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家物语》译序(三)

(2012-03-05 15:09:33)
标签:

译文出版社

译文好书

平家物语

插图

全译本

书摘

日本古典文学

文化

分类: 书摘连载

日本古典文学巅峰巨著

全景式地展现日本中世纪战焰滔天的豪壮场面

国内唯一全足译本,附精彩彩色插图

《平家物语》译序(一)

平家物语》插图全译本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038874/
(日)佚名

王新禧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12月出版

53元

 

三、《平家物语》版本略述

 

与中国的古典名著相类,《平家物语》也属于素材积累型小说,并非一般书籍那样以原作者所著的原貌流传于世,而是经过民间艺人和文人的集体创作、反复加工才最后写定。正因为它具有复杂的形成过程,并随着年代演进而不断衍生、增删、改写,不同作者的叙事语境及意图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文字内容,所以不但其作者及定型年代众说纷纭,在流传的版本上也相当繁杂,各版本间的内容差异十分明显。仅就其版本源流的考据、演变过程的研究,即可单独写出一部著作来。本节只扼要略述《平家物语》诸版本的异同,作为读者阅读本书时的辅助参考。

《平家物语》各种版本曾经达到200多种,经过时间的汰选,其现存数量,根据1990年代日本学者的研究,能够确定在50种以上。按照作品的流传方式和写作形式,可将诸种《平家物语》归入唱本系、读本系这两大系统中。此外,在当代日本,为了让看不懂古文的读者能够流畅阅读,又出现了白话译本系、改写本系的《平家物语》。

① 唱本系统

唱本系又可称为“语本系”,顾名思义,它指的是口诵性质的文本。《平家物语》最早是通过琵琶师的说唱在民间流传的,信浓前司行长传授给生佛的版本,应是唱本系的始祖。学唱“平曲”是旧时琵琶师们的必修课,其台本在不同的琵琶师之间互相传抄,各自随意增删,日久年深,在所弹唱的内容不断丰富的同时,也形成了多种演出台本。由于这些台本是建立在弹唱的基础上,讲求的是琅琅上口的音律美,所以口语化是其主要特点。体现在文本上,就是表音假名多、汉字极少。

现存的唱本系主要版本,根据内容又分为“八坂系”和“一方系”。八坂系诸本为12卷本,内容只到平家绝嗣灭亡为止;而一方系诸本则多出“灌顶卷”,讲述建礼门院在出家后的凄苦生活。八坂系有屋代本、百二十句本、平松家本、镰仓本、佐佐木本、中院本、城一本等;一方系则有觉一本、高野本、下村时房本、流布本等。

② 读本系统

读本系即文字阅读性质的文本。随着《平家物语》的流传范围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仅仅通过琵琶师的弹唱来欣赏、感受这部恢弘的史诗巨著,已不能满足社会各阶层的需求。于是开始有文人和僧侣将唱本《平家物语》用书面语翻写,以方便刊印成书,供民众阅读。由于平安时代的日本,正处于积极吸收中国文化、效仿汉风唐韵的全盛时期,所以汉字是正式的官方书面文字。掌握汉字的文人、僧侣们,用典雅优美的文言文汉字,大面积取代了原始唱本中质朴无华的表音假名,经过精心的加工雕琢,去除了口语唱本的粗糙疏漏,可谓“脱胎换骨”,使全书雅俗共陈、和汉交融。特别是其中增补的大量中国历史典故、诗词、古籍引用,都直接用汉字表述,这是唱本系的口述耳闻所无法比拟的。据《醍醐杂抄》中的《平家作者事》一文记述,读本系的始祖,当系民部少辅时长和源光行合著的版本。

由于读本系的增删及改变幅度较大,所以各版本的卷数差异也较大。现存的读本系主要版本,有延庆本6卷12册、四部合战状本13卷、龙谷大学本13卷(周作人即据此本翻译)、长门本20卷、源平盛衰记48卷(异本)等。这些专供阅读用的《平家物语》,以其文字精妙、韵味深邃,数百年来风行不衰。后世对《平家物语》进行翻译、改写,也多依据读本系施行。

③ 白话译本系统

古本《平家物语》的原文,系混合了汉文、佛语、古日语而写就。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内容,用汉语文言文书写,语意通顺,这固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中文版的翻译,译者只须照搬汉文原文即可,但也加深了当代日本读者的理解难度。如无汉学根基和佛教知识,不谙熟古中国的文言文和历史典故,即使当代日本人阅读起此书也会觉得晦涩吃力,较难通顺地理解全书。因此便有了用现代日语翻译的白话版本。类似于今日中国流行的,将文言文史籍译为白话文。

