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会死和不死会去--《不去会死》

标签:
译文出版社译文好书石田裕辅小城豆瓣ropie文化 |
分类: 书评专栏 |
不去会死和不死会去
转自豆瓣:http://book.douban.com/review/3171788/
“既然降生到这世上,就要好好看看它!”
就是抱着这么朴素单纯的念头,年轻的石田裕辅居然辞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踏上了单车环游世界九万五千里的旅程。
石田不是位作家,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本年轻人,有着一个在旁人眼里或许十分幼稚天真的梦想,所以《不去会死》没有令人陶醉的华丽辞藻,甚至文字本身很有些粗陋,但字里行间却透着一股让我深深震撼和陶醉的强烈的男人味儿,让我读着几度落泪。这种奇特的感觉是以前读书时从来没有的。
刚拿到这本书时,只是出于对标题的好奇,以为又是一本旅游攻略之类的书,很好奇哪些地方是作者所谓的世界第一。读到后来才发现,这其实并不能算是一本“旅游”书,因为真正打动我的,并不是纪念碑谷,蒂卡尔神殿或吴哥窟谁是世界第一,这些其实完全不重要。真正吸引我的,是石田内心对自由的顽固追求,他的孤独感,他对死亡的恐惧,他的软弱和挣扎,以及他和一路上结识的朋友和路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石田和车友们的聚散离合是最让我回味的地方。相遇是一种缘,尤其对于孤独的旅行者,在异国他乡陌生的土地上,和志同道合者产生亲兄弟般的友谊是很自然的。每次读到石田们重逢时的狂喜和喧闹,我会情不自禁地感同身受,为之喜悦。可是,石田和朋友总会在适当的时候分开,选择独自面对旅行。每读至此,我的心情总会变得有些沉重,甚至忧郁。扪心自问,换作是我,一定舍不得和患难与共的朋友分开吧。石田的举止多少有些让我不可思议:
自由,难道真的必须以孤独为代价吗?
或许,人的确是一种非常矛盾的东西,对独立、自由的需要,和人的社会性需求总是无法完美调和吧。
石田执拗地坚持和朋友分开,或许正是想测试一下自己对于自由需求的限度,以及对于孤独和危险感的忍受能力的极限吧。
石田让我回想起安妮宝贝。安妮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她的不少作品也涉及旅行和行走,安妮的文字柔美细腻,石田则完全相反,粗犷直率,然而两者在我内心激发的震撼却有相似之处。而和我年龄相仿的石田,似乎更让我有一种亲近感。
安妮称城市为“石头森林”,每每在拥挤的地铁上,前心贴后背地和一张张陌生而又漠然的面孔挤在一起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安妮的这个比喻。拥挤而又冰冷,安逸享乐而又彼此隔膜争斗,或许正是现代都市人生活的某种写照。石田本也是这冰冷安逸中的一员,但他内心的梦想却始终没有像绝大多数人那样被这冰冷安逸所消融,乃至最终做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选择:辞掉安逸稳定的工作,骑自行车去环游世界,找出自己心目中一直追寻的世界第一。
不去会死!这是石田内心的强烈呐喊。相比石田,我们大多数人只是习惯性地选择安逸的行尸走肉。十年寒窗苦读,然后找一份好工作,然后加薪晋级,然后结婚生子,然后……这就是城市为我们的人生打造的千篇一律的脚手架,一格一格,一步一步,我们气喘吁吁地往上爬,不时地抬头仰望一下那遥不可及的自由的顶端。对于石田这样的异类,我们多半会趴在脚手架上冷眼旁观,嗤之以鼻:真是个疯子!
年轻的时候我们曾和石田一样有梦,但岁月和生活风干了我们的梦,我们用惊讶甚至嘲弄的眼神望着石田们,就如同望着那些渴望圣诞老人礼物的孩子。
在地铁的安检口无奈而又焦虑地排队接受包检时,望着那“better city better
life”的大幅世博标语,我突然涌上一阵苦涩和茫然的感觉。这真的就是我们向往的美好城市生活吗?我相信很多人心底还是会有一份无奈,都会有一种离开,至少是偶尔和暂时离开城市这副脚手架,去大自然的天地间“透透气”的冲动。
不过,我想我们绝大多数人的选择,不会是“不去会死”,而是“不死会去”,因为我们有太多责任和义务,我们太忙碌,我们有太多放不下的羁绊,我们总是期待和自我安慰,也许,下次吧。
梦想需要代价,梦想需要勇气。
心随风起葬身荒野亦无悔!
这正是石田,以及他的车友们最感动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