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村上龙的报复游戏--《69》

(2009-09-01 16:01:25)
标签:

译文出版社

译文好书

69

村上龙

信息时报

文化

分类: 书评专栏

村上龙的报复游戏
转自2009-08-30 信息时报

村上龙的报复游戏--《69》

  

  我想,唯一的报复方法,就是活得比他们快乐。

  快乐地生活需要能量。

  那就是斗争。

  直到今日我都在继续这场斗争。

  这场让所有无聊的家伙都能听到我的笑声的斗争,我想大概会坚持到我生命的终止。

  ——村上龙《69》后记

 

  和村上春树一同被称为“W村上”的村上龙,和村上春树一样,是日本当代最重要的小说家。有意思的是,两个“村上”都给日本文学界带来巨大震动,相比较村上春树笔下抑郁、沉默的年轻人,村上龙,这个日本的“凯鲁亚克”,却凸显了日本反叛的一代,青春、迷惘、真实、压抑。

  8月,村上龙写于1987年的自传体青春小说《69 sixty nine》正式引入中国。这本讲述一个17岁少年在1969年所经历的种种荒唐生活,带着明显的村上龙自传痕迹,这本书在日本成了著名的畅销书,累计销量超过一百万册,并于2006年被拍成电影。

  喜欢村上龙的读者最早是被他那本《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迷住了。24岁的村上龙由这本书造就了日本文学一个新流派“透明派”,主要描述日本一群颓废青年的空虚生活,以及他们内在的追求。

  在《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的结尾,村上龙这样写道:

  “我一直被这白茫茫的起伏包围着。边缘上还残留着血迹的玻璃片,在黎明的光照下愈加透明。这是近似无限透明的蓝色。我站起身来,朝自己的公寓走去,真希望自己变得象这块玻璃一样,自己身上也能映照出那条白色优美的曲线来,让人们都能看到它。”

  一种哀伤、愤怒始终伴随着主人公无所事事的生活,这一点恰恰是村上龙对一代迷惘少年的真实描述,甚至对自己生活的一种发泄。到了《69》,这一状况已经有了明显改善,村上龙32岁,不仅写小说,还拍电影、玩音乐,这时候,他回头看自己十七八岁被学校开除的生活,对当时的青春放任不仅充满了迷恋,还充满了难以克制的向往。

  1969年有什么特别?小说就这样开了头:

  “1969年这年,东京大学停止了入学考试。披头士乐队发行了《白色专辑》、《黄色潜水艇》和《修道院大道》,滚石乐队发售了最佳单曲《夜总会女郎》。还出 现了一群被称为嬉皮士的人,他们留着长发,呼吁爱与和平。巴黎,戴高乐下台;越南,战争仍在继续。与此同时,高中女生开始使用生理卫生棉,而非棉条。就在这么一个1969年,我从高二升入了高三。”

  这个叫矢崎剑介的少年,默默无闻,成绩很差,却在1969年的夏天,做了几件荒唐的事情,比如在学校里刷一些油漆字,并顺便偷看女生更衣室等等,他听着摇滚乐,希望能做点热闹的事情,比如举办一个嘉年华。

  小说简单又疯狂,青春又充满了淡淡的迷惘,然而,在村上龙眼中,那种来自少年的勇气与狂热,恰恰是生命中最可贵的反叛。在小说的后记中,村上龙写道: “我和我的朋友们在佐世保北高实际实施的那些事,至今都是不被允许的。虽然当时的老师们大多都已不在人世,但据说他们中的很多人生前一直对我有所怨恨。” 少年的反叛永远是被大人禁止的,被更强大的权力禁止的。事隔三十年,村上龙依然带着强烈的情绪,以“快乐”的心情写下了这个的“报复游戏”,向那些对他怨恨的老师们以及更多无聊的家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