白话译本的《平家物语》数量也不少,既有由日本著名作家翻译,以正式出版物的面貌行世,如中山义秀、杉本圭三郎等人的译本。又有热心的网友自行翻译,免费发布在网络上供人阅读的译本。两者都对《平家物语》在当代日本的普及,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④ 改写本系统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社会全盘西化,汉学渐渐式微,和汉交融的古典文学在日本一度陷入低谷。二战结束后,反思与追溯成为社会潮流,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希望借助历史这面镜子,进行深刻的思索与洞察。同时期日本文坛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历史小说作家,创作出众多脍炙人口的历史题材作品。这其中既有作家自己的原创小说,又有将古典文学进行改编,糅合现代感觉加以再创造的“当代改写本古典小说”。《三国志》作为读者百看不厌的母题,在日本是被改编最多的古典小说,而《平家物语》的改编则相对较少,以吉川英治的《新·平家物语》和宫尾登美子的四卷本《平家物语》最为有名。

改写本与白话翻译本虽然都用现代日语书写,但却有着本质的不同。改写本仅是借用了《平家物语》原著的框架,小说大部分情节与对白都是原创。吉川英治的《新·平家物语》共十六卷,于1950年到1957年在《周刊朝日》杂志连载。这部作品并没有单单从高踞权力宝座者的视角来描写,而是力图从平民的角度,重新描绘出人类历史的前进道路。吉川英治以饱储情感的笔触,结合广博的人文历史知识,全面勾织出源平纷争时期各色人物的真实面貌,细致描摹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使《平家物语》中上百个历史人物永恒地跃然于纸上。就像迸发的山泉,穿山越谷,变成浩淼的大河,开辟出一股将读者引向历史巨大洪流的浪潮。

《新·平家物语》的重头戏是源平争战的过程,以“刚”为主,颇符合《平家物语》的原质。但物语中还有许多悲怆柔情的女性,她们大多是平家眷属,在淫威和战祸下经历了种种人生苦难,痛彻心扉。然而原著对她们的着墨并不多,只是将她们作为附属人物而存在。为此,善于诠释人文之美,以典雅氛围与女性意识见长的日本女作家宫尾登美子,用七年时间,以其特有的女性直觉、婉约笔调,重新诠释了《平家物语》。在分别名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四卷作品里,她为身处乱世、命运由人的各阶层女性发声,将她们的喜怒哀乐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当代读者面前。女性的柔美、温情大行其道,使得《平家物语》刚中带柔,让本属于阳刚的杀伐舞台,有了一片属于女性的天空。

 

四、《平家物语》新译本琐言

 

在拙译《平家物语》之前,就译者目力所及,已知的中文译本有如下五个版本:

① 周作人译《平家物语》,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1月版。该书系《苦雨斋译丛》中的一部,也是周作人最后一部译作,根据周作人的原稿复印件编排,不过并非足本,仅有前六卷内容。

② 周启明、申非译《平家物语》,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6月版。译者署名中的周启明,即周作人。此版前六卷系整理自周作人译本(其实与周氏原文比照,可发现译文与注释均改动较大),后七卷由申非独力译出。

③ 申非译《平家物语》,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12月版。此版校对极不认真,错字漏字比比皆是。

④ 云南某出版社2002年3月版。经比照,此版本系在申非译本上略作改动而成,译文及注释与申非译本几乎一模一样,但译者署名却不是申非。也不知如此做法,是否得到过申非老先生的授权?

⑤ 申非译《平家物语图典》,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8月版。这是一个节选本,系叶渭渠主编的《日本古典名著图读书系》中的一本。全书以图片为主,译文内容仅为原著的十分之一左右。

综上可见,在拙译之前,《平家物语》其实只有一个周、申系统的中文译本。该译本的译文质量,见仁见智,译者不敢置喙。但周、申译本却存在着不少硬伤,也就是种种翻译细节上的错误(非校对错误)。这些错误主要集中在日期、人名、地名、佛教名词等方面,试举数例如下:

保延四年四月,错为“四年七月”(第一卷第十六章);

轮池道,错为“林池道”(第二卷第二章);

