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集之重 阅读之远
(2010-01-22 10:50:49)
标签:
译文出版社译文好书新京报全集文化 |
分类: 相关新闻 |
全集之重 阅读之远
2010年01月19日
1
经典,不仅仅是厚重
2010年1月4日,是法国作家加缪的50周年忌日,加缪的作品将从此开始进入公版———上海译文出版社立刻抢在第一时间拿出了一套《加缪全集》。发布会那天,以柳鸣九为首,外国文学学者和翻译家们群贤毕至,阵容蔚为壮观,简直让人产生重回阅读盛世的感觉。
其实要说书本身,加缪的书当然并不新鲜,这套全集多年前河北教育出版社也出过一次,真正让人稍稍有点感慨的是这部全集的印数:出版社和那么多专家学者的努力,不过为的是区区7000套书而已。
谈到加缪这套书的时候,翻译家冯涛有几句话说得相当中肯。他说加缪的书当然是经典,如果从他已经去世50年的角度考虑,那么他的书恐怕不仅仅是经典,简直有点类似于古典了。经典和古典的作家全集,很少人买回家读的,不过是捧回去供着而已,但加缪当然不是古典的作家,他对世界的思考,像《西西弗的神话》,今日的年轻人读了,一样心潮澎湃。从根本上说,加缪是应该属于年轻人的,所以出版者的任务,恐怕不只是做一套精致的全集那么简单,让最合适的作品进入最合适的群体里面去,才是更紧要的事情。据说上海译文出版社下一步会重点运作加缪的一些单行本,希望到时候看到的,不仅仅是经典的厚重。
2
厚重,更需要的是坚持
说到厚重这个词,今年的新书里面,最厚重的大概要算是《爱因斯坦全集》了———不仅仅因为规模,也不仅仅因为这套书的读者群肯定极其有限,更重要的,是这套书实在来之不易。
《爱因斯坦全集》最早引进出版,是在1999年,算起来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因为《时间简史》,因为“第一推动丛书”,科学阅读和科普出版,成了一股热潮,其实一般读者不用考虑都知道,爱因斯坦的书,当然是不大容易读懂的,但趁着科普书大热的风潮,它自然而然就成了一时的盛事。
有点可惜的是,在三年之内出版了前5卷之后,《爱因斯坦全集》的出版工程停滞了。所以在今年的订货会上,我们再次看到《爱因斯坦全集》时,第一反应只能是惊喜。这次出版的,是全集的6-8卷,特别是第八卷两大厚册,不但收入了科学大师的全部论文,他关于和平、宗教、犹太人问题的社会政治言论,更应该是普通读者都能够“读懂”的。
谈到《爱因斯坦全集》起死回生的过程,有人提醒我说这说不定和湖南出版集团的上市攻略有关———这毕竟是一项重要的品牌工程。我只知道做好书,有时候是需要坚持的。同样是科普出版,“哲人石丛书”在订货会期间举行了一次出版10周年的研讨会,看看十年间九十多本好书,我们能够体会到坚持二字的价值所在。
3
坚持,是为了回到阅读
今年的图书订货会,人们普遍感觉市场转暖,好书增多,换一个角度想,这其实也是出版人们苦哈哈熬过过去两年的萎缩,坚持下来的结果。而会上那一部部颇具规模的好书,后面自然也少不了众多作者译者编者坚持的身影。
比如希望出版社拿出了一套《中国儿童文学大系》。一大批儿童文学理论家共同编就的这部大书,差不多20年前开始出版,十五巨册的篇幅,包括了中国儿童文学从1919年以来的几乎所有重要作品,包括理论和创作,对于专业人士来说,自然是最好的参考,即便对于普通读者,书里面那些文字,又何尝不是最好的成长读物?不过面对这样一部里程碑式的大书,编者们却似乎有些意犹未尽,他们坚持用了十年的时间,编辑了这套大系的“补编”10卷,目光更是一直延展到当下。于是,大系最终得以展现从1909年一直延续到2008年,百年间中国儿童文学的全貌———更重要的是,大系里面收入的所有作品,均保持原貌,不作任何改动。对于如今正方兴未艾的儿童文学阅读来说,这样的大系,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其实,作者们的坚持,真正的动力还是来自读者。去年一年,据说仅仅在当当网少儿频道,就获得了3.5亿元码洋的销量———而今年,这个数字的目标是翻一番。如此庞大的少儿阅读市场,如此蓬勃的少儿阅读热情,专家和作者们怎能不感到兴奋?虽然那些大书,不一定适合普通读者,但正是因为千千万万读者的积累,才有了这些大书的成就。所以,我们在订货会上迷恋于一部又一部大部头的时候,千万别忘了,最终还是要回到每一本小书的阅读之中去。
【编辑部之选】
《荣格作品集》
荣格 著 上海三联书店58.00元
