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无意义”

标签:
译文出版社译文好书米兰昆德拉庆祝无意义十年来首部新小说北京青年报 |
分类: 相关新闻 |
如何理解“无意义”
转自
2014年08月08日 北京青年报
周冉:
《庆祝无意义》,今年四月在法国出版,是昆德拉用法文写作的第四部小说,也是昆德拉的第十六部作品。对于自己的作品,昆德拉有着严格的界限定义,他说作品是围绕一项美学规划所进行的长期工作的最终成果,是要剔除所有那些练习式的、不成熟的、应景的文字。《庆祝无意义》作为昆德拉在长达十年的空白之后创作的最新小说,借用法国伽里玛出版社的说法,是昆德拉“全部作品的出人意料的概括。一个奇特的概括。一个奇特的收尾”。是不是“收尾”,还不能下结论,就像恐怕没多少人预想到八十五岁的昆德拉会给我们带来这部新的小说,但是“概括”,应该是个贴切的评价,《庆祝无意义》像是昆德拉小说艺术的浓缩,无论是主题上还是形式上。
马振骋:
翻译这本书的时候,第一个给我的困惑是什么呢?就是书名。我不是一开始就这样译的,是看了整部书以后,才确定应该这样译。现在这样一个书名,是相当冒风险的,跟昆德拉以往作品的名字给人的印象有区别,那为什么要这样译呢?书名的这个“无意义”,放到全书内容中去理解,是说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人生、我们的世界,发生的一切事情没有什么绝对的意义。而“无意义”,是生活的本质。但是你们不要轻易排斥它,要认识它,而且要爱它,要学会去爱它。
刘绪源:
这本书的书名我觉得翻译得很好,书名非常响亮、非常特别。到底是庆祝这个“无意义”,还是庆祝本身无意义?其实两者都可以。我自己的理解,更多还是庆祝这个没有意义的本身。
吴亮:
这是一个我很少见到的结构,是一个破坏性的结构,甚至不是结构,是完全的打碎。阅读这部小说,我觉得是不是可以用观看当代艺术的方法来看呢:一种破坏性的、一种非艺术的方式,一种非文学的方式。在文学里面讨论大量概念问题,以前我们认为这就不是文学了,但这个规矩已经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