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是一种力量
转自
2011年12月25日 新闻晨报 文:来颖燕

《烦恼力》
[日] 姜尚中
陈鸿斌 译
定价: 18.00元
上海译文出版社
“人生在世不称意”是一种常态。人活于世,烦恼是必不可少的。李白的那句“明朝散发弄扁舟”代表着国人一贯的出世态度。但出世的态度说到底多少带着逃避的意味,属于一种心理层面的安慰——烦恼还在,无所遁形。
日本当红作家姜尚中倒是对烦恼有着一种新鲜的认知——“烦恼力”一词,是他提出的全新概念,而《烦恼力》一书,则是他叙述如何超越烦恼、如何在烦恼中生存的论著。
有关心灵成长的励志类著述并不鲜见。可是这碗心灵鸡汤显得特别。它采取的是借他山之石以攻玉的做法,把目光投向体验过与现代人类似的痛苦、生活在100年前的烦恼者——夏目漱石和马克斯韦伯。作者通过仔细研究这两位先哲的著作和思想,将他们的困惑和处理烦恼的方法进行分析整合,组成九个篇章,展示给读者看。当然,在这样的整合中,暗含的是姜尚中对于现代人的现世烦恼的生成根源和解决之道的理解。说得更明白些,姜尚中是在“通过他人的灵魂阅读自己”。
故此,虽然论据多为100年的先哲之言,但论点倒是集中在当下——诸如,如何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贫富差距下的“下层意识”、信息爆炸时代的知识的匮乏、信仰缺失时期的“精神寄托”、为何而工作、在离婚率高踞不下的时代如何找到真爱等等。
但这本书并非是“答案汇编”——实际上,更多的时候,姜尚中并没有针对这些问题给出最终的解决之道。但是,作者的娓娓道来却给了我们另一信念——这些烦恼是非遇到不可的,而且很可能是没有解脱之道的。那么,何不直面呢?何不坦然呢?夏目漱石和马克斯韦伯的思想,或许不能在诸多的细节上给我们以具体的方法指导,但是却在更宏观的层面给我们以信心——如果不能从烦恼中解脱,那么也要坚持,因为这坚持能赋予我们坚强的性格。“无欲则刚”,认识到烦恼的必然,继而没有了躲避烦恼的“欲”,那么人生便由此上了一个台阶,变得淡定而无惧。
或许,这也是为何作者会提出“烦恼力”这一新概念的缘由吧:一直以来被视为负面情绪的“烦恼”,其实是我们生存的力量和创造的源泉。于是,这“烦恼力”的“力”字便暗含着双重含义,一则是“能力”(ability)——人人都会烦恼,这是与生俱来的“能力”,或许有些无奈,但其实是“塞翁失马”,如果人生没有了烦恼,那么还有什么奔头呢?另一则是“力量”(power)——烦恼也是种促使我们感知本体存在的力量,使得我们在人生之途上前进不止。
《烦恼力》篇幅不大,但就象是一盏灯光微弱却隽永的灯,照在了心上的角落里,引得我们沉思:我们每个人平凡的心灵里沉睡着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