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承受为面包而活着的痛苦

(2014-02-19 13:45:15)
标签:

译文出版社译文好书

陀思妥耶夫斯基

人不单靠面包活着

书信集

重庆日报

分类: 书评专栏
承受为面包而活着的痛苦
转自 2014.2.18 重庆日报  文:希腊胡同
承受为面包而活着的痛苦
《人不单靠面包活着》
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
冯增义 徐振亚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年10月版

《人不单靠面包活着》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书信的选集,书名“人不单靠面包活着”是编者取的,取这个题目恐怕是因为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都为经济条件所迫,“为了金钱而写作,也许我命该如此。”

陀思妥耶夫斯基虽然是贵族身份,但这个靠他父亲倾家荡产买来的身份并没有给他带来优越的生活,反而是穷困和窘迫,在陀思妥耶夫斯基16岁时,他和他的哥哥共同署名给父亲的家信中愤懑地写到:陀思妥耶夫斯基虽然考试成绩名列前茅,但因为没钱送礼,只得了第十二名,失去了公费读书的名额。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遭遇的最大的痛苦发生在他28岁那年,由于在彼得拉舍夫斯基一案中遭到牵连,他被判处死刑。在《白痴》中梅什金公爵的回忆,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回忆:“因杀人而处死人是比罪行本身重得多的惩罚……这是判决,全部可怕的痛苦也就在这确定无疑、不可避免的死亡上,世上没有比这更强烈痛苦了……也可能有这样的人,对他宣读了死刑判决,让他受一番折磨,然后对他说,走吧,饶恕你了。这个人也许能说说所受的折磨,基督也曾讲过这种折磨和这种恐惧。不,对人是不能这样的!”

所幸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临刑前得到赦免,给他哥哥的信中,陀思妥耶夫斯基讲述最多的是希望与幸福,“我心里没有怨恨和愤怒,此刻我多么渴望能热爱和拥抱任何一位熟人。这是一种欢欣的心情,我今天在死亡边缘与亲人告别的时候体验到了……生命是一种天赋的能力,生命就是幸福,每一分钟都可能无限幸福。青春活力,无所不在!生活发生变化,我将会面目一新。哥哥,我向你起誓,我不会绝望,而且会保持我的思想和心灵的纯洁。我将变得更好。这就是我的全部希望,我的全部慰藉……”  

作为一个先天性癫痫病患者和一个为了摆脱债务而痴迷于轮盘赌的赌徒,陀思妥耶夫斯基身上隐含的裂缝就是绝望。“要挽救的不仅仅是健康,甚至可以说是生命。癫痫症每周发作,清楚地感觉并意识到这种神经性的和大脑的疾患是非常痛苦的。神志确实混乱了,这是真的。我感到这种情况,神经的疾患有时使我发狂。第二个原因是我的处境。债主再也不愿意等待了……”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身上,生理病症带来的噩梦没有善恶之争,赌徒的悲剧则是绝望的一种形式。他毫不回避内心的阴暗,人们为了可以得到那几秒钟的幸福感而献出十年的生命,甚至整个一生,哪怕事后觉得自己是罪犯。同时,他也对这种阴暗深深自责。

鲁迅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本身所感受的罪和笔下人物所思索的罪,是存在之罪。鲁迅曾写道:“到后来,他竟作为罪孽深重的罪人,同时也是残酷的拷问官而出现了。他把小说中的男男女女,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来来试炼他们,不但剥去了表面的洁白,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罪恶,而且还要拷问出藏在那罪恶之下的真正的洁白来。而且还不肯爽利的处死,竭力要放它们活得长久。”面对苦难,陀思妥耶夫斯基没有丧失信心,他不断地向灵魂深处挺进,对罪不断思索与叩问,是一个灵魂拷问者,他在心理分析方面展现的独一无二的成就,足以证明了他的文学天赋。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这些书信,相对完整地记录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富矿,让我们更好的去解读他的小说,介入他的那个时代,体会他的思想,更有一些他的仰慕者,循着书信中的蛛丝马迹,创作出了新的小说。

上海译文微信公共账号:上海译文,欢迎添加关注

解码《未来》第四讲:创智未来鈥斺3D打印与人工智能时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