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谷崎润一郎:叙述的秘法

(2014-06-06 09:27:17)
标签:

译文出版社译文好书

谷崎润一郎

盲目物语

佐伯彰一

叙述的秘法

分类: 书评专栏

谷崎润一郎:叙述的秘法

http://mmbiz.qpic.cn/mmbiz/Q17jOB00yuq5dBjam09cJ8VP2CAgbqMASYoWZ0DK98jCJoyCib62ul3ic0nms14Me2JPsOIW7icasic6AuEZ5P0PKg/0

织田市(阿市)
生卒:1547~1583

  人称“战国第一美女”。父亲是织田信秀,兄长为织田信长,另一说为信长的侄女。一般通称她为阿市或小谷夫人。初嫁浅井长政,丈夫死后多年又改嫁给柴田胜家。
  1567(?)(无史料记载,纯推测)年,信长鉴于浅井家势力强大,想要与之合作,便将阿市嫁给浅井长政,两家结为姻亲。当信长欲进攻越前的朝仓家时,长政碍于与朝仓家是盟友,朝仓家又曾有恩于浅井家,只好破弃与信长的盟约,而阿市也与织田家形同陌路一般。
  1573年时,信长攻破小谷城。长政知道大势已去,便吩咐阿市带着三个女儿离开小谷城,之后自杀身亡。
  1582年时,本能寺之变,信长与其嫡子织田信忠皆死于本能寺之中。为了织田家后继问题,家臣之间开了“清洲会议”。此时阿市已改嫁给柴田胜家,并随之前往其封地北庄城。第二年,羽柴秀吉攻破北庄城,阿市与胜家在城里双双自尽。


请不要以为咱最近在玩《太阁立志传》,因为今天推送的内容与这段日本战国史有关,那就是日本文学大师谷崎润一郎的古典派代表作《盲目物语》


http://mmbiz.qpic.cn/mmbiz/Q17jOB00yuq5dBjam09cJ8VP2CAgbqMAlNCuvnTqqv3X6uT30ZccW0kjlnQStaK4qqFrR7yfZJ7hRq2Pq50tHw/0

昭和7年初版谷崎潤一郎《盲目物語》


对《盲目物语》,台湾著名翻译家、本书译者赖明珠老师评价说:

《盲目物语》虽然以日本最惨烈的战国时代为背景,但和其他战争故事以男性为主的观点不同,本书的主角不是战争中的英雄而是战争中的美女,这颇符合谷崎向来以女性为尊的习性。作者提出一个观点,在战败时,主将切腹自杀,夫人是不是也该一起死?

从女性的观点出发,所有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不再以阳刚的调子,而是以阴柔的调子来叙述,以一个瞎眼流浪和尚,老年的回忆,以沙哑缓慢的声音,娓娓道来。

 

日本著名评论家佐伯彰一的评论则对谷崎一贯“女性崇拜”的唯美派写作,作了极好的补充:

即使撇开关注女性命运、导入女性视角的独创性不谈,《盲目物语》以一个盲者来作为叙述者的设定也是意味深长。战国时代本来是一个风起云涌的“行动”的时代,用盲者的视角叙述这样一个时代实在出乎意料,令人感叹谷崎大胆出奇。


今天就将赖明珠和佐伯彰一两位老师对谷崎润一郎这部与《春琴抄》并称古典派写作风格代表作的《盲目物语》的评论文推送给大家,祝周末愉快。


叙述的秘法
佐伯彰一

(东京大学名誉教授,著名评论家)


用“秘法”、“秘式”等词语来形容谷崎的叙述,也许有人会觉得太过夸张。但是我认为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说法。

进 入1930年代后的谷崎润一郎,在叙述方法的处理上表现惊人,其变化之多端堪称无拘无束;同时他将叙述运用得炉火纯青,令人倍感其手段之精妙。因此除了 “秘法”之外我找不到更贴切的说法。但我并非要刻意将其神秘化,或将送上夸大的赞誉,只是单纯想从肯定谷崎那令人叹服的叙述手法出发来评论这部作品。

