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次旅行遇见整个世界--《闪亮的日子》

(2009-08-26 14:05:43)
标签:

译文出版社

译文好书

比尔布莱森

闪亮的日子

小不列颠札记

新京报

绿茶

文化

分类: 书评专栏

一次旅行遇见整个世界
秋日,适合旅行。秋游书,推荐这一季值得参考的旅行书。

转自:新京报 2009-08-22 作者:绿茶

 

  旅行是和世界的一次次亲密接触,每次的体会不同,所以,我们读到的文本也就呈现了世界的不同棱角。

  这个标题取自不久前读到的一本旅行书,书的作者康薇秋是位狂热的旅行家。这些年,他都在缅甸、泰国、老挝等东南亚国家为难民和孤儿服务。这些美好的时光激发她写下这本《一次旅行遇见整个世界》。

  旅行与世界,似乎总能最直接的联姻到一起,任何一位旅行者,他的脚步总是不听使唤,走着走着就走入了世界。当哥伦布破浪出航的那一天,他梦想着远在世界另一端的新天地。作为一个冒险家,哥伦布的梦想就是去发现世界的另一端。

  胡晴舫是位真正的“旅人”,她的《旅人》是写给每位“旅人”的心灵之书,书中,她把旅行形而上了,然后,展开了一场关于旅行的“文字旅行”。她喜欢去一个陌生的国度,陌生的城市,定居下来,和当地人同吃同住同生活,她说她不是旅游手册,她只是住在这座城市里。她非常熟悉这些城市,但这,只是她眼中的城市,她无法描述,那一刻,她觉得自己比任何一个旅人走得更远。

  旅行,的确能勾起人进一步了解世界的欲望。

  22岁的达尔文跟随海军舰艇“小猎犬号”环绕世界一周后,回到英格兰,他已经无法再像从前那样乖乖地站在《圣经》面前,他注定要问:“我从哪里来?”于是,他去调查他认为的真相;米兰·昆德拉认为,世界会像一幅美丽的画突然从中间裂开,透过这条裂痕,你见到,有另一个世界其实存在于你眼前这个世界的后面。旅行,将证明你所存在的世界不是唯一的世界;列维·斯特劳斯在他著名的《忧郁的热带》中有这样一段独白:“我讨厌旅行,我恨旅行家。然而,现在我预备要讲述我自己的探险经验。”这部撼动整个思想界的“游记”,实际上是带领我们和他一起踏上了通往另一世界的道路。

  旅行迄今,我们肯定在重复着前代旅人走过的路径,注定要在一个被过度解释、过度观看和过度探索的世界中出发。但旅人相信,每一个新的立足点,都能带来新的视野。于是,旅人永远马不停蹄。

  秋日,新一轮旅行书热潮又来。在这轮旅人中,有企业家、游记作家、经济学家、美学家、诗人和文化人,他们用他们的脚和笔,洞察、记录和理解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看法,没有过度诠释,只是描述所见之世界。

 

  科普作家的幽默旅行

一次旅行遇见整个世界--《闪亮的日子》一次旅行遇见整个世界--《闪亮的日子》

  《“小不列颠”札记》、《闪亮的日子》

比尔·布莱森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年6月

 

  比尔·布莱森,当今英语世界“最能逗乐”的游记作家之一,同时,他还是一位非常好的科普传播者,他最为我们国内读者熟知的作品也恰恰是他的科普著作《万物简史》。他之所以能在二十世纪的旅游文学中占据一席之地,是因为他擅长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他所游历的世界,真切地捕捉到了一个旅人的内心感受。

  近期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的《“小不列颠”札记———英国环岛告别之旅》和《闪亮的日子》是比尔的游记代表作。前者讲述1973年,初出茅庐的美国小伙比尔·布莱森踏上了不列颠这个梦想中的岛屿,突然间,他发现那里的一切都与他所想象的,与旅行指南上写的完全不一样。尽管字里行间对英国风土人情入木三分的刻画中也带有一些嘲弄,然而贯穿全书的仍是对不列颠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在环岛之旅行将结束之时,布莱森终于明白自己喜欢英国的什么了,其实,就是它的全部,它的一点一滴,不论好坏。

  《闪亮的日子》则是比尔美国童年生活的回忆录。凭着非凡的记忆生动幽默地展开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的生活画卷。布莱森1951年出生于美国中部城市得梅因,属于美国婴儿潮一代。他的成长经历充斥着对超人的无限遐想。通过人物塑造,比尔·布莱森重现了超验主义影响下的美国家庭生活和城市风貌———与我们如此贴近,却又遥不可及。诙谐与怀旧并存,在笑过乐过之后,最令人回味的还是布莱森对旧时代的眷恋和追念,他的诗意渗透在一份浓浓的思乡之情中。这是一部心灵和历史的游记,最能体现比尔·布莱森的幽默风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