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式的边境旅行
转自 12.01.08 东莞时报 文:吴纯

《边境近境》
(日)村上春树 著
林少华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年8月
25.00元
村上春树写过为数不多的游记,《远方的鼓声》、《雨天炎天》,还有这一部《边境近境》。小说家的身份加上村上式的气息,让他的旅行文学作品独具魅力,那些旅途中的美丽与感动,也借由了村上的文字娓娓道来。
《边境近境》书写的是村上与摄影师松山同行的旅程。非路线式的章节安排,让人可以随时漫步于美国大陆,对牛的价格、无聊的汽车旅馆和温水游泳池评头论足;到无人岛当个初级冒险者离群索居,被黑夜虫子和牡蛎壳袭击;横穿墨西哥,混迹于印第安人群落;在赞歧乌冬面之旅中吃尽三天的乌冬;到中蒙边境遭遇各种啼笑皆非的待遇;走路去神户,边走边忆故乡和往日。
以往村上的小说中不乏战争寓言式的题材,例如《奇鸟行状录》的诺门罕战役和《海边的卡夫卡》中的二战。而本书中的《诺门罕钢铁墓场》一文则是对1939年诺门罕战役的一次实地勘察,这场被村上认为是“奇妙而残酷”的战役成了这个探源的契机。带着混乱可笑的遭遇一路向北,臼形炮弹的残片,停电当中幽暗的战争历史博物馆,仿若出现在眼前的“彼时”引发作家此时的自身震颤。但那究竟是什么呢?连村上也没有答案。
《超“有深度”赞歧乌冬面之旅》则是轻松有趣的一章。旅行,重点无非多是美景与美食。村上走访品尝并归类出小悬家、中村乌冬、山下乌冬、加茂乌冬的乌冬“品种”。小日常的美食习俗也可以做成《赞歧乌冬》这样具有考究历史的会刊,三天连续吃乌冬的奇遇,对乌冬的看法发生“革命性的转变”,无不体现着村上对生活柔和的关注和孜孜不倦的热情。“乌冬面这一食物里,肯定包含着损耗人的知性欲望的某种因素。”食物特有的抚慰秉性,不由得让人想起那些会在村上小说中反复出现的美食细节和魔幻故事,那些真切灵感的跃然。
《无人岛·乌鸦岛的秘密》讲述了和摄影师松村在山口县一个私有岛上的一次小冒险,受到潮水和虫子的侵害,不得不提前结束计划中的三天。《走回神户》则是一首忆乡之歌。正如村上所说,写故乡是非常困难的事,写受伤害的故乡就更难了。一次以地震的时间之轴,展开了走在路上的记忆拾荒,发酵着生命中陌生孤独那些微妙的情感。那种感觉就像在一个美好的晴天,带了一把迎接雨天的伞,独自出行。
“看写得好的游记比实际外出旅行有趣多了。”村上本身也是喜欢看游记的人。而正是把握了“哪怕远离日常,也是同日常比邻而居的”的新鲜感,让每一段旅程的叙述都具有了独立而连贯的趣味。“名人反正就是喜欢和名人一起。”“拥有一座岛的人生和在北青山拥有一个公寓套间的人生无疑是不相同的。”诸如此类有趣的句子随手可拾。不高屋建瓴,而在轻妙之处自见其真。
作为小说家身份的村上春树说,写旅行游记是非常贵重的文章修行。“我想最重要的是,即使在这样一个边境已经消失的时代,依然相信自己这个人心中还是有制造得出边境的地方。而且不断继续确认这样的想法,也就是旅行。”边境在他看来是私人性质的,无法复制的自身体验。村上也曾说过:“人的一生应该走进荒野,体验一次健康而又不无难耐的绝对孤独,从而发现只能以来绝对孤身一人的自己,进而知晓自身潜在的真实能量。”以探索与思考的姿态走在路上,对心灵的边境的修炼,在村上看来,也许这就是旅行的意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