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被不幸福主导,这是生活的本质

标签:
译文出版社译文好书幸福施密德外滩画报专访韩见生活本质寻找幸福 |
分类: 相关新闻 |
B=《外滩画报》
W=威廉·施密德(Wilhelm Schmid)

B:作为心灵抚慰师,你和病人之间交流些什么?
W:病人有很多问题,他们会问:“我做错了什么?我怎样能变得更好?这些痛苦有什么意义?我的生命有什么意义?”⋯⋯医院里没有人可以回答这些问题,所以心灵抚慰师是被需要的。每天面对这些人,对我来说也是很困难的经历。
B:被患者绝望的情绪影响时,你会怎么做?
W:我试图在每个晚上留1-2小时独处,喝一瓶啤酒,吃一顿好的。给妻子或儿子打电话,跟他们说今天发生了什么。在中国,很多年轻人在工作和生活上有很大的压力,对他们来说,做同样的事情是会有帮助的。
B:你的博士论文是研究福柯的,怎么会转向心灵抚慰师的工作?二者看上去关联不大。
W:它们不完全是两件事,幸福的问题并没有偏离福柯的路径。很多研究福柯的人不知道他在最后几年转变了研究方向,之前他分析权力,后来转向他自己和生活的艺术。因为他发现,每一个个人都有力量,认清自己的力量并且强化它是很重要的。
B:你觉得学习哲学对幸福有帮助吗?有人说不思考的人比较容易得到幸福。
W:有时候思考是有用的。1990年,柏林墙刚倒塌的时候,我在想,租房的费用会变得很高吧,于是我买了个房子,那时这对我来说并不困难,但是今天,我不可能买得起现在的房子。所以这时思考是有用的。另一些时候,思考是没有用的,如果我每天都思考如何才能幸福,我肯定不会幸福,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并不想占有幸福。不过,思考我需要什么、什么能使我更开心,然后为此努力,是有用的。每一件事我都从理论上去思考,同时也积极地实践。
B:你通常怎样思考一件正要去做的事情?
W:我很热衷于思考那些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比如我到中国旅行,我会设想可能发生的坏事情。因为如果我没有准备好,我就可能会遇到它,并且不开心,如果我准备好了,坏事情发生的概率就变小了。我知道别人会有另外的讲法,他们会告诉你要乐观,但在我看来这是危险的。
B:在书里,你说追求意义比幸福更重要,可是现代人很善于为事情赋予虚假的意义。
W:可我觉得这是好的想法。如果你不喜欢某件事,你可以想,它可能是有意义的。什么意义呢?比如它可能会使你达到某个状态,那时候你会对生活和工作更满意,而现在你需要做一些不喜欢的事情来追求你喜欢的事情。但是如果你不赋予意义,它可能就真的没有意义。
B:这样也可以陷入一个怪圈,就是我永远在为某个目标做我不喜欢的事,一辈子如此。
W:那我就对自己说,达成这个目标是我的命运——即便它其实不是。因为如果我不说,可能我一辈子陷在失望和绝望里,所以我赋予它意义。我现在是4个孩子的父亲,如果你有4个孩子,你就有太多责任,你会觉得没有自由,不能像原先那样工作。于是我对自己说这是我的命运,这很有帮助!我对病人也这么说,有些人得癌症快死了,如果接受这样的命运,就会得到一两年不绝望的时光。
B:难道他们不会问,为什么我的命运不如别人?
W:那是运气(fortune),我们不能左右运气,你可能会碰上坏运气。
B:你的思维模式似乎和中国古人挺像的。
W:(笑)我很清楚这一点,我知道老子。
B:以你的个人经验,生活中快乐更多还是不快乐更多?
W: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是不快乐的,人生被不幸福主导,我想这是生活的本质,比幸福的谎言更真实。如果我告诉你们,生活中可以只有快乐,可能我的书会卖得更好,但我很抱歉,你们终究会失望。我要告诉你们的是,痛苦的过程就是重建快乐的过程,如果你接受那些时刻,你就会获得快乐。以我个人的经验,一个月之中大概有一天时间是快乐的。不过现在我是个年长的人了,当我年纪变大,我比以前开心了。因为我已经完成了一些事情,和20年前的处境完全不一样了。我有我的家庭和事业,我很自豪,我没有索要幸福,但是我感到幸福。
前一篇:波伏瓦《人都是要死的》书摘(五)
后一篇:波伏瓦《人都是要死的》书摘(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