1931 年初《吉野葛》发表,同年9月《盲目物语》面世,随后一直到次年《武州公秘话》、《刈芦》以及大作《春琴抄》陆续出版,让人目不暇接,一时竟连赞美之词也 想不出几分。喷涌溢出的自然感,再加上变幻莫测的取材、对象和叙述方式,令人不禁联想到同时代的俄罗斯流亡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1899-1977)。他与谷崎可以说是二十世纪拥有“叙述秘法”的绝代双雄。如果在1930年代初期的当时,纳博科夫可以接触到谷崎的叙述,那么这个 高傲恣意、孤高狷介的俄国作家又将有什么反应?据说幼年时的纳博科夫被当时统帅波罗的海舰队罗杰斯特文斯基司令(译者注:后在日本海海战中惨败后被俘)亲 切得抚摸过头。那么遭遇谷崎的纳博科夫可能会说:“这是何等的命运啊!竟然又败在了日本人手里…”随后或许会在短暂的沉默后说出他特有风格的名言警句来 吧。一想到这两位在叙述手法上分庭抗礼的文学巨匠,连我也不可自拔地陷入空想中,真抱歉跑题了。

言归正传,《盲目物语》在1930年代的 众多作品中,其叙述方法仍算是比较谨慎,或者说仍旧是“叙述”的正统派。《吉野葛》以漫不经心的吉野纪行为轴心,编织进未完的历史小说的构想,还要加上高 中同窗友人津村的恋曲。《春琴抄》则开始于女主人公墓地的拜祭,从虚构的《鵙屋春琴传》一书展开故事,并在不知不觉中加入作者自身的叙述,甚至模糊了引用 和解释的边界。相比而言,《盲目物语》的叙述更加直白,并以主人公自身的叙述贯穿始终。本来,小说最后附有跋文,文中写到“右盲目物语为后人所著,视为此 作品的由来”。这一点上虽然与《春琴抄》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在《盲目物语》主人公第一人称叙述贯彻始终的特点并没有改变。


http://mmbiz.qpic.cn/mmbiz/Q17jOB00yuq5dBjam09cJ8VP2CAgbqMAbPCRPoofksjCYpvDrRHcR1WvSkZ2ZjEDicNLBtHGkM55PCEs8zOeAvg/0


不仅如此,从《盲目物语》的取材上来看,无论是出场人物还是故事情节,都出自广为人知的历史事实。织田信长的妹妹阿市,其典型的战国时代女性的悲剧生涯,以 及她三个女儿其后各自的传奇性经历,早在谷崎之前就已经广为传诵。当然,它们大多数还是以讲述武将们的故事为中心,即以男性中心的视角来阐述的。战国时代 的故事,从《少年讲谈全集》以来,已有多个版本。对像我一样出生在战前的人而言,虽然这些故事的起源和出处或许已经模糊,但是它们互相重叠交融,从幼时开 始便印刻在脑海中。但即使如此,《盲目物语》中侧重于女性角度的写法还是让我们感受到了故事的独创性。当然要体会出这点,需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需要阅读 过《信长记》、《太阁记》以来数量庞大的武将传奇回忆录,还需要对明治以来的通俗小说有一个通读了解。当然我本人还是欠缺这个资格。

但是 即使撇开关注女性命运、导入女性视角的独创性不谈,《盲目物语》以一个盲者来作为叙述者的设定也是意味深长。战国时代本来是一个风起云涌的“行动”的时 代,用盲者的视角叙述这样一个时代实在出乎意料,令人感叹谷崎大胆出奇。盲者,因其目盲只能以来听觉和触觉进行感知。这样的人作为一个现场的观察者或者说 报道者往往不能发挥理想的效果。当然上至荷马,再到中世的琵琶法师,历史上也有过许多盲人咏唱者和叙述者,但是他们均不是作为直接观察者而存在的。因为作 为直接叙述自身见闻体验的“视点人物”,他们将面临巨大的障碍。但是谷崎却让一个“四岁即盲目”的几乎等于天生失明的盲者来作为叙述的中心人物,并成功让 这一叙述贯彻故事的始终。

