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孤独的质数人生--《质数的孤独》

(2011-04-08 16:01:40)
标签:

译文出版社

译文好书

质数的孤独

乔尔达诺

刘春甫

假日一百天

文化

分类: 书评专栏

孤独的质数人生
转自 2011-03-18 假日一百天 文:刘春甫
 
 孤独的质数人生--《质数的孤独》

《质数的孤独》

保罗·乔尔达诺(意)

上海译文出版社

定价:26.00元


  质数只能被1和自己整除,是所有数字中最迷惑人心的,也是最孤独的。最近,意大利新生代作家、80后粒子物理学博士保罗·乔尔达诺的小说《质数的孤独》在中国出版。该书于2008年在意大利出版后,一举拿下“坎皮埃罗文学奖”最佳作品奖和意大利文学最高奖“斯特雷加奖”,并创造了意大利出版史上最惊人的处女作销售纪录。去年,根据该书改编的同名电影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映。

孤独的质数人生--《质数的孤独》

乔尔达诺比国内的80后们多了一份成熟(杨铭宇摄)

 

  《质数的孤独》是一部关于童年经验、爱与孤独的小说。质数是一个数学概念,是指在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它自身,不能被其他任何自然数整除的数字。其中有一类质数,它们位置相邻,中间只被一个偶数隔开,称为“孪生质数”(如11和13)。

  我觉得听完刚才的介绍,可能数学不好的人不敢再读这本书了,因为已经被吓住了。其实小说的故事并不复杂。男女主人公就像两个孪生质数,彼此邻近却永远无法靠近。年幼的爱丽丝在一次滑雪练习中受了伤,从此终生跛行;而马蒂亚弄丢了他的双胞胎妹妹,罪恶感永远如影随行。懵懂未开的年纪犯下的无心过失,注定了他和她只能与孤独为伴。当少女的她和少年的他相遇,两人在彼此身上感觉到相似的气息,同样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同样与自己难以和好、同样因为过去的创伤而小心翼翼地裹上一层自我保护的薄膜,两个寂寞的个体从此有了交集。他们默默地把对方视为此生唯一,却又总是在关键时刻一再做出违背心意的决定,终究未能紧握彼此的手。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意大利北部城市都灵,然而又是一个可以发生在世界任何角落的故事。26岁便和翁贝托·埃科同样荣获意大利最高文学奖的乔尔达诺对于孤独心理的描写极为细微,在他看来,“孤独”是都市人的“共同焦虑”。

  乔尔达诺说:“孤独的状态也就是成为质数的状态,跟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孤独已经成为每个人非常重要的部分,我们想象一下每个人没有出生之前,包括我们生下来,我们在生活的过程当中,都要经历这样的阶段,我们在人生最初部分的时候,实际上跟我们的母亲,跟我们的家人,是一个完整不可分的。但是在我们成长过程当中,我们需要逐渐的经过痛苦的过程,变成一种质数的状态,或者一种孤独的状态。我在自己的人生过程当中,特别是在经历痛苦的时候,我会经常思考这样一个过程,在这种思考过程当中找到自我。”

  《质数的孤独》的故事本身并不算太特别。事实上,在很多三流的爱情片的介绍中都可以看到类似的故事:两个孤独的灵魂,在人海中独自漂浮,命运让他们相遇,让他们走出内心的牢笼,然而他们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注定继续孤独……每次看到这样的介绍,我就忍不住摇头叹息。然而《质数的孤独》却写出了不同的境界,用简洁的文字,用探进灵魂深处的灯光,将孤独和爱情写出亮度和高度。

  关于这本书有趣的一点是,《质数的孤独》中文版页数是按质数排列的,大概有1800多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