包括《荣格自传》、《潜意识与心灵成长》等荣格经典作品,大都是旧译本,不过在坊间却早已断版多年。考虑到荣格对思想界曾经的影响,更考虑到心理学、特别是大众心理学的兴起,这套书重新出版,意义当然不仅仅只是怀旧。或者,那些迷恋于快餐式心理学手册的读者,有必要接触一下这样的原典。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
钱穆 著 三联书店
一套大书,当然不能和九州出版社计划中的钱穆全集相比。论丛共三编八册,汇集了钱穆六十年来讨论中国历代学术思想而未收入各专著的单篇散论,为作者自编。全书虽然不是系统著作,不过依照思想史脉络论述,颇为可观。。
《梵天佛地》
图齐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580.00元
20世纪最重要的西藏学著作之一,详细介绍了西藏佛寺和艺术的发展源流。此前多年没有中文版,这次8巨册同时推出,令人爱不释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诸多资料弥足珍贵———比如图齐造访过的很多寺院,如今已然不存。
《中国甲骨学》
王宇信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定价:100.00元
甲骨学家王宇信的《中国甲骨学》充分反映了110年来甲骨学研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既具有高度的学术性,又兼具知识性和可读性,也是一般学者入门的书。
《塞尚书简全集》
新星出版社
塞尚的书信,不仅仅是艺术史的资料,更是文化史甚至社会思想史的见证。读着书信中提及的那些人物,百多年前的风云实在是跃然纸上。
《新中国》
陆士谔 著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8.80元
陆士谔的《新中国》,中国最早的幻想小说之一,因为“准确预言”了上海世博会,再次被人们关注。其实在文学史上,陆士谔的谴责小说是有其地位的,而我们重温他早年的畅想,怕也会感慨万千吧。
《有味》
汪涵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9.00元
汪涵以其独特的主持魅力广受欢迎,但看到他写了这本《有味》多少还是有些意外。一开始以为是一本纯粹的美食书,但翻看一下才知道,这其实是一本寻访传统文化的书。通过寻访湖南、北京等地的“现代隐士”,描写了糍粑、弓箭、古琴、木盆、秤杆、墨条、香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过程,真是有味,重口味。
《书店之美》
田原 西海固 等著 新星出版社 30.00元
爱书之人,总为书店之美所感染,流连在书店,每每忘返。每个城市,总因为书店这样的文化地标而显得魅力无限。这本书精选了中国20家有文化地标意义的书店,通过解读它们所产生的精神向度,来讨论书店和阅读之美。
《茶:嗜好、开拓与帝国》
(美)罗伊·莫克塞姆 著 三联书店 28.00元
这本小书,是一位种茶行家的大作,讲述茶的历史和神奇故事,漫谈制茶的工艺、茶的种类和等级,介绍世界各大茶叶品牌,还有茶园里的生活。我们可能想不到,这小小的茶,曾产生中国优雅的茶文化,开通了东西方的交流,又带来走私和掠夺……
《绅士生活》
爱德华·伯曼 著 当代中国出版社 30.00元
不知道怎么才算是得体与优雅的生活,绅士起来,对于我这样的休闲男来讲,真是很困难。最近因为要有一个特殊的仪式,需要穿比较绅士的衣服,在商场里来回逛,却怎么都觉得绅士离自己很远。看看这本书,或许,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找呀找呀找工作》
慕容引刀 著 现代出版社 22.00元
找工作难,是个社会大问题,但在艰难地找工作时,最不应该泄气,应该给自己更多的信心,才能有更多的机会。但很少有人能做到,看看这本绘本,讲述了很多找工作时的趣事,也许能帮我找回一些信心。
《爱丁堡画记》
蒋彝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9.00元
在西方名气很大,有“哑行者”之称的画家、散文家蒋彝值得我们关注起来,他的这套“画记”以优美的笔法,讲述了西方不同地域的艺术风采,这本书关注美如童话的爱丁堡,书中的插图多而且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