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是献给那样一些人的,对他们来说,
青春不只是岁月的一轮,也蕴涵了诚挚的心灵与崇高的精神。
46篇日记 + 行程图 + 行程路线 +
24张照片
《摩托日记--拉丁美洲游记》(http://t.cn/aD1RkI)
(古巴)埃内斯托·切·格瓦拉 著。
译者: 王绍祥。
序
当我第一次翻开这些日记的时候,它们尚未装订成册。是谁写了这些日记,我并不知晓。虽然当时我年龄还小,但是,当我看到这些日记的作者以淳朴自然的风格,叙述着他一次又一次的冒险经历时,我发现我与作者马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随着我一页一页地翻阅下去,我逐渐开始了解日记中的主人公,身为他的女儿,我感到非常幸福。
当您翻阅这本日记时,您一定会有所发现。在我看来,与其在序言部分就告诉您日记的梗概,不如先让您慢慢品味。日记中所描绘的美,日记中所传递的那份炽热情感,必定会让您爱不释手,让您重新翻阅某些篇章。对此,我深信不疑!
有些时候,我仿佛坐在格拉纳多曾坐过的位置上,伏在父亲的背上,随他一起去旅行,一起越过崇山峻岭,一起跨过江河湖泊。我无法用笔墨形容的事物,父亲总是能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每逢此时,我就只能任他自言自语。而当他把一切诉诸笔端时,透过纸背,我们可以看到他依然是那么的坦诚正直,那么的特立独行!
我内心的真实感受是,我越是反复阅读这些日记,我就越爱我的父亲,当时他还仅仅是个小伙子呢。我不知道您是否与我有同感,但是,我在阅读时,我对年轻时代的埃内斯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那时候的埃内斯托出于对冒险的热忱,出于对实现梦想、完成伟大事业的渴望,离开了阿根廷,而当这位年轻的小伙子发现了我们美洲大陆的现实时,他的人格思想愈发成熟了,社会阅历也愈发丰富了。
慢慢地我们就会明白他的梦想与志向是如何发生变化的。他日益意识到了民众的疾苦,也任凭疾苦成为他生命中的一个部分。
一开始,这位年轻小伙子行为怪诞可笑、疯狂不羁,我们不禁哑然失笑!然而,拉丁美洲错综复杂的本土世界、贫困穷苦还惨遭剥削的人们,渐渐也从他的日记中一一呈现出来,而他在我们眼前也愈发多愁善感。尽管如此,他的风趣幽默从未因此丧失过,反而更显优雅、更显精妙。
我的父亲,“ése, el que fue”(“我自己,曾经的我”),给我们展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拉丁美洲。在他的笔下,拉丁美洲五彩缤纷、动人心弦。透过他的眼睛,我们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他的散文笔触清新独特。字里行间流露着一种我们前所未闻的声音。他周遭那壮丽而粗犷的环境震撼了他浪漫的心灵,并通过他的笔注入我们心里。虽然当时他的革命理想越来越坚定,但是他从未失去他的一片柔情。他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几个世纪以来,那些尊严被掳走、被践踏的人们需要的并不是他作为一名外科医师的医学知识,他们需要的是他的勇气、是他的坚持,他们需要他帮助他们改变社会,使其有尊严地活着。
这位年轻冒险家对知识的渴望与他那颗伟大仁爱的心,都让我们明白,正确诠释的现实世界会深入人心,甚至会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
他的日记中洋溢着真爱,透露着挚情,词句意味深长。读一读吧,读一读那些超越一切地使我更为贴近父亲的日记吧!我希望您在欣赏日记的同时,也能同他一起上路开始旅行。
倘若您有机会,在现实中循着他的步伐走上一遭的话,您将痛心地看到诸多事物依然如斯,甚至每况愈下,并且我们当中那些不幸的人们在现实世界中还在惨遭煎熬和践踏。这一切都向我们—和这位日后成为“切”的年轻小伙子一样的人士—发出了挑战,向心系现实世界的人们发出了挑战,向致力于创造一个更为公正的世界的人们发出了挑战。
他在有生之年,展示了力量与柔情。他就是我所熟识的人,我深深敬爱的人!
不赘言了。从头到尾,您开怀悦读吧!
阿莱达·格瓦拉·马尔奇
二○○三年七月
初版序
埃内斯托·格瓦拉的旅行日记是由哈瓦那的切·格瓦拉私人档案馆(现为古巴哈瓦那切·格瓦拉研究中心。—原注)誊写编辑而成的。日记记录了一位青年周游拉丁美洲的探索之旅,描绘了他艰辛困苦、漂泊迁徙而又惊心动魄的冒险经历。一九五一年十二月,埃内斯托同他的朋友阿尔维托·格拉纳多开始了他们向往已久的旅行。从此,埃内斯托提笔写下了这一篇又一篇的日记。他们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出发,沿着阿根廷的大西洋海岸,穿越潘帕斯草原,跨过安第斯山脉,驶入智利,并从智利一路向北行驶,途中横穿了秘鲁和哥伦比亚,最终抵达加拉加斯。
埃内斯托本人在日后以叙事的文笔重写了这些游历,这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他的一生,尤其是让读者了解到他那不为人知的人生阶段。日记详尽地展现了他的性格品行、他的文化背景以及他的叙事技巧——这种技巧是他写作风格的雏形,并在他日后的著作中日臻完善。他发现了拉丁美洲并抵达它的腹地,同时,他愈发产生一种对拉丁美洲的认同感。这一切最终促使他成为美洲历史新篇章中的先驱者。在这一过程中,读者也将亲自体会到他内心深处的巨大变化。
阿莱达·马尔奇
切·格瓦拉私人档案馆
一九九三年
古巴哈瓦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