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我遗失了时间》

标签:
译文出版社译文好书我遗失了时间书评新京报蓝熊船长文化 |
分类: 书评专栏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
转自20090613 新京报
作者:蓝熊船长
《我遗失了时间》
作者:理查德·贝尔
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年4月
定价:28.00元
精神科医生理查德·贝尔第一次见到自己的患者卡伦·奥希弗尔是在1989年1月11日,37岁的他并没有对她留下太深的印象———他完全没有想到,这个看上去有些迟钝的女子,将与自己共同奋斗整整18年,并且在猜疑、抗拒和坚强的过程中,把住在她体内的17个不同的“人”一一融合。
多重人格障碍,这种频繁出现于小说和电影中的病患,在现实生活当中,其实是非常稀少的。对于任何一名精神科医生来说,收治这样一位患者,都称得上是难得的研究机遇,理查德·贝尔医生当然同样如此。所以当他刚刚确认卡伦的病情时,在心中洋溢起的,居然是兴奋,而非同情。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他对卡伦一步步深入的了解,他将一次次感到震惊。
《我遗失了时间》是在卡伦痊愈之后,贝尔医生留下的一部医疗记录。受过写作训练的贝尔医生把这部记录写得跌宕不已。但真正在我们心中激起震撼的,不是情节的百转千回,而是卡伦所经历过的种种难以想象的创痛,还有人体在无法想象的痛苦中令人惊异的应变能力。
卡伦找贝尔医生就诊的最初动机,是因为自己常常无端陷入沮丧当中,甚至屡屡想要自杀。更有甚者,她经常发现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要做什么———生命中大段大段的时间和记忆不翼而飞,使得她甚至无法记起自己丈夫和孩子的名字。
时间当然不会真正遗失,让卡伦困惑的,其实是居住在她大脑内的不同人格。这些“人”里,有把事情做得井井有条的凯瑟琳,她帮卡伦处理日常工作;有享受幸福人生的卡伦2,她展示卡伦身上最女性的美好侧面;有显示强烈暴力倾向的迈尔斯和卡尔,他们承受卡伦所有的痛苦记忆,在逆境中挺身而出,却也往往会突然攻击他人……17个不同的人格,各自有自己不同的记忆,他们共同的使命,就是让从婴儿时期就陷入可怕梦魇生活的卡伦,能够活下去,哪怕是分裂地活下去。
治疗慢慢深入,贝尔医生也逐渐让卡伦想起了很多早已被屏蔽掉的往事———婴儿时期就差点被父母遗弃,童年时期被父亲和祖父强暴,被强制参加邪教仪式并作为祭品被切割身体,被强迫卖淫、偷窃……卡伦永远生活在恐惧和顺从当中。而每当痛苦无法承受之际,她就分裂出一个新的人格来承受这无法忍受的生命。当然,生活中那少数美好的部分,比如真正女性化的美好生活、对宗教的虔诚、对童年游戏的向往,也都有自己各自的分身,并且在安全的时刻现身活动———17个分身,各自有自己的名字、年龄、身份、朋友、生活,难怪卡伦会觉得自己的生命支离破碎。
面对卡伦这样一个病例,贝尔医生除了诱导之外,很少有任何过分举动。18年间,他在赢得卡伦彻底信任的同时,却失去了自己的家庭。最终,在卡伦身上安排所有生活细节的父性人格霍尔顿的指引下,贝尔医生主动出击,帮助卡伦把自己身上的17个人格一一融合为一体———这是整本书的华彩部分。作为读者,我们可以体验到见证一个新生命诞生的庄严感。当最后的时刻到来,新的卡伦诞生,她不再恐惧,也能坦然面对自己那可怕的记忆时,我们实在忍不住要为这对搭档喝彩。
故事讲完了,每个人都能从这个真实的故事中体会到不同的感受。贝尔医生说,他写下这部记录,是为了提供一个完整的医学案例。而卡伦呢,她希望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孩子们祈祷,希望自己身上的噩梦再也不要重演。至于我这个小小的读者,我为卡伦的童年叹息,也为她重生的勇气而惊叹,我对贝尔医生精湛的技艺表示叹服,但最令我震惊的,还是卡伦承受痛苦并最终修复自己的能力。