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阿兰·德波顿《机场里的小旅行》书摘二

(2010-09-13 13:38:11)
标签:

译文好书

译文出版社

阿兰·德波顿

机场里的小旅行

书摘

文化

分类: 书摘连载

阿兰·德波顿《机场里的小旅行》书摘二

二 出境大厅

1

    我在一个周日傍晚从伦敦市中心搭乘火车抵达了机场,手上拖着一只小行李箱,接下来一整个星期再也没有其他目的地。我的住宿地点在索菲特连锁饭店的第五航站楼分部,虽然不属于机场所有,距离机场却只有几米远,不但与机场之间有许多人行通道相连,采用的建筑语言也和机场相同,处处可见光亮的表面、高大的盆栽与灰色瓷砖。

    旅馆内共有605间房,隔着中庭相互对望,但我不久就发现这家旅馆的主要业务不在于接待住宿旅客,而是承办各式会议,分别举行于其中的45间会议厅。这些会议厅各自以世界各处的地名命名,都设有数据节点和区域网络。在8月的这个星期日晚间,阿维斯欧洲公司正在迪拜厅举行会议,英国电梯业协会则在东京厅里。不过,最大的聚会乃是在雅典厅,与会代表正在研商阀门大小的问题,会议主持机构为国际标准组织,是一个致力于消除工业设备分歧的机构。在国际标准组织长达20年来的努力下,只要利比亚政府履行承诺,日后世人游走于北非各国之间,即可从摩洛哥的阿加迪尔到埃及的艾尔高那都不必更换电器插头。

 

2

    我的房间位于旅馆顶楼的西侧角落,望出窗外可以看见航站楼侧面以及一排红白交杂的灯光,标示了北跑道的尽头。尽管玻璃承包商强化了隔音措施,每分钟却还是可以听到室外传来班机起飞的怒吼声。在这震耳欲聋的声响背后,数百名乘客舒适地坐在机舱里,有些人握着伴侣的手,有些人心情愉快地翻阅着《经济学人》,全都享受着人类精心研发设计而傲然摆脱陆地生物宿命的这份成就。每一次顺利起飞都是千百名人员协同合作的结果,包括机上免费盥洗包的生产人员,乃至负责安装风切变探测雷达与防撞系统的霍尼韦尔公司工程师。

    这座旅馆的房间有如飞机上的商务舱,但究竟是谁仿造谁倒是难以断定。也许是房间刻意模仿机舱,也可能是机舱努力模仿房间,或者只是两者都同样受到当代精神的影响,就像18世纪中叶的晚礼服都有着同样的花边,乔治王朝时期风格的连栋房屋正面都有精美的铁饰。在这样的空间里,旅客可以在活动屏幕上选播自己想看的影片,在空调设备的低鸣下沉沉睡去,然后在飞机即将降落于赤腊角香港国际机场的广播声中醒来。

    我的雇主要求我这7天只能待在机场内,所以将航站楼里各家餐厅的餐券发给了我,但其中两晚可以在旅馆享用晚餐。

    不论哪一种语言的文学作品,都很少看得到像客房服务目录这么富有诗意的文字。

 

    秋天的强风

    吹拂于岩石间

    在浅间火山上

  

    松尾芭蕉虽是日本江户时期集俳句艺术大成的诗人,但他笔下的这几行诗句不论在意象的丰富色彩或是鲜明程度上,都比不上索菲特饭店餐饮服务部门中某位匿名大师所写下的文句:

 

    青翠菜蔬佐日晒蔓越莓

    水煮豌豆、戈尔贡佐拉干酪

    糖核桃淋金芬黛油醋酱

 

    面对菜单上某些食材来自遥远地区的菜肴,实在很难想象厨房怎么精确预估采购数量:举例而言,电梯业界的宾客有多少人会点用“大西洋笛鲷,以香柠胡椒提鲜,搭配美味芒果片”,或是名称充满神秘又带点忧郁气息的“今日主厨例汤”。不过,食材预备数量的估计也许终究没有什么学问可言。毕竟,一般人在旅馆里过夜,顶多只会点个总会三明治。即便是巅峰时期的松尾芭蕉,对于总会三明治大概也很难写出比这份菜单更令人信服的描述文句:

 

    热烤鸡肉片

    烟熏培根、爽脆生菜

    搭配香热意大利拖鞋面包,铺放于满盘海盐薯条上  

 

    我拿起话筒,拨“9”点餐。不过20分钟,门口就传来了一阵敲门声。这是个奇特的时刻,两名成年男子首度会面,其中一人全身上下只穿着一件客房里提供的浴袍,另一人(刚从爱沙尼亚的小镇拉克维雷来到英国,目前在旅馆附近的希灵登一带和另外4人合住一个房间)则穿着黑白搭配的制服,腰间系着围裙,胸前别着名字标牌。谁能说这样的仪式平淡无奇呢?毕竟,其中一人必须一面假装整理着报纸,一面以若无其事又略带不耐的语气说道:“放电视旁边就好,谢谢。”不过,只要多参加几场全球性的会议,想必即可对这种仪式熟能生巧。

    我和赵可萝小姐共进晚餐。她先前服务于亚洲新闻台,现在则是在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①新加坡记者站。她向我说明了区域市场的最新概况以及三星公司的当季预测,三句话不离本行。我暗自纳闷着可萝私底下有些什么兴趣。她就像是圣衣会的修女,在朴素的头巾与专注的表情之下也不免偶尔对自己的信仰产生疑虑,却因为她们强烈否认自己内心存在这种疑虑而更引人好奇。在屏幕底部的滚动字条上,我注意到我雇主的股价,目前呈现下跌的走势。

    晚餐后,户外仍然暖和,天色也还没完全暗下来。我原本想到草地上走走,那是这座机场在60年前兴建于这片农田之后,少数硕果仅存的空地。不过,我一时之间却觉得自己离不开这栋大楼,也觉得室外似乎充满了危险,于是决定在旅馆的走廊里晃荡晃荡就好。我一再感到晕眩迷茫,仿佛身处在狂风巨浪中的邮轮里,不时得倚靠着木板墙才能稳住身体。我在途中经过了几十个客房服务托盘,都和我自己刚刚用过的托盘一模一样,全都默默摆放在走廊上。一旦把不锈钢盘盖掀开,即可发现这些托盘几乎全都留下了纵欲饮食的证据。抹在面包上的番茄酱与沾了油醋酱的炒蛋,都透露了违反日常禁忌的行为,和一般人想象中在旅馆房间里经常出现的不伦性行为同属一类。

    我在11点睡着,但才刚过3点就突然醒了过来。大脑中负责聆听及解读树林里每个尖啸声的原始部位仍然认真从事着其所负责的工作,丝毫不放过大楼里不知何处传来的关门声与马桶冲水声。旅馆和航站楼看起来就像是一架处于待机模式的巨大机器,成排的排风扇缓缓转动,隐隐发出一股令人毛骨悚然的低鸣声。我想到旅馆里的水疗设施,其温水池在黑暗中也许仍然冒着气泡。天空在前一晚吞噬了飞往亚洲的最后一班客机之后,即守护着这个平静的夜,在即将破晓的最后这几个小时染上了一抹不自然的橘红色。一架飞机的尾部突出于航站楼旁边,那是英国航空公司的A321班机,即将再次飞上冰冷无比的平流层下端。

 

3

    后来,早上5点30分抵达的一班飞机(一架起飞自香港的英国航空公司的班机)总算终结了我这烦扰不安的一夜。我淋浴之后,在停车场的一部自动售货机买了一根水果条吃,然后走向航站楼旁的观景区。这个晴朗无云的拂晓时刻,一架架飞机就像一颗颗钻石,犹如毕业照里的学生在不同的高度上排好队,准备降落于机场的北跑道。一片片铁灰色的机翼,形状各自不同,精致又细薄得令人难以置信,纷纷伸展于每一架飞机的两侧。起落架上的轮胎在旧金山或孟买离地之后已经悬空许久,这时犹疑着弓起身子,几乎静止不动,等待着接触布满胎痕的英国柏油地面。一旦落地,这些轮胎将在摩擦之下冒出一团烟雾,借此显示出飞机的速度与重量。

