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书摘(四)

标签:
译文出版社译文好书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书摘电影原著诺贝尔奖 |
分类: 书摘连载 |
作者:〔苏〕鲍·列·帕斯捷尔纳克
译者:白春仁 顾亚铃
出版时间:2012.02
字数:52万
开本:A5
装帧:平装
定价:54元
五
秋天,莫斯科铁路枢纽各条线路上,掀起了罢工风潮。莫斯科喀山线开始罢工。莫斯科布列斯特线也要起而响应,罢工决定已经作出,但线路罢工委员会在宣布罢工的日期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铁路职工都知道要罢工,现在只需要表面上有个导火线,好让罢工自发地开始。
这是十月初的一个阴冷的早晨,也是铁路上发薪的日子。但会计科好半天也不见动静。后来,一个小男孩到办事处来了,手里拿着工资表、发薪通知单和一大叠为扣薪水收缴来的劳动册。开始发薪了。列车员、扳道工、钳工和他们的徒弟、车场清洁女工,都来领工资。铁路枢纽站上,一边是车站、厂房、仓库和铁轨,另一边是一排排办公木房,中间隔着一大长条空地。人们顺着这条空地纷纷来到办事处领薪水。
城里已是初冬景象,空气中飘着踏烂的槭叶味和湿雪的潮湿味,还可以闻到火车头的煤烟和车站地下餐室刚烤好的热乎乎的燕麦面包的香气。铁路工人摇动展开或卷起的信号旗,指挥着列车编组。一趟趟列车在小旗指挥下开进开出。值班员嘟嘟地吹出种种不同哨音,挂钩员吹着他的小哨子,火车头发出低沉的笛鸣。各种声音高高低低,在车站里响成一片。烟柱仿佛没有尽头的梯子插向天空。火已烧旺的机车马上准备开车了,蒸气的热雾裹向寒冷的冬云。
铁路段长、交通工程师富夫雷金和车站区段筑路工长帕维尔·费拉蓬托维奇·安季波夫,在路基旁来回踱步。安季波夫一直埋怨维修部门卸给他更新路轨的材料不合规格。维修部门都听腻了。安季波夫认为钢的韧度不够,铁轨经受不了弯度测试。安季波夫估计,在严寒下铁轨会断裂。但是铁路局对安季波夫的意见置若罔闻,大概有人在这上面捞到了好处。
富夫雷金穿着镶有铁路制服饰边的高级皮毛大衣,敞着怀,里面是一件新哔叽西服。他小心翼翼地在路基上迈着步子,一边欣赏西服前襟的线条、笔挺的裤线和脚上那双款式高雅的皮鞋。
安季波夫说的话,他左耳进,右耳出。富夫雷金像有什么心事,过不一会儿就掏出怀表来看看,好像急着要去哪儿。
“是这样,是这样,老弟,”他不耐烦地打断了安季波夫,“可是你说的情况只有在主要路段,或是在运转频繁的直达区间才可能发生。你别忘了,你那是什么区段呀?不过是个备用线,再不就是终端线,满地长着牛蒡草和荨麻,那里顶多搞空车编组或是调车罢了。有什么可不满的!你简直疯了!那儿连这种铁轨都没必要,铺些木轨都可以对付。”
富夫雷金看了一下怀表,咔嗒一声合上表盖,就专注地眺望前面那条连接铁道的公路。远远地,在公路拐弯处驶来一辆四轮马车。这是富夫雷金的私人马车。他太太接他来了。马车夫勒紧缰绳,马紧挨路基停下来。可是马见了铁轨害怕,马车夫用女人尖嗓吆喝着,好像保姆呵斥不听话的孩子。马车一侧坐着个漂亮女人,漫不经心地靠在软垫上。
“行了,老弟,咱们以后再谈吧,”段长说罢,挥了一下手,意思是: 顾不上你说的那些道理了,有比这更重要的呢。他们夫妇俩乘车走了。
六
约莫三四小时以后,天已经擦黑,大路旁的地里冷不丁冒出两个人影,好像是从地里钻出来的。他们不时回头张望,很快就走远了。这是帕维尔·安季波夫和基普里扬·季韦尔辛。
“咱们走快些,”季韦尔辛说,我倒不担心密探跟踪我们,只怕地窖里那帮人就要扯完皮,追上我们。我真见不得那帮人。要是大家都这样扯皮,何必白费劲呢。何必设立委员会呢。又要玩火,又想保险!你也够意思,居然和尼古拉耶夫斯卡娅支持这种举棋不定的人。”
“我老婆达里娅得了斑疹伤寒。我要送她去医院。在送她去医院之前,我什么事也干不了。”
“听说今天发薪,我现在要去一趟办事处。今天要不是发薪,上帝在上,我才不理你们这一套呢。我要一分钟也不耽搁,用强制手段结束这场争吵。”
“请问你有什么办法?”
