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犬败猫们的《汉方小说》
转自10.03.08北京晚报 文:七月的香水

以前读匡匡的中文小说,熟悉她字里行间的锉骨扬灰,凛冽及寒凉。《汉方小说》是匡匡翻译的日文作品,读起来却通篇幽默诙谐,佻挞戏谑,一改往日文风。不像远洋万里的一个陌生女人,女主角和我们很近,或许是我,是你,或许是身边的某个闺蜜。
女人年过三十,还未找到男人祸害其一生,惊闻前男友也有了结婚对象,这样的消息虽不至于晴天霹雳,却也让人把不新鲜的牡蛎“呼”一声吞落肚去。三十一岁单身女编剧的故事就从吃掉那颗倒霉的牡蛎开始。身感不妥,抱着病急乱投医的心理,西医无济于事,开始寄希望于中医。怀着一颗暗许的芳心,从对中医的试探,再到怀疑,直至找到自己压力的“命门”。
作为剩女或非剩女的情感理疗,并不局限于情情爱爱,还有事业的冲突失落,都是身处这个时代女子共同的“压力”。任是小宇宙猛烈的女子,在青春式微之际,遭遇突来的疾病侵袭,也都会方寸大乱。无论是气急攻心,还是思极累脾,怒极伤肝,还是满脸看似退役遥遥无期的青春痘。身体是自己的,情爱却未必。好好关爱身体,无论处在顺境或是逆境,这本小说都让这个时代的独身女性找到想要的东西。
《汉方小说》这个名字看起来端然质朴,四平八稳,但其内里,却是一出俏皮的女性情景轻喜剧,然而并不至于轻佻。汉方,是海外地区对中医的别称,小说中虽有大量中医背景知识,但并不是单单充斥着枯燥的理论,倒是用轻松的笔调溶解了中医和身体情绪的神秘关系,以及败犬败猫们的心绪压力。
《汉方小说》的作者中岛玳子是日本新锐女作家,读她的专访,可发现她的企图心,她的小说不单诙谐还让人了解到被我们忽略冷落的传统知识,这不是一个只顾谈情说爱的年代。若能读完一个故事后更能理解到故事背后的意境,才是写者和读者的终端意义。
某些翻译过来的书,评论提拔得老高,仿佛失之交臂便会咬着舌头悔恨半生,读起来却如嚼蜡,木喳喳的,要么就是一股扑鼻的翻译腔。在不能读完的情形下,唯有怪罪翻译之差,硬生生的让人与有趣的人事擦肩而过。所幸匡匡译的这部小说,口语化的处理,极有亲近感,精准地传达出原著的神髓。
我本人吃中药已经半年,同《汉方小说》的女主角小实一样,对中药发生兴趣,产生试试看的心理,也有一个契机,是当初读着大药房里百字柜上那些陌生的中药名,不免好奇了一下,什么是“丁香畏郁金”,亦即中药的所谓“十捌反、拾玖畏”之一。如今,对每日要喝的深色药汁已心生嫌弃的我,读到《汉方小说》其中一段,关于每日吃药的困惑——“没什么了不起,不要想得那么严重,就把它当成老花镜那样的东西就好。”描写得很有喜感,令我对以住每日必饮的茶色药剂也减却了几分畏惧。我不用老花镜,我只把喝药当成每日必戴的隐形眼镜好了。
败犬也好,败猫也好,有病治病,无病修身养性。据说,中岛玳子继这本风趣揶揄的《汉方小说》之后,还有部关于PMS,亦即是女性“月经前症候群”的小说作品《就要来了》也在出版筹划当中,名字实在趣致,叫人莞尔,忍不住期待说:快点来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