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自己握手言和--《69》

(2010-01-20 14:08:31)
标签:

译文出版社

译文好书

村上龙

69

中国图书商报

陈嫣婧

文化

分类: 书评专栏

与自己握手言和 
转自091204中国图书商报 文:陈嫣婧

与自己握手言和--《69》

  关于青春的电影、文字非常多,但大多选择一个单一角度,如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只讲爱情;岩井俊二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只谈青春期少年的迷惘。我们很难把握青春的全部,更确切地说,我们难以把握青春的内部,我们通常更愿意从它的表征出发去探讨,去表现,却对青春的内质认识模糊。而村上龙的《69》,则试图弥补了这一点。与其他作品相反,《69》中没有什么激烈的表征的东西,青春在他的笔下,只是一段生活的叙述,这里的青春,是常态而非符号化的。

  在整个的阅读过程中,我承认被这种常态化的青春所驱使着,时时感到局迫,就像一个人在面对镜子时会为自己容貌的不足而感到局迫一样。即使是在深知了这没什么不光彩之后,仍然无法解开郁结。人面对自己的灵魂时会黯然神伤,确实,青春,至少在村上龙的笔下,是非常贴近我们灵魂的,它忠实地体现我们灵魂深处几乎所有的欲望,污垢,彷徨和怯弱。

  在小说主人公阿剑的高中生活中,可以说大部分的故事起源于他的性冲动,他对女孩子的渴望。这冲动结集了虚荣心,渴望把握世界的朦胧憧憬,以及因自身的迷惘而倍增的叛逆。就如弗洛伊德的观点,性冲动是人渴望冲击外部世界的内在原动力,但是力比多却通常会在与外部世界的较量中严重受挫,特别当我们还年轻,还不能成熟到懂得如何曲线地运用自己的“力比多”时。小说的一个叙述方法给我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那就是当阿剑遇上什么事后,村上龙往往会先描绘一番阿剑内心对这件事的完美幻想,往往是该如果智勇双全地解决它,该如何体现出少年才有的英雄气概,幻想中常常有女人,女人常常因他而得救等等。但紧接着,作者又马上如实地表达事情真正的经过与结果。我们会发现,阿剑的幻想与事实的差距是非常大的,甚至大到让我们也跟着产生了严重的挫败感,并为之黯然神伤。我常常对着书茫然地问自己,为什么会相差那么大呢?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哪里出了问题?可答案似乎总是隐匿在厚厚的各种表象之下,让我感到深深的无奈。如果说,阿剑的青春有什么让我感动的话,我想应该就是这种挫败感和惘然吧。

  但村上龙并不因此而感到难过,他在后记中一再强调自己创作这个小说时非常快乐的,他觉得那样的青春生活是非常有意义的,相反,他讨厌书中出现的那些老师们,他们作为成人世界的代表,无情地扼杀了青年人的想象力,他们无趣霸道,不讲道理,让人讨厌。的确,我们所谓的迷惘,所谓的挫败,不也是以成人的价值观去判断得出的结论吗?对于年轻人而言,他们怎么会来得及感受挫折呢?即使有,他们也会匆匆挥别它马上去寻找另一件有意思的事,他们的原动力当然仍可解释为是性冲动,但他们并不自知,为女孩子赴汤蹈火是天经地义,何来幼稚或轻率一说?当我们这些大人们情绪化地包装青春的时候,我们也许忘了,青春本来就是充满各种情绪的,用不着包装,也用不着用另一种方式去回忆,回忆有时,并不万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