安倍晴明,错为“安信晴明”(第三卷第十五章);

唐诗“渔舟火影寒归浦”,错为“渔舟火影寒烧浪”(第五卷第十二章);

日本天德四年是公元960年,错为954年(第十一卷第十四章);

“东父”的注释错误,东父不是指东方朔(第十一卷第十八章)。

诸如此类硬性错误,经笔者逐一校勘,多达近百处。有些是因为周作人译稿本来就是错的,而申非并未仔细与日文原文核对,就直接照搬,跟着一起错;有些则可能因为早年可供查阅的资料较少,所以难予核实。拙译已经对此进行了全面订正。

拜当今互联网发达所赐,通过网络,译者得以收罗到各版本的《平家物语》原著。拙译新版《平家物语》,以读本系13卷《平家物语》为底本,参校“国立国会图书馆本”以及读本系统的延庆本、长门本等,认真翻译、注释。在译文风格上,尽量遵循读本系文白并用的特点;书中人物的对话,根据其身份和所处的环境,或半文言、或白话,力求使译文既古雅又不失畅晓。对于书中需要注释的地方,逐条查阅相关书籍及互联网,细心勘证,务求做到没有任何差错。

上文已经提及,诸版《平家物语》在内容上存在着较大差异,某些文字段落此本有而彼本无,某些对白情节又是彼本有而此本无。所以译者在初稿译完后,又集合读本系各版《平家物语》,逐句逐段进行了合校。合校主要是针对各本中有差异的内容,先比较、考证,再去除讹误、衍脱,最后拾遗补缺、择善而从,以使拙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13卷全译足本!合校内容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① 文字差异

文字差异是诸版《平家物语》中最常见的。校勘时根据上下文的文意和所处语境,选取最合适的文字。例如第六卷第九章《慈心坊》中有一句偈语:“示现最胜将军身。”有版本作“示现最初将军身”。经过考订,在“最胜”和“最初”中取“最胜”。因“最胜”系佛家用语,与章节内容相吻合。

② 人名差异

因日文中的汉字存在音读和训读两种读法,部分人名因训读相同,所用汉字存在差异,例如藤原邦纲,有版本写作藤原国纲,便是因“邦”与“国”的训读都是“くに”之故。此外尚有如“资方”与“资贤”、“定隆”与“定高”等,像这种人名汉字存在差异者,全书有数十处,本译文取日本史籍中较常见者。

③ 章节划分差异

各版在章节的划分上也存在不同。如第六卷第十章《祇园女御》,该章节其实是讲了“祇园女御、邦纲辞世、州俣合战”等三个故事,部分版本却将这三个故事合于一章,未单独分立;而另有部分版本,则将三个故事分别各立一章,此举甚为妥当。故而合校时,拙译本定取后者,也按故事内容,将“祇园女御、邦纲辞世、州俣合战”分别各立一章。

④ 段落划分差异

诸版《平家物语》在段落划分上也存在着差异,某些版本在一个段落中同时叙述多件事情仍不分段,给读者带来了一定的阅读障碍。拙译尽量按照中文阅读的停顿习惯,以事件发展、地点转换、表述角度转换等进行自然段的划分,务求令译文各章节做到层次分明,叙述清晰。

⑤ 情节对话差异

《平家物语》不同版本间的情节和对话,存在着少量差异。某些版本缺少小部分情节,对话也略有缩减。校勘时依据完整本予以补全。

以上数方面的合校,涉及的文字十分琐细,故而径直增补校订于正文中,不再另出校注。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平家物语》又是大部头著作,所以此书的翻译过程相当艰难,不但需要查阅大量的词典、史籍、佛经,更要忍受长期伏案所带来的病痛折磨,故而翻译耗时颇长,一再拖延交稿时间。幸得本书责编姚东敏给予了译者极大的支持和理解,在此深深致谢。

最后要说明的是,本书所采用的插图作品,分别选自《明星大学藏〈平家物语〉绘本》、《源平合战绘图》、《源平合战屏风绘》、《安德天皇缘起绘图》,以及部分相关浮世绘。这些绘画作品以画面为叙事语言,形式多样,物语绘、屏风绘、白描绘、扇面绘等,应有尽有;其内容多以人物群像为主、自然景物为辅,场面壮观、描绘雅致,可帮助读者直观感受这部恢弘壮伟的史诗巨著。

 

王新禧

2010年10月序于福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