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艺术--《美国散文精选》

标签:
译文出版社译文好书nulland豆瓣美国散文精选文化 |
分类: 书评专栏 |
翻译艺术
转自豆瓣:http://book.douban.com/review/3358778/
这本书所收录的散文时间跨度有二百多年,在这二百多年中美国的散文经历了一个从实用到华美再到归真的道路。本书的译者高健先生不仅精于翻译而且精于著史,从他所选编的这些散文及其精心的注释中可以看到他对美国散文史的深刻的理解。因此这本书就不仅有译介之用也有述史之功。关于其中的史学部分这里不讨论,本书的译本序和附录都有详述。
这本书所收录散文非常丰富,有政治论文和演说辞,有游记和见闻杂录,还有艺术批评和美文小品。这个译本从它问世以来就得到人们的称赞,高健先生古文功力很深,白话文也非常纯熟,说他的译笔审慎精炼、隽美考究确是非常恰当。因此这里只对本书的翻译略作评论。
翻译是一门艺术,如果我们把一种语言比作皮肉和骨骼,把另一种语言比作是粘土、顽石或青铜,那么翻译就无异于雕塑,它的本质同样在于模仿。当然对于翻译来说,这种艺术需要更多限制,不能像现代艺术那样表现艺术家的个性,它还追求极端仿真,一如早期的摄影艺术。当然如果将来人们打破了这种仿真的限制,发展出一种后现代的翻译艺术,那又当别论。其实说真的那种汉语和西语夹杂的译文之中就有后现代翻译的精神,因为这里面已经有一点装置艺术的特点了。
说起来对于翻译的书来说有四种,一种是一个原作者和一个译者专译(大部分如此),一种是有一个原作者和多个译者合译(比如译林出版社出的《追忆似水年华》),一种是多个原作者和多个译者(大部分的散文选均属此类),最后一种是多个原作者却由一人独译(本书就是如此),这不同的四类译本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第一种文笔风格和美学观比较统一;第二种原著的文采越强,统一性就越差;第三种属于琳琅满目,无所谓统一不统一;第四种则错落有致,统一种又有变化,有美术中的组画或群雕的意像——本书就是如此
常常见到有人轻视翻译文本,认为所有的翻译都会曲解原文,但是,这种说法却没有分辨不同的文本,比如那些完全以实用为目的科学论文,当然是读原文才能达到精确理解的目的,就像同样是以实用为目的相亲,看照片当然不如见到真人更容易下决心。但是对于文艺作品,有时译文可能比原作更优美,特别是那些立意巧妙文笔欠缺的作品,经过译者的加工有可能大放异彩,这也许可以解释一些在自己的国家遭遇贬损在他国却美誉交加的作品(比如傅雷译的罗曼罗兰),这就像是喜欢某个明星,看其演戏胜过见其真人。
本书在译文上的特点以如上述,至于内容可能会因人而定,其中的政治演说,游记见闻和艺术批评,小品文所占的份量基本差不多,质量统一没有太大的落差。本书还有一个卖点就是其毛边,读者买回去需要自己裁开,裁好了以后其书边毛耸耸的非常可爱,带着一种与众不同的贵族习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