    这些访客从天上飞来,身上的引擎轰隆作响,仿佛责备着这个恬静的英国早晨竟然到了这个时刻还困倦未醒,就像送货员来到一户尚未起床的人家门前,忍不住忿恨地用力按着门铃不放。在这些飞机周围,M4公路正不情不愿地缓缓苏醒。在雷丁市,一只只热水壶正煮着开水;在斯劳市,一具具熨斗正烫着主人当天要穿的衬衫;在斯泰恩斯,孩子在印有托马斯机车的卡通被底下伸着懒腰。

    然而,在那架即将降落的波音747客机上,这一天却老早就已经展开了。许多乘客在几个小时前就已苏醒,看着自己搭乘的班机飞越苏格兰最北端的瑟索镇。对于伦敦市郊的居民而言,这个偏远的小镇几乎可算是世界的尽头,但对于在黑暗中飞越加拿大冰原,又在月光下穿越北极的机上旅客而言,瑟索却是他们目的地的门槛。这架班机沿着英国的中线笔直南下,机上乘客也随着飞行的进程按部就班地享用早餐:在爱丁堡上空摸索着一小盒玉米片的开口,在接近纽斯卡尔之际切开包有红椒与蘑菇内馅的蛋卷,在约克郡山谷上空舀起模样奇特的水果酸奶。

    对于英国航空公司的班机而言,飞向第五航站楼乃是回家,就像18世纪的英国船只驶向普利茅斯湾一样。这些飞机在国外的停机坪作客已久,到芝加哥奥黑尔机场与洛杉矶国际机场时,总不免被安排在偏远狭小的停泊位置,在一列列的美国联合航空与达美航空班机之间显得格格不入。不过,它们现在总算数多势众,在卫星航站B楼的后方整整齐齐地排列在一起。

    不久之前还散布于世界各地的波音747客机,在这里齐集一堂,翼端接着翼端,约翰内斯堡邻接着德里,悉尼邻接着凤凰城。重复构图的效果赋予了这些飞机一种新的美感:放眼望去,15架以上的客机排成一列,每一具海豚状的机身上都采用了同一主题的装饰。我们一旦知道每一架飞机的造价高达2.5亿美元,更是不免对眼前的景象叹为观止。这些航空器不仅象征了现代科技的高度成就,也体现了这个时代难以想象的丰硕财富。

    随着每一架飞机在指定的下机门各就各位之后,一场井然有序的舞蹈随即展开。一道供乘客下机的桥梁缓缓伸出,其橡胶开口迟疑地吻上机身左前方的舱门。一名地勤人员敲了敲窗户,飞机上的一名同事随即开启气压舱,于是两人随口打了个招呼,仿佛他们只是两名办公室员工,刚用完午餐而回到相邻的座位上而已。从他们的表情和话语中,完全想象不到其中一人才刚从地球的另一端飞越了1.1万公里的距离来到这里。但话说回来,再过100年后,就算我们搭乘太空船历经9个月的航程,而在正午的血红色天空下降落于火星基多尼亚地区的太空站,届时前来迎接我们的地勤人员在敲了敲金黄色的太空船窗户之后,大概也还是只会和船上人员这么淡淡地打声招呼。

    卸货工人打开货舱,卸下一个个板条箱,里面装满了冷冻阿根廷牛腹肉以及前一天还在楠塔基特湾悠游自得的甲壳动物。短短几个小时后,这架飞机又会再次飞上天空。油管连接在机翼上,为油箱注入Jet A-1燃油,足够一路飞到非洲莽原。在搭乘一夜要价相当于一辆小汽车价钱的机舱里,乘客早已离开,清洁人员忙着捡拾富豪与经理人遗留下来的金融周刊、吃了一半的巧克力,以及扭曲变形的泡绵耳机。这虽然只是一个寻常的英国早晨,在刚下飞机的乘客眼中却带有一抹超自然的色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