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信仰和信任--《来一点信仰》

(2010-10-28 14:16:08)
标签:

译文好书

译文出版社

来一点信仰

都市快报

阿尔博姆

马睿

相约星期二

文化

分类: 书评专栏

写《相约星期二》的阿尔博姆这次宣讲信仰和信任 
转自2010-10-08 都市快报 文:马睿

信仰和信任--《来一点信仰》

 

  曾经读过一篇谈电影的中篇,叫《普普通通的愿望》。大意是,现在我们上有IMAX+3D、下有盗版碟无数,中间夹着画质尴尬然而剧情从不缺斤少两的流媒体——但是,1980年代的观影体验却再也得不到了。说回到从前是“最高理想共同理想”,那是文艺腔,可当它奢侈又简约到只是“普普通通的愿望”,却让人不由得耿耿于怀。

  70后有他们的80年代,80后也有我们的90年代。在读《来一点信仰》时,想到了好多好多90年代零碎的小事:

  第一次听说阿尔博姆的《相约星期二》,是崔永元在《实话实说》里的口述。当他讲到莫里教授临终前被学生问以后怎么上课,莫里答:“你们说,我听”,我眼泪止不住地掉。那天好像还讲了桑兰。那天,我们有多么热爱风趣的小崔,就有多么由衷地为这个故事激励着去“活在当下”;有多么为鞍马上掉下来的桑兰揪心,就有多么诚恳地去学习她的阳光灿烂。

  第一批阅读的心灵自助书,是《人性的弱点》那套。卡内基说,要向陌生人微笑,要主动道早安。于是轮到我值日时,一边扫楼梯,一边向每一个经过的同学大声说“早上好!”

  哦,还有还有,中学时代对“灵修”的阐释离不开“理想”。偶像李阳伴着“群魔的士高”的背景音乐告诉听众,“学好英语,只需要听烂一盘录音带!”并建议,为防止原版带被听烂,最好复制一盘听。于是我复制了一盘《狮子王》,听了半年。

  所谓怀疑,当然不是一天养成,就像那些曾经滋养我们的心灵鸡汤不是一天变馊。比如我,是在文化理论课上听说卡内基是“廉价成功学”才开始不安,是在报上看到李阳带学生集体下跪才开始质疑他的方法,是在新闻里听到桑兰要提起诉讼才模糊了记忆中那片笑容。而小崔也变成了老崔,他不说“实话”,说“事”。这些事情都是一点一点发生的。

  这是一个自恋的年代,这是一个实用的年代,当犬儒的情绪将很多人深深裹挟其中时,我们当然知道信仰的可贵。可我们当然不会迅速皈依了某种宗教,所以,特别喜欢《来一点信仰》这个书名。点单,谢谢,一点就可以,请不要给我一套信仰,我承受不起。

  《来一点信仰》的作者米奇·阿尔博姆正是和你我一样普通的人。一个离开小镇去大城市发展,赚到质地精良的三件套西装,中产,专心工作,一个在都市里用怀疑做盾牌防卫的普通人。不一样的是,他比我们多了那么一点对人心的信任,并让这份信任成为审视内心的起点。这次,除了《相约星期二》,还写过《你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一日重生》的米奇,当然清楚这个,他继续诚恳、平静地讲述没有生重病、没有大变故的普通人。从某种程度讲,《来一点信仰》里的米奇就是《天堂电影院》里的多多。很多年以后,他回到故乡,直面自己,汲取心灵的力量。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天堂电影院——伊甸园肯定是回不去的,但那只青苹果却一直熠熠生辉,只是我们从前没有回头看它。

  对了,我有一本新出的、精装的《相约星期二》,一直没拆封,也不准备拆封了。让关于这本书的所有美好记忆都留在小崔口述莫里故事那天,留在the good old times吧。因为,那份简简单单的信任,是那么珍贵,除了作为回忆的空间,更应该作为希望的空间、希望的资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