“很简单。我到锅炉房去拉响汽笛,一切全成定局了!”
他们俩告别后就分手了。
季韦尔辛穿过铁道往城里去。迎面走来一个个从办事处领了薪水的人,人数很多,他估计车站的人差不多都领了薪水。
天渐渐黑了。好些闲散工人,聚集在办事处外面路灯下的平台上。平台进口处,停着富夫雷金那辆四轮马车,富夫雷金娜还是以刚才那个姿势坐在车上,倒像从清早一直没下过车似的。她正等着去办事处领薪水的丈夫。
这时忽然下起了湿漉漉的雨夹雪来。马车夫从前座下来撑起皮车篷,他用脚顶着车尾,用力把很紧的篷撑杆扳直。这时富夫雷金娜正欣赏办事处路灯下飘洒着的银白色的雪片和雪珠。她沉浸于幻想的目光从那群工人的头上掠过,不眨眼地凝神望着,仿佛需要的话,她这目光毫不费力就能穿透这群工人,像透过雾霭和迷濛濛的细雨一般。
季韦尔辛偶然一瞥,看到了她的眼神。他感到十分厌恶,没同富夫雷金娜打招呼便走了,准备晚点去领薪水,免得在办事处遇上她的丈夫。他朝晦暗的厂房那边走去,黑乎乎的转车台隐约可见,那四周是一条条通向机车库的铁轨。
“基普里扬·季韦尔辛!”暗处有好几个人在喊他。厂房门前站了不少人。屋里有个人扯着嗓门直嚷嚷,还听见有一个孩子在哭。人群中一位妇女说道:“基普里扬·季韦尔辛,您帮帮这孩子吧。”
老师傅彼得·胡多列耶夫又在毒打他的出气包小徒工小奥西普。
胡多列耶夫原来并不是爱虐待手下人的恶魔,不是酒鬼,也不是打架不要命的人。他曾经是个仪表堂堂的工匠,莫斯科城外工场手工业区的商人和神甫的姑娘们都对他有好感。他当时向一个女子神学校的毕业生——也就是季韦尔辛的母亲——提过亲,但她没有答应,嫁给了他的朋友火车司机萨维利·季韦尔辛。
一八八八年,萨维利·季韦尔辛惨死在一次尽人皆知的车祸中: 火车相撞,他被烧死。玛尔法·加夫里洛夫娜丧夫后的第六年,胡多列耶夫又来追求她,但玛尔法·加夫里洛夫娜再次拒绝了他。从此胡多列耶夫开始酗酒闹事,他认定自己的种种失意,都是这世界的罪过,他要向这世界报复。
小奥西普是季韦尔辛家看门人的儿子。季韦尔辛在工厂里总是护着这孩子,这就更引起胡多列耶夫对他的不满。
“你锉刀也不会拿了,笨蛋,”胡多列耶夫吼叫着,揪着小奥西普的头发,捶着他的脖子。“难道铸件能这么锉吗?我问你,你是不是存心要糟蹋我的东西?你这个吊眼鬼,异教徒!”
“哎哟,下次我不了,好叔叔,哎哟,我不了,不了,哎哟,疼呀!”
“我给他说过一千次,先要对好机床头,然后再拧紧卡盘,可他就不这么干,差点没把我的主轴弄断,这狗娘养的。”
“主轴我碰都没碰,好叔叔,真的,我碰都没碰。”
“你凭什么虐待这孩子?”季韦尔辛挤过人群问道。
“这是我们自己的事。你少管闲事!”胡多列耶夫出言不逊。
“我问你,凭什么你要虐待这孩子?”
