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像生活那样平淡--《碎片》

(2012-06-07 16:58:33)
标签:

译文出版社

译文好书

青山七惠

碎片

外滩画报

彭剑斌

平淡

生活

文化

分类: 书评专栏
像生活那样平淡
转自12.05.03 外滩画报 文:彭剑斌
像生活那样平淡--《碎片》
《碎片》
[日]青山七惠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年11月出版

    生于1983年的青山七惠在30岁之前已经凭借其为数不多的作品屡膺殊荣。2007年,长篇小说《一个人的好天气》令她成为最年轻的芥川龙之介奖得主。两年后,又凭短篇小说集《碎片》夺得第35届川端康成文学奖。这些看似与她年龄和创作经历不相称的光环,令她颇有“天才”的“嫌疑”。但是青山七惠笔下流露出来的,并非掩盖不住的才华,而是扎实的创作功底,某种对平淡生活的独特感受,还有被她如此低调地隐藏着的年轻的手法。
    《碎片》里的女大学生桐子的内心伴随着自己的成长一块膨胀着,对一切已经停止膨胀的人与事物抱着盲目的优越感。正处妙龄的她,是无法接受爸爸的平淡的,也无法理解爸爸那可以视自己为“不存在”的超然智慧。她不可避免的自我中心,使得她眼里的“碎片”就像是她膨胀的自我爆炸后散落一地的弃物。爸爸的理解显然比她高明,他认为在天地之间,他自己就是一块碎片,还有她——那位瞧不起他的女儿——也是碎片。这样一种高于自身的视角,桐子连想象一下都觉得晕眩,“假如把这里所有的东西当作某种东西的碎片的话,那么,那个某种东西又是什么形状,多大体积呢?”她与爸爸的隔阂,并非真的因为爸爸的精神世界贫乏得令人失望,而在于她一味固守自我的优越感,高傲得连走近爸爸的世界的兴趣都没有。也正是因为这样,爸爸能遇见的风景,她则寻觅无踪,哪怕爸爸已经指明了方向。
    “远远看见拖着一条棉花棍般剪影的爸爸朝我招手,新的一天开始了。”读罢全篇,再回过头来看小说的开头,才会发现这平平无奇的一句其实很值得领会;正如桐子若想领会爸爸这种平凡的伟大,必须重新回到她成长的起点。“新的一天开始了”——小学生作文的语气,在这里反倒成为了作者不动声色的疾呼,似乎在提醒着长大了的桐子,控制一下她那成长的急切,不要那么快就丧失了(甚至永远都不要丧失)“新的一天开始了”的感慨与兴致。
    热衷于故事的读者,恐怕要在这些小说面前扫兴而归。青山七惠无意于展开曲折的情节,她似乎更在意人们的生存状态,甚至不是那深刻的作为本质的人类状态,与她看似随意的叙述相匹配的是,小说呈现的正是“人反正要有一个生存状态”的状态,也就是说,作为现象的状态。在《榉树的房间》里,读者不知道两个人物为什么会相爱,只知道他们偶然认识之后,吃饭 ——接吻——做爱,便成了情侣。对于这篇小说,颇值得一提的是,女作者以第一人称男性的口吻讲述,写得生动自然,令人信服,显示了年轻小说家的深厚功力。
    唯一出现的人物冲突是在《山猫》里面,新婚的杏子和来家里作客的表妹枝之间的紧张对峙。小说以杏子的角度展开叙述,这个普通的年轻家庭主妇的内心活动,在读者面前显露无遗,她很快就成了我们熟悉的角色。她的丈夫秋人,以及正处在青春期的枝,则成了作用于她内心世界的客体。尤其是枝,以青春期特有的冷淡和慵倦,渲染出她对一切存在之物和所谈论之物毫无兴趣,她不声不响地顺从杏子对她的嘱咐和为她作出的安排,似乎在挑衅地表明,对这个世界和你们,我连敌意都不屑于产生。杏子突然遏制不住的怒火,与其说是因为枝害得她白白地浪费了一番热情和好意,还不如说是因为无法撬开这位少女的坚硬外壳而恼羞成怒。而秋人尴尬地夹在妻子和表妹中间,他又会作何感想?作者善于利用人物视角的切换而产生的强烈落差,在杏子似乎已经开始看出某个可怕的真相的时候,笔触一转,读者还没反应过来,便发现自己已经置身于秋人的内心了:“原来杏子在丈夫眼中,是如此的美丽。”这个句式也对应了读者此时将会产生的感想:原来这个男人的内心,是如此的纯真。这个单纯的内心世界在掩盖这么久之后,突然及时地让人惊鸿一瞥,制止了对一切危险和丑陋的真相的胡乱猜想。而这种强力扭转得来的安全感,反而是令人不安的。同样令人不安的是,在小说的最后一句,突然蹦出了枝的视角:“枝凝视着这四个名字,回想起在那个炎热的夏日,第一次登上东京塔时的情景。” 小说也在枝的凝视和刚开始的回忆中结束了。那次登东京塔,在她和秋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是我们永远不得而知的秘密,也是杏子用自己在丈夫眼中的美丽打断了的疑虑。而这个意犹未尽的结尾,这突兀的视角转换,仿佛重起的开头,根据同一段故事写成的另一篇小说,一篇轮到枝来讲述的小说的开头。
    尽管像这样作出了对生活中“多重真实”的暗示,青山七惠的小说并没有那么多超出生活的东西,相反,它与生活正是同一种东西——它与生活本身的不同,只是程度的不同,并非种类的不同。如果你像《碎片》里的桐子那样,追求过于绚烂的慰藉,那么这些平淡得如同那位爸爸一样的作品,可能确实引不起你什么兴趣。阅读青山七惠的小说,并不能让你安静下来,而是你在获得真正的宁静之后,可以做的一件美妙的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