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木耕太郎《深夜特急(二)》书摘(三)

标签:
译文出版社译文好书深夜特急泽木耕太郎坐公车去伦敦新井一二三推荐 |
分类: 书摘连载 |
文艺青年、多产日本纪实作家泽木耕太郎著作
影响一代人的日本背包客圣经、嬉皮士时代经典作品。
日剧《深夜特急》原著系列,
《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作者新井一二三推介!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1329337/)
作者:[日]泽木耕太郎
译者:陈宝莲
ISBN:978-7-5327-6040-4
出版时间:2013年2月
字数:242页
开本:A5
装帧:平装
定价:26元
五
在加尔各答停留约半个月。第十七天坐上北行的火车,也是出于偶然。
我旅馆房间隔壁住着一个尼泊尔青年。柜台的大叔说他好像是尼泊尔的网球选手,来参加加尔各答举行的锦标赛。他似乎把全部精力都花在市内观光和采购上。我不知道尼泊尔有职业网球选手,他是真的职业选手吗?还是第一回合就败下阵来,才有这么多时间?
有一天我碰到他,随口问起,他说他不是职业选手,而是学生,而且第一场比赛就输了。他还说他 是有输的心理准备,所以以观光心情来的。我说,难怪你整天忙于观光和采购。我这么说后,他不但没生气,反而笑起来。那天以后,我们变得亲近而常常交谈。他 开朗又不怕生,彼此用蹩脚的英语交谈,一点也不无聊。
他说要回加德满都,他是尼泊尔富裕人家的子弟,是坐私家车来加尔各答的。他约我一起坐车去加德满都,我虽然心动,但仍想从加尔各答展开自由自在的火车之旅。我说明后,他愉快地表示了解,跟我说随时欢迎我去加德满都。我也承诺一定会去加德满都,然后目送他离去。
尼泊尔青年走后,我突然感到寂寞起来。虽然是自己拒绝邀约的,但还是有被弃的感觉。我像往常一样在街头闲逛,不知为什么就是提不起劲。我隐隐感到,是不是离开加尔各答的时候到了?
但是要去哪里,我茫无目标。
我摊开印度全图,呆呆地看着。从南向北念着城市的名字,眼睛停在巴特那。在加尔各答北方四百公里吧!名字念起来好听,又接近加德满都。先去巴特那看看吧……
尼泊尔青年走后的第二天,我到豪拉车站去观察火车。不是去看火车时刻表,而是想知道印度火车拥挤的情况。如果坐头等或二等车厢,可以到外国人专用的接待处预约,但是我想坐不需预约的三等车,实际了解一下传闻中的印度火车三等车厢有多拥挤。
从乔林基路向北,通过达尔豪西广场,就是加尔各答有名的批发街。这一带的杂乱总是让我兴奋。满载商品的货车来来去去,人力车穿梭在行人之间,扛着重货的脚夫弯身向前地走着。这里的脚夫费是一里路两卢比,是街上遇到的一个奇怪家伙主动告诉我的。
那个人实在是个独特的人物。
有一天,我在麦丹看过老鼠的追逐秀后,闲逛乔林基路时,一个男的向我搭讪。他自称是船员,因为暂时不出海,不知如何打发时间。他说,像你这样来自国外的旅人总是不知所措,我就带你参观这城市吧!我并没有不知所措,不会被他牵制,但既然不收费,我也没理由拒绝他的好意。
他带我参观清真寺、教堂、有铜像的广场后,就建议去哪里吃个饭。正好天也黑了,我的肚子也饿 了。我一说好,他就问我想去哪里吃?我说像加尔各答的地方。他点点头,带我去一家叫做沙伯伊的餐厅。女客在屏风后面的隔间吃。这家餐厅比街上的定食餐馆高 级许多,饭菜也确实可口,但是结账时他机敏地躲起来。当然我是打算请客的,但是那样明显被骗一顿饭的感觉仍让我有些不爽。
回旅馆途中,他跟我要一根烟抽。我说没有。他执拗地说,何必呢,一根烟罢了!我口气有点强硬 地说,我不抽烟,这时他也大声嚷嚷说,我今天一整天为了你走了多少路,就是最廉价的脚夫一里路也要两卢比,就算给一整包烟也不为过。我听了有点生气,怒吼 说没有就是没有。然后又说,我知道了,你是要我一里路付两卢比不成?但是我也没有请脚夫吃饭的道理,你也该付刚才一半的饭钱给我。我说完后,他嘀嘀咕咕地 赌气转身离去。