“我告诉你,趁早滚开,你这个瞎指挥的社会主义者!这下流东西打死他还便宜了他呢,差点把我的主轴弄断了,这吊眼鬼!他现在没死还得给我叩头呢,我只不过拧了拧他的耳朵,揪着他的头发教训了几句罢了。”
“怎么,照你的意思,他该杀头呀,胡多列耶夫大叔?你真不害臊。这么个老师傅,这么把年纪,头发都白了,可是脑子一点也不开窍。”
“你走吧,我告诉你,趁早快走。你敢来教训我,我揍死你,狗东西!你这野杂种就是在铁路上干出来的,就在你老子鼻子底下干的。你妈这个骚娘们儿,我可知道她的底细,丑婆娘,下贱的娼妇!”
接着发生的事只用了不到一分钟: 两人随手抄起车床台架上的大家伙和铁块。要不是人们赶紧拥上去把他俩拉开,两人必死无疑。胡多列耶夫和季韦尔辛脸色煞白,眼睛通红,梗着脖子,两个额头几乎要相撞。他们气得直呼粗气,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两人的手被大家从背后紧紧揪住。隔不一会儿,他们憋足劲想挣脱出来,拼命扭动身子向前冲撞,把拽住他们的同事们拖向前去。衣服上的纽扣、领钩一个个掉了下来,上衣和衬衫都扯开了,露出光肩膀。人们围着他们,大呼大叫个不停。
“凿子!夺下他手里的凿子!要砸烂脑袋的!”
“别动,别动,彼得大叔,要不然会拧坏胳膊啦!”
“怎么,咱们老跟他们这么耗着吗?把他们拉开关起来就完事了。”
突然季韦尔辛使出一股子非凡的力量,甩掉揪住他的那一大帮人,一下子冲到了门旁。大家奔过去要逮他,但发现他根本不想打架,就任他去了。他嘭地一摔门,出了厂房,头也不回大步走了。漆黑、潮湿的秋夜吞没了他。“你想着为他们好,可他们老想着给你捅刀子。”他嘟哝着,漫无目的地朝前乱撞。
这是个卑鄙虚伪的世界,锦衣玉食的阔太太望着一个劳动者,就像看着一个蠢材、傻瓜;而一个社会的牺牲品——堕落的酒鬼,竟然欺侮自己人,从中寻求满足。他觉得自己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仇恨这个世界。他加快了步子,仿佛匆忙的脚步,能使他现在紧张的脑海里憧憬的和谐合理的世界早日到来。他知道,他们近日来的种种努力、铁路上的混乱、集会上的演说,这一切都是未来的巨大斗争的具体步骤。但现在他激动到了极点,急不可耐地希望一口气跑完这场斗争的全程。他并没意识到自己在往哪里走,只是大踏步地朝前去,可他的双腿却十分清楚要将他带往何方。
过了很久,季韦尔辛才得知在他和安季波夫离开地窖以后,会议就通过了决议: 当天晚上开始罢工。罢工委员会立即进行了分工,规定谁去哪儿,到哪儿去控制什么岗位。机车修配厂响起嘶哑的汽笛声,季韦尔辛觉得这声音好像发自他内心深处。汽笛声愈来愈清晰、响亮。这时从机务段和货运站出来的人群,已经离开进站信号机朝市区走去。季韦尔辛也拉响了锅炉房的汽笛,工人扔下手里的活跑到外面。这批人和前面的工人汇集到一起。
多年来季韦尔辛一直以为,那天晚上的罢工以及铁路运输的中断,靠的是他一个人的力量。只是在很久之后的审讯中,当他被指控参与罢工,而不是挑唆罢工时,他才明白过来。
汽笛拉响后,工人们从厂房里跑出来问道:“拉汽笛让我们去干什么?”有人在黑暗中回答说:“你又不聋,没听见是报警吗!去救火。”“可火在哪儿?”“总有地方着火了,要不然不会报警的。”
又有许多人走了出来,摔得房门乒乓直响。听到另有人在说:“听他瞎说呢,什么着火!乡巴佬!这叫罢工,懂吗?这是套,这是轭,别想让我再当牛马!伙计们,回家去吧。”
人聚得愈来愈多,铁路罢工开始了。
七
直到第三天,又困又乏的季韦尔辛才回家,胡子几天没刮,冻得直哆嗦。昨天夜里气温突然下降,比往常早冷了好些天,而季韦尔辛还穿着秋装。在大门口,看门人吉马泽金迎上了他。
“谢谢您,季韦尔辛老爷,”他一迭声地说道,“亏了你小奥西普才没遭罪,我要一辈子为你祈祷。”
“吉马泽金,你疯了,我怎么是老爷呢!你可别这样叫啊。有什么事快说,天冷得很呢。”
“冻不着你,你家暖和着呢,季韦尔辛。昨天我和你妈妈玛尔法·加夫里洛夫娜从莫斯科货运站给你们弄来好多劈柴,棚子里都堆满了,全是白桦,好木柴,干着哩。”
“谢谢你,吉马泽金。你还有什么话,快说吧,你瞧,我都冻僵了。”
“我想说的是,季韦尔辛,你别在家过夜,得躲一躲啊。岗警来问过,警察分局长也来打听,谁常上你这里来。我回答说没人来。要有的话就是你的帮手,再不就是机车组和铁路上的人有时来走走。要说别的什么不认识的人,那可从来没有!”
