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会,老北京》作者Mike和何伟(Peter Hessler)的渊源

(2013-04-23 13:07:53)
标签:

译文出版社译文好书

再会老北京

译文纪实系列

译者何雨珈

彼得海斯勒何伟

分类: 相关新闻
《再会,老北京》作者Mike和何伟(Peter Hessler)的渊源
文:何雨珈  《再会,老北京》译者
《再会,老北京》作者Mike和何伟(Peter <wbr>Hessler)的渊源

看到那么多人都误以为《再会,老北京》作者是何伟(Peter Hessler),那就开个帖子来解释一下吧。这本书作者是Michael Meyer, 另一个和何伟一样,热爱中国,长时间居住在中国,用自己的笔来写中国的作者。可以说,是Peter的“好基友”吧,呵呵……Michael看到不要打我!

为啥说是“好基友”呢?首先,两人是同一批“和平队”的。他们一起来到四川,在四川大学学习汉语。何伟这个中文名的由来我不得而知,但Mike的中文名“梅英东”我是知道的。一开始Mike想说,就直接用姓的谐音"麦尔"吧,但教中文的老师觉得,听起来像“卖儿”,不太好。他们学习中文的那个楼叫做“霍英东”教学楼,然后Mike的姓Meyer谐音“梅”,就取了“梅英东”这个名字。Mike自己是不太喜欢的,觉得还是“卖儿”比较好。

还有个道听途说的消息,这个班上,中文学的第一快的是何伟,第二就是Michael了。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何伟去了涪陵,写了《江城》,后来足迹遍布北京乃至全中国,写了《甲骨文》和《寻路中国》。

而Michael去了内江的一所大学,在那里呆了两年,过了两年非常非常懒散的日子。这一段生活在《再会,老北京》里也有描述。

接着他就到了北京,住进胡同之前的生活在书里也写了,我就不剧透了。然后他就搬到胡同里去了,全程跟踪大栅栏拆迁,自己也成了一个胡同居民。这本书的英文版是在奥运会之前出版的。预知后事如何,请于五月初去各大网站或书店寻觅上海译文出版社《再会,老北京》一书!

说起Michael和Peter的感情,还可以再多说几句。在港大Michael给我们上课的时候,会有一些reading的作业,当然其中少不了Peter写的东西,  然后我们上课就分析,觉得这里Peter是这么这么想的。Michael 就会说,哦,其实他是这么这么想的,然后甩出一封peter写给全班同学解释这篇作品的邮件。我们分组做介绍各个作者和记者的Presentation的时候,有一个组就是介绍的peter,然后大家有幸跟peter在Skype上长聊,非常开心。Peter人特别好特别谦和。

另外《打工女孩》的作者Leslie Chang, 张彤禾,也是何伟的老婆,也对Michael这本《再会,老北京》评价很高,说他捕捉到了很多细节。

后来《再会,老北京》要出中文版的时候,我和Michael商量要找哪个出版社,之前也有一些Candidate,然后Peter强力推荐上海译文。然后就促成了这段愉快的合作。

另外这本书还有繁体版,也和简体版同步上市,书名叫《消失的老北京》。出版社自然也是之前Peter几本书繁体版的出版社,八旗文化。译者相同。

我的个人观点是,这本书绝对不输《江城》。

欢迎扫描附图中的二维码,添加上海译文官方微信账号,获取更多好书信息

重松清《你的朋友》书摘(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