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上海译文
上海译文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972
  • 关注人气:16,12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尔街日报》年度十大好书张彤禾《打工女孩》:倾听中国打工者的声音

(2013-04-03 16:41:46)
标签:

译文出版社译文好书

张彤禾

打工女孩

何伟海斯勒

倾听中国打工者的声音

分类: 译文好书推介
《华尔街日报》年度十大好书张彤禾《打工女孩》:倾听中国打工者的声音
转自IBTIMES中文网 2013年03月25日
《华尔街日报》年度十大好书张彤禾《打工女孩》:倾听中国打工者的声音
《打工女孩:从乡村到城市的变动中国 》
Factory Girls
作者: [美] 张彤禾
译者:张坤  吴怡瑶
出版时间:2013/3
开本: 32
装帧:平装

"出去",农民工用这个简单的词定义他们的流动生活。"在家没事做,所以我出去了,"出去打工的故事就是这样开始的。

如今,中国有一亿五千万农民工。在南部工厂林立的城市,农民工在拉动国家出口经济的流水线上全力以赴。他们代表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是一百年来欧洲移民到美国总人数的三倍。

新一代农民工出现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认为,迁徙是一条追求更好生活的路。他们比上一辈更年轻,受过更好的教育,外出的动机也更多是因为对城市机会的追求,而不是受农村贫困所迫。

是自尊,而不是恐惧,让他们留在城市。走出家乡并留在外面--出去,就是改变你的命运。

打工女孩的故事有某些共性。在工厂里你很容易迷失自我,那里有成百上千个背景相似的姑娘:在农村出生,没念过什么书,穷。工厂是做什么的从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工作带来的艰难或机遇。打工女孩的命运转折点永远是她向老板发难的时候。那一刻她冒着失去一切的风险,从人群中脱颖而出,迫使这个世界将她视为一个个体。

在中国,外出务工已经有二十多个年头,绝大多数外国媒体都报道过工厂内部的恶劣环境,许多写中国农民工的书也并不真实。我希望能写点儿别的,写写工人自己怎么看待外出务工。我尤其对女性感兴趣。背井离乡,她们得到最多,或许失去也最多。

当我想写本关于中国的书时,这个国家的农民工吸引了我--几百万人,离开村庄,去城市工作。直到后来,我才发觉,原来我跟我写到的那些年轻女孩有着那么深的联系。我也离开了家,了解生活在举目无亲的地方那种孤独漂浮的感觉;我亲身感受到人轻易就会消失不见。我也能理解那种全新开始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打工女孩》作者张彤禾(Leslie T.Chang),前《华尔街日报》驻北京记者。她的丈夫彼得·海斯勒同样以描写当代中国的非虚构作品而闻名,两人目前定居于埃及开罗。

欢迎扫描附图中的二维码,添加上海译文官方微信账号,获取更多好书信息

重松清《你的朋友》书摘(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