有意思的是,第二天他又没事一样到旅馆找我。我问他有什么事,他说你昨天不是说想看沐浴吗?我现在带你去胡格利河,(Hooghly River,印度圣河恒河支流。——译者)尽情看个够。我哑然无言,但立刻又对他的厚脸皮感兴趣,决定和他一起出去。
从那以后,他每天都来。我心情好时就和他应酬一下,但拒绝的时候多。他毫不介意,照样每天来 邀我做这做那,最后总是要求什么。每当我说没有、不行时,他就气冲冲地回去,但第二天早上又来。我也不是不嫌烦,但是对他的厚脸皮,对印度人那只一句厚脸 皮不足以解释一切的独特个性感到极大的兴趣。或许对我来说,在加尔各答,他是和我关系最深的印度人了。
不论如何,在我第一晚和他的争论中,脚夫走一里路收费两卢比的数字刻进脑子里了。
穿过批发街,步上又长又大的豪拉桥。因为雨季的关系,泥黄的胡格利河流速相当快。过了桥就是车站。站前广场像是难民部落,看不出是等火车的乘客还是游民。夫妻带着孩子蹲在大件行李旁。老人躺在布上。还有一边抱着婴儿一边生火架上锅子的女人。
我想穿过那地方进入车站内,看见一个瘦弱小孩光着屁股拉屎。他像是泻肚子,像水一样的粪便流个不停。小孩茫然地望着天空。充满悲哀的光景。但我无法移开视线,一直看着。我想今后在这片大地上,如果不敢正视眼前一切,将寸步难行。
三等车厢
翌日,我坐九点三十分开往巴特那的慢车。
从加尔各答到巴特那,票价二十卢比九十五派沙,约七百三十日元。以五百一十公里的距离来算相当便宜。但是我坐的三等车厢的惨状胜过传闻。
出发前一天,我到车站观察过拥挤的情形,判断这种情况我还可以忍受,但是实际坐上车以后,感 觉大不相同,车内的混乱和闷热简直无法想象。我硬撑了两个小时总算有了回报,坐到一个位子,但是陆续上车的乘客不但挤满通道,也挤满车厢间连接的平台,连 上厕所都相当困难。车窗很小,风不易吹进来,车厢顶的电风扇也不转,椅子还是硬板凳。但是我不后悔。虽然肉体受罪,但收获也不少。
仔细观察周围乘客的行为,我自然而然地明白了在印度坐火车的方式。
例如,乘客一找到自己的位子,就将皮箱放到行李架上,再用带锁的链子和架子锁在一起。离开座位时不仅对邻座的人,也对周围的所有人说:“拜托照顾我行李一下。”
又如,我也发现那行李架是三等车厢中最舒适的座位。紧跟着我上车的年轻人不管车厢内还有空 位,把行李推上架后,自己也爬上去。我好奇地看着,原来比起下面局促狭窄的座位,那细长的空间还能伸展双腿躺下。只要有人盘踞在那上面,后到的乘客就不会 勉强把行李放上去,而是会另外去找一个空行李架。
坐三等车厢,最好的是乘客都很亲切。座位是三人座相对,基本上坐六个人。但是我们这块空间挤 了八个大人和一个小孩,一共坐了九个人。我这排是年轻夫妻带个女孩,还有一个中年妇女。对面那排是中年男性带着两个年龄不详的男人,还有一个像是去朝圣的 老人。那位中年男性特别亲切。
他拼命用不太标准的英语跟我说话,又翻译给旁边的人听。我不知道他为什么那么亲切。如果单纯只因为我是外国人,那么在日本时的我实在该汗颜。
火车一靠站,他就在窗口叫来小贩,买炸薯饼和红茶。印度红茶多半是浓稠的奶茶,车站卖的较 淡,装在陶土杯子里,喝起来微带土味。印度人喝完茶,就把陶土茶杯从窗户丢出去摔个粉碎。我觉得这杯子朴素而有魅力,不解他们为什么要这么浪费摔碎呢?如 果想成是大地的东西还诸大地,好像也有道理。一杯茶三十派沙,约十日元,是闷热车厢内唯一的水分补充来源。
他们知道我是日本人后都很感兴趣。各种问题毫无脉络地乱飞,那时,坐在我这排的中年妇人问我要去哪里。我说票先买到巴特那,并没有特别目的地,途中如果有什么好地方也想下车看看。我一说完,在座的人开始议论纷纷,有的说到那里好,有的说应该到这里。
“去王舍城好。”
说这话的是先前一直沉默的朝圣老人。听说王舍城有日本寺庙,旅行者可以免费投宿。这是传闻。他好像知道我没什么钱。
“既然那样,去菩提迦耶更好。”凡事不插一嘴便觉得不舒服的中年妇人说。
“菩提迦耶?”
