的非常泰冒险》补写的后记中,劳伦斯·布洛克讲了自己的一次出走经历:那是1967年的1月,他从纽约肯尼迪机场坐上飞往都柏林的航班,只带了一个手提箱,里面有一双鞋子、一双袜子、两条短裤,还有一沓打好的《谭纳的十二体操金钗》的160页手稿。当爱尔兰海关官员问他打算逗留多久时,他回答:“不确定。”

他花一个月时间在都柏林完成了《谭纳的十二体操金钗》,然后,他买了一辆自行车,像个背包客一样沿爱尔兰东南沿海骑行。他说,和让他“眼前一黑,他妈的前无去路”的外遇相比,这不算最烂的主意,但在他的人生惨事排行榜上应该也在十到十二之间。后来他在一个小镇上住了下来,开始写新的谭纳冒险故事,也就是《谭纳的非常泰冒险》。

那本来就是一个“在路上”的时代。唐诺在为《谭纳的非常泰冒险》所写的导读中,引述法国哲学家雷蒙·阿隆的观点,说明年轻人为什么一个个不安分地走在路上:那是所有大价值大信念崩毁的时刻,是人心的一场大爆炸,人们得从其中逃逸,重新寻找目标,找寻自身尤其是心灵的安身立命之所。“1967年彼时极可能也是20世纪人类世界最后的年轻时光,拥有几乎全部年轻人才有的特质和恶习,包括不打折扣的理想、正义和热情,也包括狂暴、游荡、破毁、还有不知道拿自己以及拿这个世界如何是好的烦闷,当然,跟着而来的还有音乐、性爱、毒品和戛然而至的死亡。”

所以,伊凡·谭纳满世界暴走,奇普·哈里森也在美国各地暴走,其间不断发生状况和故事。当老布还是小布的时候(彼时布洛克不过三十上下),唯有这种童话般的冒险故事,才能一浇心中块垒。只是,因为角色设定的不同,奇普·哈里森的冒险故事和前辈伊凡·谭纳有所不同:17岁的奇普更像一张白纸,更加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对性的探索于是成了他冒险的主要内容之一。《首开纪录》一开头就很劲爆:奇普决意在大自己两岁的弗朗辛那里终结处男身份。奇普一边情话绵绵,一边上下其手,就在即将得手之际,一个身材像山一样的男人闯了进来,用一把像大炮一样的枪对准了奇普的脸,扣下了扳机……然后,枪卡壳了。

这种充斥着荷尔蒙的性描述,在《首开纪录》和《梅开二度》中比比皆是。有评论者把这两部定性为“肉书”,过多的性描写恐怕也是导致这套书拖上几年才顺利出版的主要原因。劳伦斯·布洛克则在书中借某编辑之口调侃道:“我们不是在卖书啊,我们是在卖肉。有了肉,书才卖得动。你在书的开头就得安排场床戏,钓住读者,叫他的眼睛盯着书一动不动。”

纽约的华生

奇普·哈里森之于利奥·黑格,就好比华生之于福尔摩斯、阿奇·古德温之于尼罗·沃尔夫(作家雷克斯·斯陶特笔下的侦探)。利奥·黑格是个半路出家的私人侦探。此前他以卖鱼苗为生,业余爱好是读侦探小说;得到一笔遗产之后,他改行当侦探,养热带鱼则变成业余爱好。据奇普·哈里森的揣测,黑格之所以选中他做助理,是因为他出过书,而黑格所要的,就是有人把自己的事迹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

而利奥·黑格的形象塑造,明显是向尼罗·沃尔夫这个最出名的“安乐椅神探”致敬:因为热爱美食,尼罗·沃尔夫有着巨大的头颅和肥胖的身躯。他胖得连离开座位都不肯,更别说外出探案了,只有他至爱的在顶楼温室种植的一万株兰花才能让他移动脚步。因此他需要阿奇·古德温替他到现场奔走。利奥·黑格也胖,只不过爱好从兰花变成热带鱼(因应他这个爱好,劳伦斯·布洛克特意在《郁金香迷情》中设计了一百多条珍贵的条纹金钱鱼被毒死,黑格宁愿不收钱也要找出凶手的情节),奇普·哈里森则在他的全盘指挥下行事——他所凭依的,就是他熟读的那些侦探小说中写到的破案手段。

有人说伊凡·谭纳系列是劳伦斯·布洛克的游戏之作,其实,奇普·哈里森系列也是。利奥·黑格熟读侦探小说这一设定——比如他认为要了解关于这个世界的任何知识,都可以从侦探小说中获得;他要奇普·哈里森用新闻记者般的敏感和直觉去办案——怎么看都像是劳伦斯·布洛克在调侃以往的侦探小说作家。看起来怎么都不靠谱的这对搭档,居然有如神佑,过家家似的就把案子给破了。不过这才叫童话,不是吗?不管是在奇普·哈里森所处的上世纪70年代,还是21世纪的今天,我们都需要童话。

欢迎添加上海译文微信公共账号,搜索:stphbooks,即可关注 

第三届优译声杯“夏洛书屋”朗读大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