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间并非总能带来更好--《年轻的心在哭泣》

(2011-10-25 16:52:37)
标签:

译文出版社

译文好书

耶茨

年轻的心在哭泣

上海一周

余西

文化

分类: 书评专栏

时间并非总能带来更好
转自2011年08月29日 上海壹周 文:余西

时间并非总能带来更好--《年轻的心在哭泣》

    创作与智慧有关,也跟技艺有关,但吊诡之处在于,某种智慧或者记忆也许可以随时间而来,但时间并非总能给作家带来更好的作品。《年轻的心在哭泣》原版出版于1984年(中文简体翻译版于2011年5月引进出版),距离《复活节游行》已有八年的时间,但八年的时间并没有让理查德·耶茨走得更远。
    《年轻的心在哭泣》讲述了达文波特夫妇由爱恋、结婚、离婚、各自分开生活、再度相遇的故事。它自有其值得称道的地方,比如叙事角度的转变。从迈克尔到露西再回到迈克尔,三个部分叙事人称的变化自然妥帖,不仅没有破坏小说的连贯性,反而加深了这部小说空间的宽广度。这种隐秘的叙事技巧比那些炫技的后现代作家来得要高明得多,或者说更能带给我智性的愉悦,或写作上的启发。但在读完《复活节游行》之后,再来看这本小说,不免让人感到失望。故事虽然不同,但主题却在重复,甚至在情节、人物设置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迈克尔不过是《复活节游行》中艾米莉遇见的两个男友的混合体:缺乏天赋与坚持的诗人,敏感,自我怀疑,无能而又怯弱,甚至同样遭遇过具有象征意味的“阳痿”这种生理恶疾。露西不过是艾米莉的翻版,她们追逐各种梦想,与各类男人发生爱与性的纠葛,但最终没有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但,重复对一个作家来说永远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问题在于相比较《复活节游行》,《年轻的心在哭泣》丢失了前者那种能显示出作家超强控制力的简洁、优雅的文体,变得略微重复、臃肿。不仅如此,尽管小说用了将近前者两倍的篇幅,却并不比前者更有广度与力度。《复活节游行》读后,曾让我短暂地陷入某种恐慌的虚无感之中,仿佛爱米莉就是我,无论你怎么选择、挣扎,都无法逃离失败的阴影。这种灰暗的宿命论式的无力感,以及由此带来的情感震撼,在《年轻的心在哭泣》中已经荡然无存了。
    实际上《年轻的心在哭泣》是耶茨自《复活节游行》后最具野心的作品,有朋友表示“在书中遇见了非一般有趣的人物以及非一般有趣的文学理论”,我这个老读者却看到了相反的内容——因为手法上的“陈旧”和技术上的“粗糙”,阅后几乎没有产生任何代入感——并非我不想,是我不能。

时间并非总能带来更好--《年轻的心在哭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