她的发音不清楚,我问了几遍还没听懂。那中年男性便拿出地图,指出那个位置,原来是我们日本人说的佛陀迦耶。
“菩提迦耶吗?”
我才说完,那中年妇人就噼里啪啦说上一大串,根据旁人生硬的翻译,知道菩提迦耶有各佛教国家的寺庙,也都免费供宿。
我知道菩提迦耶是佛陀释迦牟尼悟道的地方。佛教有四大圣地: 分别是佛陀的诞生地蓝毗尼园、悟道地菩提迦耶、说法地鹿野苑、圆寂地拘尸那迦。这些是在高中世界史上读来的。王舍城也有日本寺庙,看来也是佛教圣地之一,但是我想看看佛陀悟道处是什么样的地方。
“去菩提迦耶啊……”
我呢喃着,劝我去王舍城的朝圣老人也没反对,大家开始指导我去菩提迦耶的方法。菩提迦耶是迦 耶镇再远一点的小村。要去迦耶镇,需在巴特那前一站的基尔下车,再转搭数小时的巴士。虽然有点费事,但只要目的地明确,我不以为苦。而且我在这种风吹水 流、置身于偶然的旅行中,尝到某种快感。
前往菩提迦耶
到达基尔时已经晚上八点半。连续坐了十一个小时的火车。从加尔各答一起上车的乘客,包括亲切的中年男性和话多的中年女人都在途中下车,每个人下车时都交代新上来的乘客,到达基尔时要提醒我下车。
换乘火车的基尔站月台一片黑暗。到处是或蹲或躺的人影,不知是不是在等火车。
接近十点时开往迦耶的火车终于驶进月台。我一上车,就以不输印度乘客的速度把背包推上行李架,人也跟着爬上去。
行李架比我想象的舒适。虽然有其他乘客的行李,四肢不能尽情伸展,但能躺下来就值得庆幸了。
我枕着背包睡觉。我望着下面的乘客,连声说着迦耶、迦耶,请他们在抵达迦耶前叫醒我。但是他们好像都听不懂,每个人表情都怪怪的。万一坐过头也就认了。我做好心理准备,闭上眼睛。
我迷迷糊糊中被人叫醒。好像快到迦耶了。我很高兴他们能够理解我的意思。但是抵达迦耶后,发现所有乘客都鱼贯下车。原来这辆车就只开到迦耶。
迦耶和基尔一样一片漆黑。月台上一样睡着人。
看看表,凌晨三点。去找旅馆时间已然太晚,但此刻也没有巴士。总之,得找一个地方等待天亮。但是车站里面别说是候车椅,就连水泥地板和通道都有人占据。我放弃在车站等候天亮。
我想,先出车站再说。刚踏出车站,我不禁倒抽一口冷气,站前漆黑的广场上,露天野宿躺在地上 的人成百上千。有用脏布裹着全身而睡的男人;有怀中婴儿还含着乳头就已睡着的女人;有围着全部家当般大件行李而睡的一家人;有慎重抱着一个小袋子而睡的老 人……不只是人,也有屈着四肢趴睡的野牛。
车站周围似乎没有可以等到天亮的适当场所。虽然别的地方会有,但此刻在这幽暗的小镇里徘徊是不明智的,最重要的是我嫌麻烦。
我迷惘不知该如何时,突然起意,我也露天而睡如何?不会很危险吗?未必不会遭到旁边的人袭击。继而一想,这里有这么多人,应该不会发生那种事情。说不定比差劲的旅馆还安全哩……
我因为长途旅行而累瘫了,不想再动脑筋,觉得睡行李架和打地铺没什么差别。我尽量找个全家人 睡在一起的地方,在旁边铺上垫子,把上衣用毛巾卷好当作枕头。一躺下来,星空像是覆盖在身上般,看起来好近。不久,泥土的微温透过垫子传到身体。在大地温 热的温柔裹覆下,我的紧张感渐渐消除,和数千个印度人在同样的天空下过夜,让我感到一种不可思议的安详。
迷迷糊糊中,天空开始泛白。我起身环视四周,广场上的人慢慢起来活动。到处有人生火,有的女 人已开始煮饭,一时间炊烟四起。牛群也开始走动。睡在我旁边的一头母牛醒来后用头顶醒睡在身边的小牛。牛犊摇摇晃晃地站起来,走到人迹较少的广场边缘狠狠 撒下一大泡尿。那样子和人完全一样,让人微觉好笑。
广场开始生气蓬勃,才清晨六点。巴士还不像要开,但我还是必须先赶到巴士站。我扛起背包,开始走路。
从广场出来,好几辆三轮车停在那里。
“先生,三轮车?”