谷崎独到的想法与其决断力,正如上文中我曾提及的那样,让这个被读者早已熟知的时代和人物再次演绎。这就与《春 琴抄》的情况形成鲜明对照,在《春琴抄》中,以虚构的《鵙屋春琴传》为蓝本,并在不知不觉中脱离引用,以作者本身的叙述视角和新解释的提出作为文章行进的 脉络。可以说,春琴本身作为一个虚构的人物,读者对其的了解为零。因此小说不得不引入《鵙屋春琴传》,并且作为说明者的作者始终无法脱离故事的叙述。但是 在《盲目物语》中,作者却始终作为一个幕后操纵者,而将叙述的任务全权托付给盲目和尚弥市。我们要看到作者在叙述者的特异性和创新性上的冒险,同时我们也 不能忽略另一点,那就是谷崎成功利用读者对于这段历史的熟悉从而不用多费笔墨就将故事成功铺开。更加难得的是,小说并没有流于急功近利,盲者的叙述也几乎 没有因为本身的局限而陷入焦虑和懊恼,不急不缓的叙述腔调让读者感受到奇妙的hypnotic的感觉。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盲人叙述者的设定犹如给战国时代 纷扰争斗的史实蒙上一层面纱,这样一种朦胧的效果,与小说以女性为焦点的叙述视角再契合不过。

话虽如此,因为是作品中为女性主导的世界,因此战国时代的英雄也在女性视角下受到新的评价。比如文中关于阿市夫人的兄长织田信长就有这样的一段描述:


“如果他察觉到妹妹作为一个女人的心,那么就不会对自己的亲戚做出这样的事。特别是利用亲人的感情来欺骗阿市夫人,甚至对孩子处以刺刑,这是实在是太残酷 了。也因此,天正10年的夏天,他才会在本能寺遭遇不幸。因为明智(译者注:指明智光秀)的所作所为不仅仅是出于谋反之心,更重要的是平日所积累的宿怨。 这才是最可怕的。”


这段描述给了织田信长有力的一击,而原文基本采用片假名这一女性文字来书写更加加深了效果,令读者大开眼界。

小 说中的叙述者弥市虽然是一个男性,但是由于失明夺去了他的行动力,即使是在战争中,他也只是在后方为女眷们提供按摩,或者是拉着三弦琴说学逗唱来助兴。也 因此,他的武将观和批判方式,也就自然而然地染上了浓郁的女性色彩。比如,织田信长死后,柴田胜家与丰臣秀吉不和,虽然双方自称不和由来已久,但是弥市却 断言:“这不过是表面的说法罢了,事实上双方是为了得到阿市夫人才起的纷争。”这充分体现了弥市近乎八卦式的、女性杂志式的人物观和政治观。

但 是难得的是,谷崎塑造的弥市不仅仅停留在这样一个乱嚼舌根的好事者角色上。小说对于弥市的美女崇拜和对阿市夫人的爱慕也是刻画细致。也就是说,弥市过度女 性中心的人物观和政治观的背后,是情感与人性。这是自《刺青》自《痴人的爱》以来作者一贯的主题。小说《盲目物语》虽然表面上看是戏说式的作品,但是事实 上这种主题一贯的文学性依然蕴藏其中。弥市对阿市夫人的感情与其说是热切执着的,倒不如说是含蓄委婉的。在文中,弥市这样自述“人的欲望总是无穷尽,很难 说什么才是最幸福。我这样地位卑微的人看起来是可怜可悲的,但是对我自己而言这十年的幸福是无可比拟的。因为能合着夫人的筝弹奏三弦琴,说唱,并且每每得 到夫人的赞赏。活到现在,我从未后悔过自己双目失明。”

虽然也难免令人觉得弥市的态度过于自信,但是其态度和主张能首尾一贯已然非常难 得。这段身份悬殊、无法实现的恋情,本来应该用更悲哀的基调,但在作者用片假名徐徐铺开的叙述中,读者不知不觉就被带入了弥市的视角。《盲目物语》与其说 是在叹息无法实现的恋情,倒不如说是在追忆自己与憧憬的阿市夫人共赏音乐,并通过“按摩”这一特殊的方式触及对方的身体而度过的幸福十年。作品创作当时, 作者正处于与根津松子的热恋中。仅以这种传记事实来解读作品或许太过牵强,但是在我的理解,这部作品中的基调与作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确实是惊人的吻合。从 情节上来看,《盲目物语》虽以悲剧《女人的一生》为轴心,并且继承了《绫鼓》以来身份悬殊的恋情为副主题,但是总体而言字里行间洋溢着令人无法忽略的如同 轻快的室内乐演奏般的祥和的幸福感。因此作品基调与作者当时心理是不谋而合的。

