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回失去的阴翳之美--《阴翳礼赞》

标签:
译文出版社译文好书谷崎润一郎阴翳礼赞信息时报郑从彦文化 |
分类: 书评专栏 |
唤回失去的阴翳之美
转自2010-11-28 信息时报 文:郑从彦
[日]谷崎润一郎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年6月
《阴翳礼赞》是日本唯美派代表作家谷崎润一郎的随笔集。收录《阴翳礼赞》、《懒惰之说》、《恋爱及色情》、《厌客》、《旅行杂话》、《厕所种种》等六篇随笔,是谷崎润一郎的随笔代表作,同时也是日本最脍炙人口的随笔名作之一。其中最广为人知的《阴翳礼赞》从“阴翳造就了东方建筑美”这一观点出发,衍生开来,探讨了东方建筑和文化的精妙之处。
阅读这六篇随笔,必须保持一定的审美距离,毕竟读者和作者始终保持时空和距离、社会阶级、言谈表达习惯上的差异。所以在“谷崎式”的东方美学体系中,我们读者必须清楚地意识到,作者超然的精心创作一直沿着各种不同的趣味方向来控制读者的介入,就好比我们在美术馆欣赏一幅油画,观察的精细度取决于我们与油画之间的距离。
因而,读者切勿被《懒惰之说》的标题所误解——作者并非规劝大家懒惰,而是希望想起懒惰的美德——典雅。在《恋爱及色情》中,作者认为西方给予自己国家最大的影响实际上在于“恋爱的解放”——更深刻地说,是“性欲的解放”。《厌客》一文,作者通过羡慕猫以尾巴“厌客”,来讲述自己不喜欢交际之原因的来龙去脉。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只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品读《旅行杂话》,虽然谈及的多数都是作者旅途过程中的琐碎之事,但杂而不乱的笔调着实让读者在阅读中兴致盎然。
想必在绝大多数读者的心目当中,“厕所”本是不上台面的事物。但在作者的笔下,厕所似乎少了些许不净之感,反给人一些惬意的清爽。在这几篇随笔中,作者始终围绕东方和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比较剖析,既有感性的描写又有理性的分析,并在情与理之间保持了平衡。
谷崎润一郎在《阴翳礼赞》这部随笔集所体现出来的美学升华在其唯美艺术中构成了肯定、认可的成分,但当细细品味之后,我们也会不自觉意识到它同时又是通向艺术的批判、否定功能的桥梁。
作者在《阴翳礼赞》中运用诸多具体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譬如日本式的房屋、扫除洁净的古老而微暗的厕所、古老的烛台和漆器等,“礼赞”了日本人的“阴翳美”,即“美,不存在于物体之中,而存在于物与物产生的阴翳的波纹和明暗之中。夜明珠置于暗处方能放出光彩,宝石曝露于阳光之下则失去魅力,离开阴翳的作用,也就没有美。”可以说作者这样的赞美是对眼前现实的一种超越,打碎了当时社会关系之中物化了的客观性,为读者认识当时的日本开启了崭新的经验层面。
打破常规的再认识造就了具有反抗性的主体性的重生,使得“阴翳”这一概念有了新的文化内涵。因此,这一审美的升华,以作者自己的知觉、情感以及判断思维为基础的个体,产生了一种瓦解占有统治地位的观念、价值和既定事实的力量。
但是,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直至读至文章最后,阴翳之美在无情的现实社会之中逐渐退去,读者便会恍然大悟作者写作此篇随笔的真实想法:“我想在某些方面,例如文学艺术等领域,或许也还有弥补这种损失的办法。我想,我们已经失去的阴翳世界,至少要在文学的领域唤回来。”
可见作者对“阴翳之美”的破坏痛心疾首,于是执笔通过文字进行强有力的反抗。当然,这样的反抗并不意味着审美升华不再继续,也不意味着审美形式的取消。更确切地说,是通过否定破坏阴翳之美的客观事实的美学升华和审美形式,达到对阴翳之美的再次礼赞。这种否定之礼赞最有力的原动力,产生于日本民族崇尚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基本意识。这审美意识的确包含着对以谷崎润一郎为代表的日本民众感觉经验和接受性的根本变革:顺应自然,容纳自然,接受自然,与自然共生共融,渴求从电、瓦斯和石油的时代适当摆脱,从现代化的生产力中合理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