季韦尔辛是个单身汉,同母亲和一个成家的哥哥住在一起。他们住的房子属于隔壁的圣三一教堂。
这里还住着一部分教士,还有卖水果和卖肉的两个合作社社员,他们在城里既做批发买卖又零售。但房客中的绝大部分是莫斯科布列斯特铁路的小职工。
这是一幢带有木回廊的砖房。回廊中央是肮脏的烂泥地院子。由回廊向上,是木板楼梯,梯子又脏又滑,发出一股猫腥和酸白菜味,紧挨着楼梯口是厕所和上着锁的贮藏室。
季韦尔辛的哥哥应征入伍上了前线,在瓦峰谷地方负了伤,送到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陆军医院治疗。他妻子带着两个女儿去看望他,准备亲自接他回来。季韦尔辛家是铁路工人世家,他们出门很方便,凭职工免费票,可以到俄罗斯任何地方。现在家里人少,很安静,只有季韦尔辛和母亲。
他们住在二层,门外走廊上放着一个水桶,由运水工给他们送水。季韦尔辛上了二层,发现桶盖掉在一旁,一只生铁杯子冻在冰层上。
“一定是普罗夫干的,”季韦尔辛想着微微一笑。“他酒总也喝不够,像无底的酒坛子,也不怕烧坏肠子。”
普罗夫·阿法纳西耶维奇·索科洛夫是位诵经士,年纪不大,身材魁梧,是玛尔法·加夫里洛夫娜的远亲。
季韦尔辛把杯子从冰上拔下,盖好桶盖,拉了拉门铃。屋里的一股热气和饭菜香扑面而来。
“烧得好暖和,妈妈。暖融融的,真舒服。”
妈妈跑过来搂住他的脖子哭了。他抚摸着她的头,过了一会才轻轻推开她。
“胆子大才能成事,妈妈,”他低声说,“我这条铁路从莫斯科直到华沙全停了。”
“我知道,所以我才哭啊。你不会有好下场的呀!孩子,你最好躲到远处去。”
“你那个可爱的人,那个心上人,胡多列耶夫差点儿没砸碎我的脑袋。”他本想逗她笑的。她没听懂玩笑,认真地回答说:
“笑话他可是罪过,你该可怜他才是。没治的酒鬼,堕落的灵魂。”
“帕什卡·安季波夫,就是帕维尔·费拉蓬托维奇,被人抓走了。夜里来人抄了家,翻箱倒柜。早上把他带走了。可是他家里的达里娅,得了伤寒,正躺在医院里呢,就剩在实科中学念书的儿子小帕沙,和那聋子姨妈住在一起,还要赶他们走,不让住。我觉着应该让孩子到我们家来。普罗夫来干吗?”
“你怎么知道他来过?”
“我发现木桶开着盖,上面有个杯子,我想准是酒鬼普罗夫喝了水了。”
“你真机灵,亲爱的,说的不错。是普罗夫,是普罗夫·阿法纳西耶维奇来过。跑来想借点劈柴。我借给了他。哎呀,我都闲扯些什么呀!我全给忘了,他告诉了我一个消息。你知道吗?沙皇陛下签署了一个宣言,今后一切都要焕然一新了,谁也不再受欺压,土地分给农民,大家都和贵族一样平起平坐。你想想,这份已签了字的命令,只等着公布了。主教公会下来了新的要求,在祷告时加上对皇上的祝福。我可不是胡说,普罗夫对我讲的,可我给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