一个车夫叫我,我摇摇头。他问我去哪里。
“菩提迦耶。”
“坐这个去嘛!”
我说要坐巴士去,拒绝了他。而他像要阻止我似的说,从这里走到巴士站要三十分钟,坐三轮车也要十分钟。
“真的?”
实在有点可疑,但其他车夫都点头说是。既然这样,干脆直接坐三轮车去菩提迦耶较快,或许也较便宜。
“到菩提迦耶多少钱?”
“五卢比。”
“开玩笑!”
我迈开步伐。
“先生,你要多少?”
他叫住我,照例又开始讨价还价。从五卢比降到三卢比、两卢比,但我还想杀价。我装出不满意的样子要走开时,他近乎惨叫的声音说究竟要多少才行?
“一卢比。”
我回答,车夫像懒得理我似的皱着眉,嘀咕一声,像是在说滚开。看他生气的表情,我猜到菩提迦耶的行情应该超过一卢比,但我必须找别的车夫。
我走到稍远的地方,看到一辆孤零零等候客人的三轮车。实在像遭同行排挤般孤立,我不觉主动招呼他。
“多少钱去菩提迦耶?”
“两卢比。”瘦削的车夫怯怯地说。
这次从两卢比开始讨价还价,杀到一卢比五十派沙。但我决定只出一卢比二十五派沙,因此继续杀价。其实我是没多大耐性的人,但是来到印度以后,变得颇有耐性和人讨价还价,让我自己都感到惊讶。这时,我也是盘算,只要中午到得了菩提迦耶就好,价钱务必要合我的意。
车夫终于认输,接受我开的价钱。但看着车夫吃力地踩着踏板向菩提迦耶前进时,我开始为自己坚持一卢比二十五派沙的价格而后悔。
我以为从迦耶到菩提迦耶只是短短十五到二十分钟的距离,但是一直走一直走仍到不了。前行许 久,看到村落时以为到了,车夫在这里只休息片刻就又踩起踏板。汗涔涔地在暑热天气下卖力踩着踏板。三四十分钟过后还没到。这样的距离只给一卢比二十五派 沙、不到四十五日元,实在说不过去。我之所以坚持一卢比二十五派沙,不愿意让车夫当我是观光客敲我竹杠的想法,甚于舍不得金钱。这样无聊的计较结果,却是 以不合理的价格驱使这瘦削的车夫。一个小时后,终于抵达菩提迦耶。
我有意为自己的固执道歉,在一卢比二十五派沙外另外加二十五派沙的小费。一卢比五十派沙是他 最后的要价。我想他虽不至于大喜过望,但至少会回我一句谢谢吧!可是,像嘲弄我的感伤般,车夫大言不惭地说讲好是两卢比的。我对他的说法非常生气,既然这 样,我就只付一卢比二十五派沙。于是,又像上车前一样开始冗长的讨价还价。在这无止境的持续争执中,感觉到自己似乎真的以这印度式交涉为乐。最后以一卢比 五十派沙的价格搞定,我终于能静下心来好好观赏四周。
三轮车聚集场前是个巨大的石造佛塔,旁边高大的菩提树枝繁叶茂。这不可能是释迦牟尼悟道的那一株菩提树,但是具有不由得大家不信的风格。
我茫然望着,一个小孩走过来,问我要买念珠串吗?流利的日语吓我一跳。或许这个佛教圣地,日本观光客常来。我说不要后,问他日本庙在哪里?
“Japanese Temple,日本寺啊!”
我随着他指的方向望过去,宽广的空地那端确实有座日本风格的寺院。
走近一看,是栋相当宏伟的建筑。一进门,要求参观后,里面出来一位僧人,是个如假包换的日本和尚。我问是否能够投宿?他出乎意料地轻快答应。
他带我到摆放双层床铺的房间,没有其他宿客。里面非常清洁舒适。我躺在床上,就这么睡着了。
欢迎扫描附图中的二维码,添加上海译文官方微信账号,获取更多好书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