关于《盲目物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就是文章中贯穿始 终的音乐元素。首先弥市得以接近阿市夫人就缘于筝与三弦琴的合奏。另外三弦琴合以说唱的音乐形式,不仅在文中多次出现,更直接与小说戏剧性的高潮相关:小 谷城沦陷时为救出阿市夫人而进行的秘密行动中也运用到了三弦琴。对这个充满了技巧的新奇设定,作者在文中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情节的开展而言亦是非常有 趣。这个设定运用在擅长三弦琴的弥市身上可以说天衣无缝,而当对该小说进行舞台剧和电影的改编时,这已设定又无疑可以成为一场听觉盛宴。这不仅令人联想到 爱伦坡的悬疑小说的技法,但是作者用起来并不显玄技的刻意,反而与小说全文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果然不负“大谷崎”的盛名。

在战国的时代背 景下注入音乐元素,并在小说后记里注明援引自高野辰之博士日本歌谣史,可见谷崎创作的面面俱到。更加有趣的是,这一时期谷崎自己也醉心于音乐,并且开始了 三弦琴的学习。文学评论中曾有过“生活全盘小说化”(《物语艺术论——谷崎、芥川、三岛》)的说法,对谷崎而言,其现实生活与小说也是相互模糊了边界。虽 然不如私小说一般的完全对应,但是谷崎的生活和小说确实在某种意义上相互呼应,交融贯通。谷崎在创作时,往往也伴随着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从而诞生 了作品《痴人的爱》、《食参虫》。从《吉野葛》到《盲目物语》最后到《春琴抄》,每一部杰作的背后都可以看到相同的情况。生活与小说的交融往复,甚至可以 说是无缝融合,正是谷崎“叙述的秘法”的源泉。考虑到这一可能,“叙述的秘法”这一说法也就不算是夸张了。


盲目物语(谷崎润一郎作品系列)
[日]谷崎润一郎 著
[台湾]赖明珠 译
ISBN:978-7-5327-6383-2/I.3816
定价:22元

http://mmbiz.qpic.cn/mmbiz/Q17jOB00yuq5dBjam09cJ8VP2CAgbqMACyQ2vqA1icPLyQImvLvPtQVXdJn3YMafeSvkfbkA3pBv6yrJX9u8Zhg/0

谷崎润一郎:叙述的秘法

《盲目物语》是日本文学大师谷崎润一郎回归古典传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日 本战国时期,大名混战,战国第一美人、织田信长的妹妹阿市夫人最初被信长许配给浅井长政,不久信长与长政开战,长政被迫自杀。夫人带着三个女儿于战乱中颠 沛流离,后改嫁柴田胜家,最终又被丰臣秀吉攻破,于天守阁自刎。风云变幻,命运难测,唯有一位盲人乐师于纷乱中,卑微地暗暗爱慕夫人,始终守候在她身 旁……


读者热评


我读过很多与织田信长相关的作品,但是《盲目物语》是通过服侍在阿市夫人身边的盲人弥市的视角来描写,并且里面的很多人物也颠覆了他们从来的文学历史形象,让人觉得耳目一新。


《盲 目物语》是我特别喜欢的一部作品。作品通过阿市夫人身边的盲人按摩师弥市,从女性的角度写出了战国时代的荒谬性。谷崎用细腻的笔触写出了历经不幸的女子心 中的纠葛。如果作者还活着,我真想问问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另外从一个男性按摩师的角度来生动刻画阿市之美,让人读起来特别轻松,也特别容易融入作品的世 界。


到 底什么样的人才能真正欣赏美呢?读完谷崎润一郎的《盲目物语》,我才知道看不见的人才能充分地感知美的存在。《盲目物语》是一篇非常美的小说。小说读到最 后我才惊觉描述着阿市之美的僧人竟然是双目失明之人。这令我不仅对谷崎纯属的创作技巧望而生畏。而我也不禁联想到伟大的音乐贝多芬在二十多岁就两耳失聪, 也许正是因此他才能创作出如此美丽的旋律把。只有双目失明者才能真正阐述女性之美,这也许也正是谷崎想传达的意思吧。


欢迎添加上海译文微信公共账号,搜索:stphbooks,即可关注

解码《未来》第四讲:创智未来鈥斺3D打印与人工智能时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