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场解构神秘主义的“游戏”--《傅科摆》

(2014-06-24 13:19:43)
标签:

译文出版社译文好书

翁贝托埃科

傅科摆

玫瑰的名字

外滩画报严杰夫

分类: 书评专栏
一场解构神秘主义的“游戏”
转自 14.03.27 外滩画报  文:严杰夫
一场解构神秘主义的“游戏”--《傅科摆》
《傅科摆》
[意]翁贝托·埃科著
郭世琮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年1月出版

埃科的《傅科摆》初版于1988年,25年之后的2013年,埃科对小说进行了仔细修订,增补了数幅插图,并改写了其中一个章节,新版的中译本已于今年1月出版。

土耳其著名的苏菲教团创始人梅乌拉那·杰拉莱丁·鲁米(Mevlana Celaleddin Rumi)在诗歌中写道:“渴望本身就可以疗愈,忍受痛苦,这是唯一的法则,你必须训练你的愿望,如果你想要什么,那就先奉献什么。”鲁米因创造闻名于世 的土耳其旋转舞而被后人熟识,然而,这种舞蹈实则是伊斯兰神秘主义派别的一种宗教仪式。

对于许多远离“神的世界”的人来说,恐怕无法理解“旋转 舞”这类仪式中包含的隽永的宗教含义,即使这样,我们依旧在感情上会为其倾倒或痴迷,这或许就是神秘主义的诱人之处。毫无疑问,意大利作家翁贝托·埃科 (Umberto Eco)一定十分了解神秘主义的这种“魅惑性”。为此,他才特地写下这样一个漫长可怖却又引人入胜的故事——《傅科摆》(Il pendolo di Foucault)。

事实上,同埃科笔下的其他小说相比,《傅科摆》的故事并不复杂: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专修中世纪历史 的博士卡索邦不期遇到了两位出版社编辑贝尔勃和迪奥塔莱维。他们三人此后一起为出版社编撰一套“赫耳墨斯丛书”,通过收集整理历史上的神秘主义事物,借此 来吸引读者的注意。然而,在编撰过程中,三位编辑收到了四面八方的有关神秘主义的稿件,他们发现其中有一个资料提供者们反复提及、彼此的描述却又互相矛盾 冲突的社团——“圣殿骑士团”。为此,凭借着对历史和宗教的了解,三位编辑开始抱着一种游戏的心态,试图拼凑和探寻出一个有关“圣殿骑士”的“计划”。不 过,随着过程的深入,三位编辑自身也逐渐被这个“计划”吸引,都变得搞不清楚“计划”究竟是真是假。更严重的是,原本由编辑们拼凑出的“计划”被一伙神秘 主义者注意到,他们相信“计划”包含着惊天的秘密和力量,于是开始追踪卡索邦和贝尔勃。最终,贝尔勃不幸在这场“游戏”中死亡,而卡索邦从女友那里得知, 所谓“计划”的真实面目不过是前人遗留的一张送货清单而已。

尽管情节并不错综,但埃科笔下的《傅科摆》在悬疑气氛的营造上并不输给《达·芬奇密码》之类。《傅科摆》的篇幅巨大厚重,中文版的厚度就已达 750 页之多,但其中的情节推进却一环扣一环:从卡索邦结识贝尔勃和迪奥塔莱维,到前往巴西碰到神秘主义的信徒阿列埃,此后再回米兰和贝尔勃、迪奥塔莱维“重操 旧业”致力于编织圣殿骑士的“计划”,最终他们生造出了一个神秘主义团体“特莱斯”,接着被阿列埃为首的神秘主义团伙追踪,直到整个“计划”被卡索邦的女 友识破,贝尔勃和迪奥塔莱维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一连串的事件紧密相接。更为精彩的是,整个故事是通过卡索邦和他的伙伴们的推理来发展的,埃科再次展现了他的 “无所不知”与博大精深。在这层层推进的过程中,除去圣殿骑士的故事,埃科还穿插了大西岛、摩西、古代以色列、喀巴拉信徒、玫瑰十字会、凯尔特人、穆斯林 苏菲派等西方历史上诸多神秘主义宗教团体和与此相关的传说。正如他曾写过的“无限的清单”那样,这本《傅科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似乎就是一份有关神秘主 义的“清单”。

当然,仅仅是这样,显然还不能显现出埃科当代悬疑小说“掌门人”的地位。事实上,在这个故事中,借助“圣殿骑士”这一宗教气质浓郁 的团体与“购物清单”这一世俗味明显的事物间差异巨大的对比,埃科试图讽刺的是从古至今始终未曾消散的神秘主义风气。每一个读到《傅科摆》结尾的读者都会 体会到悲伤的故事中包含的一丝黑色幽默,这种复杂情绪指向的正是一种盲目的迷信:凡是碰到无法理解的现象,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总是去寻求神秘主义的答案和帮 助,哪怕这种诠释是一种明显的过度诠释。这种荒唐的情景,正如结尾时埃科借卡索邦之口道出的感悟:“为了给自己的不理解找一个理由,你设想更多其他人的阴 谋,就越会爱上它们,以它们的标尺来策划自己的阴谋。”在我们自认为世事清明的当下,却没有意识到神秘主义的思潮依旧四下蔓延,甚至于登堂入室到严肃的科 学研究之中。不用说神秘主义题材的文学作品始终跻身于畅销书榜,也不用说对无法解释的事件人们总是倾向于从神秘的角度来理解,只需看历史阐释中的“阴谋 论”远较理性言说更有市场,就可以体会到神秘主义对大众的魅惑到底有多深。不然,满纸“阴谋论”的《货币战争》又怎会如连续剧般一直出到了第五部,凯恩斯 那部传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却沦落到在书店角落里蒙灰的境地。

埃科借由《傅科摆》悲剧性的结局,也是想要再给我们一记当头棒喝——“迷信 招致噩运”。我们如果不从神秘主义的魅惑中摆脱出来,就会最终像贝尔勃一样付出惨重代价。这么看来,《傅科摆》对埃科来说,可能只是他针对世事一时兴起的 “游戏之作”,但跟着故事陷于虚无的历史阴谋中的我们,却很可能经历了一番惊心动魄的冒险罢!

欢迎添加上海译文微信公共账号,搜索:stphbooks,即可关注

解码《未来》第四讲:创智未来鈥斺3D打印与人工智能时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